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南视角--学而思爱智康精品课,像麦当劳炸薯条那样做标品
文章开篇汝南先和大家聊个小故事,一个我童年最爱的男人的故事(别想歪了,往下看)。
我小时候最爱的男人,就是著名的Ronald McDonald大叔。
为啥最爱他,因为我觉得世界上最好吃的食物,就是他做的炸薯条。小时候的我比较馋(说的跟现在不馋了似的),光临过帝都多家麦当劳餐厅,品尝大叔的炸薯条。让我感到最震惊的是,几乎所有家都是一个味,这一点在我童年的小脑袋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要知道,中餐的炒土豆丝你在不同的餐馆吃,绝对是不同的味。Ronald McDonald是咋做到的,十几年后,当年的吃货似有所悟,原来大叔做的事情和我现在做的事情很类似,就是标准化。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
----标准化
闲言少叙,书归正文。汝南现在做的事情是什么呢?不是去麦当劳炸薯条了...
爱智康,这家教育培训机构你听说过么?没听说过?ok,再说一个你该听说过:好未来教育集团(学而思)。这个听说过了吧。爱智康是好未来麾下高端1对1品牌。在世人眼里,一对一教学应该就是家教吧。一个老师辅导一个学生,这应该是典型的个性化辅导啊,因材施教啊,这跟标准化有什么关系?
呵呵,孤陋寡闻,爱智康精品课,就是打算在1对1这个领域,打造一款标品。之前的一对一教学,确实很像大众观念里的概念模型,教师学生一对一,教学内容很灵活,时间选择也很灵活,完全因人而异做个性化差异化的教学服务。但是,现在我们变了,呵呵,我们改做标品,如同麦当劳薯条一般,要打造一款在1对1教学这个垂直领域里的一款突破性颠覆性的标品。
听不懂表捉急,下面汝南采用产品分析里最常用的递进分析法,为大家逐一分析讲解。
1.产品定位
对于任何一款产品,产品定位都是再重要不过的事情,因为它要决定后面的一切
a.决定目标用户,需求和使用场景
b.决定活动运营、推广
c.决定产品在公司内部的战略地位
d.决定产品优先级
先了解下以前我司提供的1对1教学服务,是如何实行的呢?
从教学角度上看,老师更多采取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育方式,提供相对自由的差异化教学。看似挺高大上的,那你们改个毛线啊...实际不然,你仔细琢磨,这种教学服务实际做的是非标品,对教师个人能力要求很高。不同老师提供的授课差异会很大,这种差异是多方面的,包括授课技巧、语言风格、教学特点,经验等等。比如某个卢老师有六十年数学教学经验,口才也好能力也强,他给学生讲课就能信手捏来滔滔不绝举一反三;而另一个贺老师,刚出师范学校大门没几天,就来做老师代课了,他授课的质量就和卢老师的差异很大。
而从教务的角度而言,1对1模式的灵活体现在,上课时间的随意而定,想周几上课就周几上课。一学期想上几节课就可以上几节课。如此一来,教师的时间资源管理有了太大的不确定性,无法做到最大化利用资源;公司的营收方面,带来了很大的不可预见性;不连贯的教学模式,也给授课的效果打了折扣;不连贯的授课也会使用户对教师的粘性下降。
综上所述,非标品弊端重重,看来真的有必要搞他一款标品出来了。
于是,产品定位就出现了:
精品课,在教学和教务两个层面提供标准化服务,最大化利用教师时间资源,实现公司未来收入可预见性,提升用户粘性,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单个用户的价值利用率。
2.目标用户
首先必须明确一个概念,教育培训领域面对的用户和客户一定是分离的(二元的)。我们的客户是家长(买单付账),我们的用户是学生(使用产品)。下面为了简化,统称用户。
定位目标用户的本质,就是将不同的用户做特点分类,区分出不同的需求场景。然后找到自己产品要瞄准的那块“蛋糕”。互联网时代,几乎没有产品能适合所有用户,你指望一口吞下整个蛋糕几乎做不到,所以你要做的是精准定位到最适合你的那块蛋糕,上去狠狠咬(记住,狠狠地咬)。记得以前参加过一次内部分享会,一位大佬也谈过西贝莜面村成功的例子,也是目标用户定位很精准,不要求所有人都喜欢我的菜,我只服务好爱吃我这一口的客户就足够了,别老想着大而全,那个容易死,做小而精是最聪明的。说句高大上的话:越是专注于某个垂直化领域,越能成功。
用户分类的方法很多,我简单把他们分为:普通用户、核心用户。
普通用户:单个用户价值比较低,忠诚度比较低。比如可能只是想试试你的教学水平,报一两节试试看;或者是竞争对手的用户,抱着货比三家的态度来尝试下,如果竞争对手拉拢一下(比如打折)很容易就叛党投敌了;又或者囊中羞涩的客户,心有而力不足,只能少量报几堂课,无力支付持续性的教学费用(要知道,上课不比听郭德纲相声,听一次就完事了。上课是连续性的投入)。
核心用户:这个就牛逼了,都是单个用户产值很强的,说白了是我们的死忠脑残粉。认准了我司的教学产品,一定要追随我司,咬定青山不松口。不差钱,你高昂的授课费我也认。而且认可我们提供的服务,能够给他带来预期的价值。
以前的1对1定位的是:普通用户+核心用户;
现在的精品课,就是专一定位核心用户。也就是,去屌丝化。
给核心用户做个用户画像(简单的)
1.年龄:35-50
2.教育:受教育水平普遍较高,对子女享受优质教学资源的重视很高
3.收入:高
4.地址位置:一线城市为主
5.忠诚度:高(自带宣传属性)
别老说啥“得屌丝者得天下”,我们就是要去屌丝化,集中精力服务最有价值的用户。这样做也会取得成效的(参看第8部分的数据图)。下面提供一个我喜欢的用户分类法,叫做麦肯锡八分法,喜欢的朋友可以研究
3.使用场景
使用场景就是一款产品的唤起点。
举个例子,你准备出门打个车,这就是个唤起点,在这个场景下,你就会想起滴滴打车或者易道;比如你去商店买了一瓶可乐,需要结账时,你就会想起用微信支付或者支付宝。
没有唤起点的产品注定失败,因为没有属于你的使用场景。说句糙话,要饭还得有个戳杆子的地儿呢。
我司的使用场景定位很精准,就是K18下的应试教育提升成绩。只要中学以下的孩子,一想到报个课外班补课,大部分能唤起我司(还有新东方等几家)
4.需求分析(真实,刚需,高频)
终于到了核心的环节,要分析用户的需求了(用户可是衣食父母啊)。
用户在子女教育培训上的需求,那可真是六个大字:真实、刚需、高频。中国的父母,加一个更字。在这里,简单套用一下需求分析的Y字模型(来源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的作者苏杰老师),做一下分析
我们的核心用户们,最朴素的需求就是:给我家娃报个牛逼老师的班继续深挖用户的深层需求,也就是痛点,那就是自己家娃要提升成绩,将来考个牛逼大学(其实这就是核心痛点,换句话说,假如我能搞来明年高考题,家长估计都不上我们的班了,直接掏钱买题了,可惜,别瞎想了...)
如何解决用户痛点呢?那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提升教学质量。刚才谈过,原有1对1产品的弊端,个性化教学太依赖于教师个人素质,也就是这个老师牛逼学生就走运。但残酷的现实是,哪能各个老师都牛逼呢,怂人也得有口饭吃啊...而且教学时间不连贯,中途更换老师的频次较高,都会影响教学质量。反过来,教师时间利用率不能最大化,教师的收益也会受到影响,收益受影响了心情能好么?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用户痛点,搞标品吧。这个有搞头!!!
精品课,闪亮登场。
稍等,稍等,你说了半天半天的标准化,是不是意思是以为没有差异化服务了,不搞个性化教学了。1对1都按套路讲课啊(套路深啊)。
谁说的,我可没说。标准化一样可以搞成差异化,因为差异化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咋搞啊?反正话你都说了。你说咋搞,就说你刚才那个麦当劳,不都一个味么,你咋差异化?
没错,麦当劳的麦乐鸡都一个味,问题是人家有酱。对吧,酱又分多种,什么甜辣酱(我最爱),番茄酱、芒果酸辣酱(逆天啦)。
麦乐鸡块是标准化做出来的吧?是。
甜辣酱、番茄酱、芒果酱也都分别是标准化做出来的吧?是。
那组合起来蘸着吃,是不是可以有不同的味道(粘甜辣+芒果,粘番茄+甜辣,多少组合呢,还有粘多粘少)?是...
那算不算差异化?算
在这点上,乐高玩具也是典型的例子(我闺女的挚爱)。乐高的玩具插块,每一个的孔径都是标准的(标准化)。但是几十块插块,能够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做出多种多样的形状来(差异化)。其实这就是差异化的最高境界,通过一系列标品的不同组合形式,组合出一个非标品。把他们拆开之后,又是一个个的标品了。
这就是标准化+差异化的完美组合。
5.需求实现步骤闭环
主要从两个角度谈需求实现:教学和教务
从教学角度讲,精品课做到标准化,由原来的牛逼老师组成团队编写优质教材讲义,以及统一培训等服务。让新手菜鸟不太牛逼的老师,统一按照牛逼老师的模式去教学。举个例子,好比武侠世界里的大侠,如果你本身武功很强你就徒手去打架吧。但如果你本身功夫不太顶尖,那就给你一把超强武器(比如倚天剑屠龙刀这种),你带着利器去打架就能和高手一决高低了。
那么,刚才你说了,还要考虑差异化啊,不是要结合么。我们也找到了切合点,教学中除了讲述概念之外,还有最重要的是练和考。课堂有习题,回家有作业,这些题目的选取都是通过我司自主研发的题库系统推送的。根据知识点的分类,学生掌握情况,给不同学生推送难度水准的题目,供课堂上和回家作业。(比如贺同学三角函数的习题总出错,就会侧重多推送这方面知识点的题,老师就会重点讲解这块知识)。这就是很好的标准化+差异化相结合。
从教务角度看,原来的零零散散报课模式,想哪天上课就哪天上课,想上几次课就上几次课,明显out of date。现在要标准化,每学期必须按照固定天数报名。比如春季学期19个教学周,那你要报名必须报19次课,每周一节。而且不许零散着报,必须统一时间,比如每周五晚上19:30,那就周周固定在这个时间。由一名教师带你上完19次课,而且是在一个固定的教学点。这样一来,教师的时间资源管理就规范化了(和公立学校一样了,每周周几固定课表);公司的收益可预计了;学生教学时间固定,授课连续,也会带来好的效果和体验。双赢啊,完美
那如果学生确实有差异化需求了,比如我就是某几周上课时间需要改变,或者我中间要中断一次课。或者我19次课就是不够上,我脑子笨,我想听22次我才能懂。我们给提供了一系列操作接口,比如加课(允许你指定时间内加课,听不懂咱多加课呗,有钱就是爷),调课(某一次课你可以调时间,调个教学点,哪怕换个老师呢),请假(中间断一两周,没事,不是问题)。这一系列类似“麦当劳甜辣酱”的标准化操作结合在一起,也就实现了一个差异化操作的闭环。
6.产品前景与市场分析
对产品的前景预测,主要判断几个因素
1.目前同类产品在市场的状况(品牌,质量)
我司在1对1领域(尤其是K12领域),是有很强的品牌效应的,这主要得益于我们多年在这里垂直化领域的精耕细作,利用自媒体的形式积攒了口碑。我们提供的教学产品品质也是值得肯定的,得到用户的普遍认可。而1对1领域做标准化课程,这在1对1业内是个突破性创举,可以说开创了一片蓝海,前途很喜人。
2.目前同类产品市场竞争情况分析
目前我司在1对1领域(尤其是K12领域)处于一个主导领先的态势。主要的竞争对手,如新东方优能、精锐1对1等,目前还处于追赶者。新东方在大班课领域,还是拥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另外新东方综合优势另一个长处,是他们市场营销做的挺牛,这点也是我司要学习的。
总结一下:一是精品课产品在目前市场竞争环境下,是有生存空间的,而且发展前景不错;二是精品课产品是有很大可能性为我司提升市场占用率的。
7.用户体验
前面谈了很多,都是有用性,终于说到用户体验了,也就是易用性。
有人也许会质疑,你们做的toB的产品,又是偏工具类。不需要考虑用户体验吧?
答案:大错特错。
通常讲,工具类产品该满足如下三点:
1.易见性
2.易学性
3.易操作性
我拿我们这款精品课产品里的一个功能举例。精品课允许教师通过自己的微信端服务号,给学生加课调课操作。于是就有了下面这个界面
这款界面的最显眼的位置,放置了加课调课的规则(规定什么时间能加课能调课)。为了详细描述规则,还在右侧加了红色按钮,点击按钮可以弹出具体的规则显示界面。那么这款规则提示的用户体验如何呢?汝南后续去使用这款产品的老师中做了调研,反馈了些牛逼的结果...
“您看过上面放置的规则么?”“从没看过...”
"啥?那个红色的是个按钮啊..."
于是我就有了反思,原本提示用户规则的设计,用户根本没有去看,甚至都不知道按钮的设置。这里面深思的东西很多,用户习惯,交互设计等等。永远别试图和用户讲道理,应该学着改变自己的思路。
8.取得成绩与优化改进
本次突破性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用直观的数据展示出来,具体数字涉及商业机密,我都隐藏处理了。
图表直观可见,总上课人数下降了20.8%,这个很简单易懂,因为目标用户定位是核心用户,也就是去屌丝化了。一批忠诚度不高的用户、试探性的用户、本身不太感冒我司产品的用户、财力不够雄厚的用户放弃了我们。
而可喜可贺的是,在上课学生总数下降了20.8%的前提下,上课总的小时数上升了4.2%,人均上课小时数更是提高了31.6%。也就是说,上课的人少了,上的课时长度反而提升了。
再看下面的数据,更有说服力,总消费金额提升了19.6%,人均消费金额提升了哇塞,51.1%。大家看,标品的优势大大展现了。人少了,反而收入提升了,单个用户的价值被放大了。这也证明了我上面讲的观点:你的产品不用满足所有人,只要服务好那些认可我们的人就足够了。
我司在1对1教学这个垂直领域的突破性初次试水取得了成效,然而未来的依然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精品课作为标品,绝非不重视差异化,此二者绝不矛盾,如何在提供优质标品的前提下实现差异化服务,仍旧是探索的难题和方向;主要依靠口碑和品牌的自媒体宣传模式,在新的环境形势下能否完成拉新的任务;标品的质量是否能完成足够的留存率,能否给客户带来好的用户体验。这都是未来探索的主题。
时间不早了,感谢大家读我的文章。一家之言,一人之谈。水平有限,难以分析到尽善尽美,不喜勿喷。可以多提宝贵意见(改不改在我,嘻嘻)有钱的可以碰个钱场,没钱的可以碰个人场。最后一句话送给所有读文章的朋友: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记于农历丁酉年 癸卯月 丁酉日,家中客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