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朗读指导有层次

2024-05-28  本文已影响0人  伊人微语

      今天听了一节六年级的语文课,上的是一篇文言文《学弈》,课上得非常好,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课堂落实,抑或是对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培养,都不落痕迹,看似不经意,实则有深意,尤其是对于学生的朗读指导,不仅有层次,而且很扎实。

      上课老师的朗读指导分为三个层次,一为读出节奏,二为读出韵味,三为读出画面感,按照她课后说到的,原本还有第四个层次,读出文采,因为时间关系舍弃了。

      平心而论,文言文的朗读对于今天的学生来说,确实有一定的难度,这一方面固然是因为距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远,另一方面也因为老师们的朗读指导不到位,今天这节课就做了一个非常好的示范。

      首先,是读出节奏。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读出节奏不会有太大的难度,但是这篇课文中,“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以射之”这一句中的“思援弓缴以射之”,很多学生读不好。为了帮助学生读好课文,老师课前做了调查,发现除了这个句子,还有三个句子也是学生认真难读的。于是老师出示了这四个句子,让学生自由朗读,再指名学生来读,其他同学通过听他们读,感觉朗读的节奏,发现朗读者的问题,从而达到自己也能正确朗读的目的。

      很多老师在处理这个层次的朗读的时候,往往会采取自己范读或者指名读,然后划出节奏的方式,让学生按节奏读。这样的方式看起来非常有效,实际学生只是知其然而未必知其所以然,更重要的是学生一味接受,很难培养起自己对文言文的语感。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因为有过多篇的文言文学习经验,在老师的引导下,对比自己与同学的朗读,凭自己的语感体会朗读的节奏,不是难事,事实证明确实如此——学生很快就读准了节奏。

      接着,就是要读出韵味了,说实话,“韵味”这个词,实在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那又该如何读出韵味呢?老师引导学生回顾吟诵中“平长仄短”的原则,让学生试着在平声处拖长一点音,学生自由练习以后,老师指名几个同学展示朗读,但是这几个学生都只是做到了在平声处拖长音,却还是没有读出韵味来,相反还让人感觉很不自然。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以为,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学生只知道要在平声处拖长音,过于注重这一点,反而忽视了句子中的其他部分,这就很容易让朗读不自然;二是因为学生在朗读的时候虽然速度慢下来,音也拖长了,但是有气断声断的现象,而文言文的朗读讲究的是气断声连,这样没有声气相连,自然就少了一些韵味。

      其实,在我看来,文言文的朗读更多的在于学生对课文、对文言文的一种感觉,学生既然已经有了文言文朗读的基础,老师不必强调什么平声要拖长音,只需告诉学生语速要放慢,声气要相连,多试几次,估计学生就能读出一些韵味来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