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生活家大学生活

我该怎么度过我的大学生活?

2017-05-01  本文已影响2438人  气质如风的中年少女

五一回老家,家里一个小朋友问我,怎么才能不浪费大学四年,为找工作积累一些条件?

这真是个好问题,小朋友刚大一下学期,从考试中解脱的狂欢中逐渐清醒过来,开始思考这个问题,说明她意识到了即将步入社会这个问题,有了一种责任感,而不是单纯的读书,在象牙塔里流淌着哈喇子,做着些无用的梦。

大学真的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没有经济压力,学习负担不会过重,刚刚摆脱了考试和家长的约束,在十八九的年纪里,享受半成年的快乐。

人一旦从紧张切换到松弛状态,大脑得到休息后不及时调整,就会迅速被惰性占领。你会发现你处在一种无序而迷茫的状态。

没课的时候,通宵游戏看剧,宿舍深夜卧谈,朋友聚餐唱k,第二天睡到中午,然后去食堂,请打饭的大妈多加一勺肥肠补脑,吃完饭继续刷剧打游戏。或者睡觉。。

这种状态一般出现在大二,已经过了大一菜鸟的兴奋期光荣成长为新生们口中的学姐学长,名副其实的老鸟,报过的社团早就不去了,向往的大学恋情没有端倪,励志的周末图书馆之约献给了游戏和泡沫剧,偶尔缺钱会出去派个传单或者欺骗大一的学习学妹们买个根本用不上的小玩意儿。一切都很美好,美好的有些焦虑。

偶尔读到一勺鸡汤,或者恰逢新年,就给自己列一个长长的计划书,名字可能叫“今年一定要做的事”,“我的20xx计划”,有创意的可能会叫“大神养成计划”,文艺的叫“你若盛开清风自来”,文末加一个大大的感叹号,以此明志!

然后,就会有诸如“天气不好”“今天太累”“大姨妈驾到”等等心理暗示协助你成功抛弃计划重回自然。

也有大学里勇于尝试各种事情的,被称为“非学霸型努力者”,这类人对学习往往不太关注,能过就行,在其他事情上则善于折腾自己,今天一个主意,明天搞个事情,总是有各种想法,但往往半途而废。他们的人生信条是“年轻就要勇于折腾”,这句话本没有错,勇敢地去尝试是成长的方式,但如果抱着为毕业找工作打算的话,我是不建议这样的。

我曾经就是这种“非学霸型努力者”,我开过淘宝店,做过客服,学过日语,写过剧本,做过网赚项目,但每每做个几个月,就觉得看不到成果,从而暗示自己“我不适合这个”,然后就放弃了。

回想大学四年,我似乎没有完整的做过任何事情,所以毕业的时候,我心里是很恐慌的,因为我们是非技术性的工商专业,好像什么都能做,其实什么都做不了。我也没有其他的特长,对于刚毕业的我来说,选择的面是很窄的。除了销售、客服这些基础性的工作,我别无选择。

虽然后来我找到了设计师这条路,但要承认,我有些遗憾大学里的时间被我折腾掉了,如果我早些领悟到我要讲的这个道理,现在的我的生活也许是另一种样子了。

大学四年,怎么过才不浪费?

只有一个很简单的道理,至始至终,坚持做好一件事情。

如果你有一个目标,比如你喜欢画画,那就坚持画4年,如果你喜欢写作,那就坚持写4年,如果你喜欢演讲,那就坚持练习4年。我有一个朋友,大学四年,一有空就写小说。然后投稿给各大杂志社,不得不说我看过他早期写的文字,有些轻浮和功利的味道。但是第三年的时候,他给我看一篇他的文章,我发现他的文字突然变得诚实,有力量,逻辑性很强,这篇文章后来被一家杂志社看中。大四实习时,他直接去了那个杂志社的编辑部,现在是晋江的签约作者。我想告诉你,时间是最好的朋友,会带给你意外的惊喜。

很多小朋友可能会说,我没有什么目标,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怎么办?

那你可以尝试着先功利一些,坚持一个社会通用性的技能,比如英语,比如PPT,比如excel,不要小看这些东西,他们很有可能让你在求职中脱颖而出,得到满意的工作。

哪怕你坚持在一个社团做管理工作,只要完成度够高,你的心得也会比大部分同龄人多,完整的在简历中讲述,就是一个很好的亮点,它表明你有坚持的力量,耐心,能完整的完成一件需要长期投入的事情。

时间是最好的朋友,当你开始了一个4年的长跑,它就悄悄地在终点放好了盛大的烟花和礼物,等你来取。

最后,送上一篇我大学毕业时的随感,希望你能体会流逝的时光.

《告别,学生时代》

拍照,学士服,毕业照,几年前走过校门,看到学长学姐们站成几排比茄子,心中总有几分我还好嫩的淡淡优越感,如今,我们也要站在这里,风景依旧,却满是唏嘘,我们也,终于,要告别学生时代了。

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这是最后一次以学生自居,从此踏入繁忙的世俗,成为来去匆匆的一个剪影,偶尔回想,当初我们也是多么青涩单纯呢,不懂世故,任性又倔强,那是一无所有的可怜,也是一无所有的勇敢。所以那么多的人走进影院,看《左耳》,看《匆匆那年》,看《那些年》,在120分钟的黑暗里,望着屏幕怀念旧时光,也怀念自己。

你还有多少时间当一个学生呢,人类永远重复着一个悲剧,就是即将失去,才懂珍惜。准备高考的老妹抱怨着成天做题好苦好累,老师的厚框眼镜藏在反射精光的镜框后面,同桌躲在一大摞书后面看小说,我想,真好啊,那不正是我们最深刻最美好的记忆么。其实回想起来,那时的自己也不觉得美好的,所以,青春吧,只藏在回忆里,在现实生活中,还是那么无知无觉,疲惫慵懒。

要怎么形容现在的心情呢,也许是有不甘心吧,浅浅淡淡的忧伤,吃惊或许占了更多,所以我用了“居然”“终于”,类似于吴邪看着小哥消失的青铜门,土方端着被吃光的蛋黄酱,就是“还没来得及好好做点什么,就已经结束”的失落感。王菲在匆匆那年里唱,“如果过去还值得眷恋,别太快冰释前嫌,谁甘心就这样彼此无挂又无牵。我们要互相亏欠,要不然凭何怀念…”学生时代,凭何怀念,因为过的太无知无觉,所以好像真的无所寄托,只记得校园里湖边的柳树每次荣枯,然后又绿,在夏日的阳光里模模糊糊的翠一片,还有那种阳光炙烤皮肤的感觉。我想起那句著名的台词,我看到我们在夕阳下的奔跑,那是我逝去的青春。我没有奔跑过,也很少感受夕阳,但我好像能明白,这种矫情,不只是文艺青年的,它属于每个有过青春的人的,哪怕你不愿意承认。

学生,这个词本身就包含了太多属性,男生大概会想到长发飘飘的女孩,抱着书穿过小路的校服的裙摆,女生大概会想到自己抱着书穿过小路,飞扬的校服的裙摆。尤其在中国,学校犹如象牙塔,保护着里面的学生们,那是一群不曾被污染的,甚至单纯的要死的孩子,他们或叛逆或成熟或乖张或极有心计,其实那是因为他们知道,不管怎么胡闹,总有一群社会人为他们负责,“还是学生啊”。一旦你失去了“学生”的身份,社会好像就失去了本来的温和和耐心,推搡着你为自己负责,为家庭负责,为生活买单,对社会有所承担。想想还是有些可怕,谁的青春不迷茫,为什么迷茫,我们一边在为逝去的时光忧伤,一面在为未来的生活奔忙;一只脚踏进社会的大菜场,一只手却扯着“学生”的一角死也不放。

终究还是要走的啊,离开时也是夏天,阳光炙热,柳树疯长。低年级的孩子们看着我们拍照比着茄子,就跟我们当初看大四的一样。

(本文所有图片基于CC0协议)

如果你喜欢本文,请为我点赞或关注公众号“平胸很酷”,带你用普通人的方式自我救赎。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