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格式化绿化
河堤边上的绿化带,又开始整修了。这次整修没头没脑,因为在很多人眼里,那个绿化带根本无需如此整饬。
紧挨着马路,是一排青槐,逐渐长得有些风姿。旁边的斜坡上是一片格桑花,被矮化的女贞树隔成大小不一长方形。每当雨后,河堤上散步的人,总会驻足观看。我常常从自家的窗户欣赏,它们旺盛的生命力每每让我心生赞叹。
现在,从窗口望去,一片光秃秃的,本是新绿交叠的日子,奈何只有一片黄土。不仅如此,因为整修的原因,这段交通变得异常拥堵。每天清晨,汽车的喇叭声此起彼伏,附近的住户不胜其扰。
昨天和同事说起此事,他说市政要以此作为亮点工程。我不禁哑然,本来已经很漂亮了,何须如此?经过几年的休养生息,它们好不容易看着比较天然了,又来一次改头换面,还美其名曰亮点工程,真是让人感到费解。
然而,它们只是城门之火,通往老家的路两旁的绿植,才是池中之鱼。这几年,农村老家的很多人,一窝蜂地搬到了市区居住。因此老家的树木免于做柴火的命运,百草免于成为家畜家禽的口中之食,从而得以自生自灭。春天到来,它们绿遍村庄的各个角落,自由生长,肆意而为。它们的生命力,就像三四岁的孩童,未曾经过人类文明的洗礼,其中融入生命的野性,让人艳羡。前些天,回了一趟老家,公路两边的杂草和树木,均被清理一空,代之以整齐的灌木和一撮撮排列规整的草皮,看上去就像粗莽之人,身着华服,不光他们自己觉得别扭,看着的人也觉得心里膈应。
绿化就像一股流行风,已经吹进乡村,看上去似乎有燎原之势,按照自己意愿生长的草木只怕会越来越少。以后回老家,村口的老槐树再也不能给我做“向导”了。
后记:
记得在我的初中时代,那时流行碎发,似乎一夜之间,男女学生都顶上了这种发型。现在想起来,我依然印象深刻。如今,漫步大街之上,入眼的男男女女,尤其是稍微年轻点的,不论高矮胖瘦,一律露着脚踝,一如当年红遍大街小巷的碎发。
人非草木。在这一点上,人又如同草木,被格式化的洪流所裹挟。草木没有选择,只能默默承受。庆幸的是,作为人类的一员,我们还有选择。
本文为原创,如需商用,请与作者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