企业培训企业大学上班这点事儿

年轻人,你一直以为自己在给老板打工吗?

2018-07-04  本文已影响21人  云学堂

导读:强者制定规则,弱者困守规则。职场如江湖,江湖有江湖的规矩,老板有老板的原则。有时候年轻也未必是种优势,如果不懂规矩,结果只能被淘汰。

作者丨墨多先生

来源丨墨多先生(ID:mrmoduo)

2351字 | 6分钟阅读

记得刚入行的那天,我的领导对我说过一句话:混职场,要么忍、要么残忍、要么滚。这句话,直到如今我都记忆犹新。只不过,很多人明知道理,却仍为现实所困。

01

员工看到的是付出

老板看到的是风险

在一家公司里打工,首先要弄清楚自己的角色与义务。

自打毕业后进入职场的角斗场之后,我曾经历过许多个岗位角色的切换。比如设计师、文案、客服、媒介推广、产品经理、销售、招商经理...

在过程中,我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当你置身于一个岗位角色时,总觉得自己干的活是最累、最复杂的,别人都没你付出多。

比如产品经理会埋怨销售,为什么我付出那么多努力做好的产品,你却推广不出去呢?无能!

比如文案会埋怨设计师,怎么我熬了一宿想出来的精美语句,一到你手里却设计成一坨屎?没用!

你看,职场中最怕陷入一种自我视角,眼里只有自己而忽略了别人。倘若这种想法只是为了偶尔抒发情绪还好。可一旦助长成一种习惯性的思维心态,恐怕就会前途遭殃。

举例子来说。在许多持以打工心态的人眼里,做老板简直是个梦寐以求再轻松不过的职业。尤其是我们看很多传统行业的老板。貌似只出钱不出力,所有工作别人来干,平时他只用喝喝茶聊聊天。

如果你也有这种想法,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在我看来,职场上所有的万千种工作岗位,实际上都可以归类为以下四种类型:

体力型、脑力型、情绪性、风险型。在这四种类型中,前两者固然好理解。

那什么是“情绪型劳动”呢?试想一下,如果你只是一个基层打工者,不善于沟通或照顾他人的情绪并无大碍。因为你的主要职责是把份内事情做好。

然而,但凡你上升到了管理者的角色。那么你就不得不承担一份多余的劳动,我们将其称之为“情绪型劳动”。

因为你需要依靠手下帮你去完成工作上的事情。所以他们的愤怒或愉悦,都会多少影响到你事情完成的程度。

换句话说,作为一个管理者,你收入之所以比别人高,其中一部分是公司在为你的“情绪劳动”买单。

接下来再看,那什么是“风险型劳动”呢?

拿我自己举例。从前我打工的时候总想当老板。但自从当了老板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每天都很焦虑,而这种焦虑,则是来源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换言之,不确定性也就意味着风险。

一个公司无论大小,只要开门营业就会面临大大小小的决策。而这其中的每一个决策都有可能影响着公司的盈亏,那么这些风险该由谁来承担呢?没有别人,只有老板。

因为对于一家公司而言,员工可以投机,而老板只能投资。但凡投资就有风险,所谓风险越大收益越大,但收益越大也意味着稳定性越弱。

所以,做老板的其中一项最重要的义务,就是为公司与员工承担风险。

用一句话来总结,如何从打工心态切换成老板心态,答案其实很简单:就是要站在老板的角度,处处考虑到风险。

02

普通人看存量价值

高手创造增量价值

在一家公司里打工,无非是为了赚钱;然而,想在一家公司谋求发展,就不得不掌握增量思维。

曾经我在一家创业公司打工。从产品设计做到产品总监,一年内连升三级,可职位变了,工资却丝毫未涨。那一段时间,我十分懊恼。

有一次,老板把我叫进办公室,说要破格把我提升为公司的合伙人。起初我十分高兴,心想涨工资的事情终于有着落了。

可万万没想到,老板却提出了一个让我异常汗颜的条件。他说,“成为合伙人,你原有薪水的30%将计入绩效考核。同时,你才可以享受到公司10%的股权与分红。”

听完老板这番话,我的脑袋简直就要瞬间爆炸。都成为合伙人了,凭什么还要惦记我那点微薄的工资?凭什么我要拿着卖白菜的钱,操着卖白粉的心?于是,我考虑了整整一夜,最终还是狠狠地回绝了他。

时过境迁,记得前年有一次,我和前老板通了电话。得知他的公司在我离职两年后卖掉了,团队套现1个多亿。他说后来有个填补我职位空缺的同事A,用原本属于我的那10%股权赚了小一千万。

如今我也创业数年,每每回想到当初的决定,虽然不曾后悔(这话连我自己都不信),但却渐渐地明白了一个道理:

对待职场回报,庸才看的是存量,人才看的是增量。换句话说,无论是职场还是生意场,人与人合作的本质是什么?答案是利益交换。

生意人之所以是生意人,是因为他们清楚地明白一个道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回归职场当中,普通人和牛逼的人之间只有一个区别:普通人只能为公司提供存量价值,牛逼的人可以为公司创造增量价值。

比如一家公司去年业绩是1000万,老板雇了20个人。若想要维持这个业绩,老板不得不继续维持住这20个人的盘子。

然而,不进则退的道理是人都知道,老板当然也不想到此为止。于是,老板不得不加大投入,引进人才,期望公司在今年业绩翻倍。

那问题也就来了,这块增量的业绩肯定是不确定的,是有风险的。如果做成了,老板自然乐意分钱;可如果做不成呢,谁又能为他分担风险呢?

于是乎,多数老板都会拿出最老套的那招,论功行赏。也就是说,谁能做出成绩,就把钱分给谁。

这时候,是最考验一个人能力的时候,也是最能替老板发掘出谁是“自己人”的时候。当然了,这其中的增量部分,也是一个人才从公司里赚钱的最佳时机。

03

职场如履薄冰

能帮你的只有自己

讲了那么多,也许有人会说了:我的老板不一样,我的老板特别抠...

没错,这个世界上没有一模一样的人,自然也没有一模一样的老板。

但最简单的道理你肯定听过,你永远无法改变别人,你唯独能改变的就是自己。

无可厚非,这个社会滋生了许许多多喜欢谈情怀画大饼的老板。然而中国的中小企业平均寿命只有2.8年,一个公司能够持久发展的概率是小之又小。

所以,到底什么样的老板值得追随,什么样的公司值得你倾注心血?

这个答案其实也很简单:只有那个能让你不断交换利益的公司,才值得你花费时间。

所谓利益交换,必然有两个先天条件。

一为你是利益的受益者,二为你是利益的贡献者。除此之外,利益的交换还必须做到不断地平衡。

比如你的贡献远大于你的回报,这时候你就会不满或愤怒,从而导致跳槽离职;相反,如果你的回报远大于你的贡献,这时候你就会感到不安或恐惧,做事处处担心谨小慎微。

举个典型的例子。为什么如今很多国有企业的人才频频跳槽,蜂拥而至的跑到了民营企业从零打拼?

其中道理很简单。因为许多国有企业受到陈旧的分配机制限制,有能力的人拿不到理想的回报,甚至还不如许多体制内的平庸之辈。长此以往,便逐渐滋生出了不平衡的心态。

所以,真正有才能的人往往都会审时度势。他们看准了“铁饭碗”的时代大势已去,所以纷纷跳进了改革浪潮的怀抱当中。

因此,当我们来判断一个人是否真的具备某种能力的时候,经常会看他是否拥有更多的选择。

一个有能力,并且能创造价值的人,永远缺少的不是机会。

而一个平庸的人,当他一边在为自己的薪水和职场遭遇哀叹,还仍旧在左右摇摆原地踏步时,往往也就意味着他根本就没得选择。

也许,你在一家公司会时常抱怨老板抠门、同事排挤、工作无趣、离家太远......可你想过没有,如果离开了这家公司,又会有谁帮你搭上职场的下一班列车?

说句残酷的话,人在职场如履薄冰,能帮你的人只有你自己。

所以,当你对自己目前的状态不满时,你能且只能做的只有以下几点:

1.摒弃打工心态,站在老板角度思考问题;

2.掌握增量思维,赚钱以交换利益为前提;

3.学会管理情绪,结交有效人脉拓展机遇;

4.打造稀缺能力,让自己的角色难以替代。

懂得以上这几点,你就不再是为老板打工,而是老板在为你打工。

毕竟,公司赚不到钱,还有老板养着你;公司赚到了钱,只要你有真材实料,老板不敢不分你。

本文来源:公众号 @墨多先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