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新丨幸福的内功心法——心神内敛

2022-06-22  本文已影响0人  哲新ii

如果我们的目的是过河,没有桥或者没有船就过不去。那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只是强调过河(这个目的)就是一句空话,毫无意义。换言之,不解决方法问题,即缺少实现目的的手段,那目的只是空中楼阁而已。

可见,方法十分重要。在目的和方向确定以后,方法便为王;方法得当则事半功倍,方法失当则事倍功半,只有保证方法得当,才能确保高效,圆满实现自己的最终目的。

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伟大领袖毛主席。

方法就是为达到某种目标而采取的手段与行为方式,是在说明和解决“如何办”或“怎么办”。

幸福,一直以来都是人类的终极追求和最高目的,从此意义上讲,我们其实从来不缺目的,我们缺少的是达成幸福的方法,下面就提供一个能抵达幸福的内功心法。

心神内敛。

南怀瑾曾拜访一位名师,名师指点了两件事,其中一件事就是做到“心神内敛”。

大师说:“当你看一个花的时候,一定不要把眼神盯到花上面,这样你的心神就散出去了,你要让花跑到你的眼睛中来,看花时要把花的精神吸收到自己的眼神之中,看山看水亦是如此,不要把自己的心神放到花上、放到山水上,这样对你没有任何好处。”

——散财童子和貔貅

根据大师所言,心神益敛不益散,散是一种外在的愉悦,敛是一种内在的充实。

寄情于山水,就是把心神放在外面山水花草之间,是一种“泄”。五色会令人目盲,此时心在“动”,是在愉悦或娱乐,会有“欣喜”,以至“心意狂荡”之感,这样久了以后心会累,而且对于再美的风景都会慢慢无聊和麻木,心神在外是一种“失神”,像是散财童子

山水在内,则山水是在养心,是意识和思想在做内家功,即找自己

观山水,见自己,“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观的是山水,见到是内心孤寂的自己,这是一种“充盈”和“修行”。看什么都会懂得自己,把风景拿到心中找自己,是在内心之中建立关联和链接,像是貔貅

《菜根谭》:“得趣不在多,盆池拳石间烟霞俱足;会景不在远,蓬窗竹屋下风月自赊。”

心中有风景,则遍地都是风景,俯拾皆是。风景盛开在心中,是内心的“放松”和“清澈”。

破茅草屋中,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见得是风吹雨,感受的是内心,在风景中的敛神者,总是一副沉思状。

——在山水中“散神和敛神”的区别与表现

有些人的旅行(观山水)是“娱乐”,是换个地方“”,跟去游乐场看“5D”电影一样的新鲜、刺激和快乐,这就是欣喜,像驰骋打猎令人心意狂荡;

有些人的旅行是“陶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抛下名利毁誉、各种压力和欲望,找回内心最淳朴的天性,这是在内敛自然的灵气,丰盈和滋养自己的内心。

“农家乐”现在重在“乐”,商业气息越来越重,已经与旧时农家“春雨沐青、夏风麦香、秋华落晖、冬雪琼花”,农家那种远离城市喧嚣,在木心的心中“车马很慢,从前,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滋养的慢生活相去甚远。现代农家,乐是一种耗神;而旧时农家,乐在养神。

如果想感受敛神,就去一处风景怡人的地方,暂住几日,用心就能体会到从散神到敛神的过渡;现在的5A级景区,人头攒动,走马灯式的游玩,急匆匆的拍照留念,有时只为到此一游,这时心神一直处在新鲜感的躁动和欣喜中,虽然爽,但根本给没心神以小憩和喘息的机会。

——感知“散神”

如果我描述得有些抽象和不清晰,那我再换个角度描述,感性的去体会下“神散”时的感觉,下面有的是例子,重在发挥你感性本能的感知力和觉知力,试着让自己别太理性。比如,

路上见到一个极品美女或帅哥走过来,于是看得入了迷,甚至都忘记了身边有老公或媳妇的存在,这种情况下,就是心神被吸引走了,这就是寄心神于外,而没有内守。上面是一时的失神,而某男子万分喜欢某女子,日思夜想,落魂失魄,甚至得了相思之病,百药难治,这就是在持续的散神。

你来回想下自己有没有把心神放在他人身上的时候,认真体会下当时的感受,无论是单相思还是回忆甜蜜往事,都是心神耗散,神游身外,身必衰弱(《黄帝内经》)

路怒的司机,因别人插队,便一直骂骂咧咧,是将自己心神放在了别人的错误上;领导批评了一句,自己就从这句话、这件事里走不出来了,内心烦躁不满,就是心神放在了事情和言语上,也是一种心神外泄;

生活中的杠精,时刻关注别人的生活,在不断关注他人之中涣散着自己的心神;家庭中,常常试图改变对方,也是把心神放到了伴侣身上;还有无脑的刷剧、刷综艺、刷视频,把心神放在外在刺激上,这时人的心神在外奔波,一直在“劳神”。

所以,盯着山水、想着别人、回忆往事、念着它事它物,就是在把心神外散出去,而“操心”也是散神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

——操心

善操心者心里总会想:“我不操心能行吗?!”

行!,操心不等于“有效思考”,也不等于“思考的有价值”,更不等于在“做”有价值事,操心非但于事无补,而且还很耽误事,操心是在散神,神散多了会心神不宁,心神不宁的人,其心一直在“燥动”,会急躁、会焦虑、会妄动,会给自己和他人制造麻烦。

凡操心别人的事,就是在瞎操心,因为别人但凡需要你,自会找你,你到时候直接施以援手即可,所以不用操心;

而别人不需要你,你在这独自操心霍霍着自己的心神,实际上对别人来说没有产生半点价值。独自操心者心里本身是难受的,要是别人再明确表示“不用你操心”,那些心理脆弱(心神严重损耗)的操心者还会情绪过度,情绪化的问题会溢出伤害到别人,百害而无一利。

我见过有些父母因为“操心”孩子吃不饱饭,最后连骂带打,威胁、诋毁加恐吓孩子多吃点,以至让“爱”变了味。

操心者的内心经常无法达到一种逻辑自洽的状态,下面提供些认知策略以供参考:

儿孙自有儿孙福;

在你不操心的情况下,别人也一直过得都挺好,甚至可能在不受到你操心的打扰下会过得更好;

你觉得操心是一种关心,你认为自己提醒的事情很有价值、很重要,便容易站在高点盛气凌人和颐指气使,但问题是别人可能并不这么认为,他们甚至可能感觉你的关心和提醒很无聊、很幼稚或者很烦人,与其说些让别人感觉是废话的东西,以致于让人产生了抵触情绪,真的不如静等他们遇到困难时主动来找自己;

你要知道,别人可能就是因为你一遍遍地操心提醒,才产生了厌烦心理,才会产生叛逆行为,好心变坏事的事情,太普遍了,希望你不要这样;

“到时候什么都晚了!”,这只是你的错觉而已,除了生死伤残,都是小事。你可以觉得夸张,现在也不认可这种观点,但是起码你先要有这种意识。“担心”和“恐惧”就是一种自己折磨自己的自残行为。

要有边界意识,知道什么是自己的事,什么是别人的事,守好边界。分清什么是“指点”,什么是“指指点点”,无论如何,尽量别去打扰别人,尤其对一个心智已经成熟的年轻人。

一定不要剥夺别人“试错”的机会,让他们切身感受一次吃亏的痛,比你千言万语来得更有效果,剥夺别人遭受“痛苦”的机会,就是在剥夺别人“成长”和“独立”的机会

归根结底,操心是一种心神的外散,于己于人,都会带来不利的影响。

赚的卖白菜的钱,操的卖白粉的心

心神内敛的方法。

外散的心神是一种失神,是一种“消耗”;内守的心神是一种固藏,是一种“维持”;内敛的心神是一种充盈,是一种“补充”。

——内敛心神,就是“观自在”,劳神就是一种造作,先试着把向外看的眼睛向内看,两分观世界,八分观自在,观山水时,观的是内心的感受和觉知,是从山水的灵气中启迪智慧,是把美印刻到心中。

其实观什么,都是观自在,你阅读我这篇文字,就是在跟自己的内心建立连接,某句话就像一个知识卡扣,嵌进你心里,跟你的内在建立联系,这就是一种“敛财”,用阳明心学的观点就是使“良知”光明。

观自在,“观”就是“关照”、“觉察”;“”是那个当下的、无念的自己,即一念未生,没有任何念头的时候,这时候的自己并非像木石一样无知,而是了了分明,《心经》中,这才是本性的自己,下面会细讲;

”是存在,也就是说,“观自”时自己才会存在,在的是那个不加任何妄念、本性的自己,不是那个在念想中“做作”的自己,圆悟勤祖师说:“一刻不在,便同死人”,意思是一刻“自”不“在”,就同行尸走肉一般。

观自在,就是不要把心神放到它事上,不要放到那些因别人的过失和错误而对你造成伤害的事情上,在意一毫就是外散心神一毫,在意一秒就是外散心神一秒。要只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和心态。假如所有人都能做到“观自在”,即内敛心神,结果定会善言善行,整个世界幸福指数都会提高。

《黄帝内经》上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恬淡就是看淡一切,别把事情复杂化,你不断把心神放在一件芝麻绿豆大点的事情上,这件事自然就会变成大事;反之,你把心神抽离、内敛,大事则能化小,小事则能化无。这样看来,那些精神内守的人,心安而得理,又怎么会有心理疾病呢。

说句题外话,其实真的想去影响和改变他人靠的不是指指点点,而是靠“传染”,你越是心智成熟,举止稳重,伴侣越会意识到自己在无理取闹,慢慢向你靠拢;你热爱学习,氛围自然会感染到孩子,有时他们会摸起书缠着你讲给他听;你戾气特别重,孩子自然特别叛逆。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是绝对的事实,如果你身边的朋友是胖子,由于这些胖子的存在,你对”肥胖“这个概念的理解都会受到影响,而且重要的是,当他们不断吃着零食,并分享给你的时候,你慢慢会欣然接受......我们都是在下意识中复刻着别人的行为。

善观自在者关注内心,更为了解自己,也更容易屏蔽外界的影响。

——内敛心神,就是“悟空”,就是“虚无”,道家特别重视“无”,无就是空,道德经中说“有无相生,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说得又很绕。

简单来说,比如茶杯这种容器,“有”的是器之体,而我们使用茶杯,用的却是茶杯中的虚空的部分,即“虚无”的部分;又比如房屋,“有”的、“实”的是房屋的墙壁,用的却是中间虚无的空间,如果没有“空”间,就无所谓室内,也就不是真正意义上能让人居住的房屋了。

所谓虚怀若谷,就是让内心虚无,反而能包罗万象,这是一种“实极”后的“空”,不是一开始的空洞,我用人生四重境界解释下,人的心神要经历狗、骆驼,狮子,婴儿这四重境界,只有回归到“婴儿”般的简单、怡人和纯粹,人生才算走向完整。

狂吠的狗是第一重“无知”界,这时的发声和呐喊没多少东西和含量,也容易被别人当作是一种噪声;后来经历骆驼般的“历练”界,经历埋头负重前行,开始练就稳重和成熟;进而蜕变到达狮子般的“成就”界,这时锋芒毕露,内心有所凭借和充实,成为了真正的强者。

但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实极”的狮子复归“婴儿”界,那么他的人生终究是不完整的。

大多数人会在“狗”和“狮子”界出问题,一个是因为无知,一个是因为自傲和未加收敛,未能更进一步。一个人真正的成熟,是经历了蒙昧无知、血气方刚、人性复杂、世事无常后,回归婴儿般的恬淡虚无。

当一个人逐渐把焦点往自身迁移,实现观自在时,进一步就是“悟空”,观自在能让杂念和欲望变得清澈,而“悟空”则是使杂念和欲望消失。

空为用,精神内敛就要“无为”,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别瞎想瞎做,有些人的问题就是妄动,做得太多,越是做,心神越是不安,越是不安,越是做的无所得。

我之前的文章《哲新丨“思考”和“思绪”,本文从三个维度区分两个概念(一)》说过,“有意识”的制造空白,就是让大脑处于静止的止息状态,无念是有意识但没有思维的状态,就是一种高级的心神内敛、“空”和“在”的功夫。

“悟空”比“睡眠”更能充盈心神,能真正让心神“空”、“静”下来的人,心神的力量才更强大迅猛。一代武学宗师,功夫巨星李小龙曾说,“清空你的杯子,方能再行注满,空无以求全。”

还是那句话,空才能包容天下,一个骄傲自满的人,就是因为不懂“空”的力量,做不到“空杯心态”,已经饱和的心,哪里还能再装下新知?“悟空”就是让自己别老装着、揣着、觉得老子天下第一,而是放空自己,并让心神歇一歇。

心神不宁。

心神不宁,就是心神过度外散的后遗症

不知道你们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这样一种人,比如一家人决定去旅游,男主人总在不停地监督和催促妻子和儿女,结果最终男主人却是那个丢三落四,最为磨蹭的人,这种人就是典型的心神不宁,知道先内再外,感受就是内心总是焦躁万分

像这位男主人一样,心神不宁的人,其根本原因就是老在操着别人的心、揣着别人的事,因为他们的心神一直在别人身上,所以他们总能找到“不自在”的地方。反过来讲,因为他的心神一直在别人身上(某个具体行为,或某件事上),如果别人不改,他的心神便收不回来,特别痛苦

这些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总是打理不好自己的情绪和事情,情绪经常失控,一身毛病,因为心神过度耗散,根本没有心神可以“观自在”,这些人麻烦事不断,生活总是“波澜起伏”,心中总是经历“一惊一乍”,什么事都是大事。

心神不宁的人,不但自己难受,还是一片污染源

出门发现忘带钥匙,心神不宁的人内心马上会惊觉,会显得特别慌张和手足无措,情绪化问题随之出现,整整一天都过不好;相反,心如止水的人头脑清晰,会想对策,根本没有那么多情绪问题需要处理。

既然都已经阅读到这了,发个福利,顺便做下心神测试。

百度搜索“极品帅哥和极品美女”前排第一张

你是否在上面这张图上驻足欣赏了一下?有没有瞬间“触电”的感觉,如果没有动心的感觉,有可能是这两张图的尺度不够大;也有可能财富、地位,像豪车、豪宅才是你心动的点。

生活中,当你耳边响起了清脆的微信提醒音,感受下自己的“心神”在哪?心神的概念,要远比注意力复杂。

有些人在忙着正事时,比如阅读,但在看到上图或听到微信声,也就一愣神的功夫,心神便跟着图片和微信激荡起的心理涟漪,做起了时空旅行,这时心神开始遨游四海,眼神亦开始迷离,心神有可能已经回到了某个春风得意的时空,甚至周围的景象、声音、气味等氛围都变得栩栩如生。

神游就是在散神,就是在消耗

放风筝的人都知道,需要握好手中的线,风筝才不会随着风到处乱飞。风筝就是你的心神,手中的线就是你的意识,心神都在你意识的把控之中则能气定神闲,心神经常脱离把控,则容易心神不宁。

想把控好风筝的线,方法也简单,就是“有意识”地加以控制,培养自己的觉知力,在察觉神游和心神跑到他人他事上时,迅速敛神,立刻握紧手中的线。

在做正事的时候,尽量尝试让自己做一个毫无感情的机器,这是“手段和目的”合而为一的事情,你之所以体会到感情和情绪,就是因为你的心神在外,而没有在当下的事情上,心神内敛的时候绝无情感,即心无旁骛。

因为心神在外,所以才会有情绪和杂念存在,当心神全在当下事时,根本没有心思悲伤。心不强则不藏神,故心生念杂;神不能定,心则不能静

人体就是一个小宇宙,心神就是宇宙的中心和能量源,能做到精神内敛,才能气定神闲。

外界的刺激像一块石头,有的人,心神像一潭湖水,石块会在平静的湖面“扑通”一下掀起涟漪;而有些人的心神像冰面,石块袭来可能会砸个洞,但引不起一丝波动,心动即止,起始既是终止。更有甚者,心神像钢筋水泥,石块砸来连个动静都没有。

心神不宁的人,就是总被外界的刺激激荡心神,外界的什么刺激都能在心内得到回响。

因为心神虚弱,一直在外散消耗,所以才更容易受外界打扰,无法专心当下手中的事因为心神强大,所以才会聚精会神,更容易专于当下;

前者是正向循环,后者是恶性循环。能做到内敛的人,心神“富余”,所以当别人提出需求,让你的心神关注下他的时候,“富余”的人总能心平气和地给予,就是因为富余;相反,心神散尽的人,总是一副不耐烦和暴戾的样子,不是他不想心平气和地给予帮助,只是因为他自己真的都不够。

神伤则形消,长寿的人都是心神富余的人,注意观察一个人的身形、面相和气色,就能洞察一人的心神是否富足,希望各位都能形与神俱,尽享生活。

最后的最后,照顾好自己,少操心,为看到文末的、心神富余的各位上福利。

如果感觉文章真诚且有用的话,敬请打开微信关注我的个人公众号:哲新ii ,获得更多往期内容。喜欢的话,也帮忙推荐给您的亲朋好友 ^——^。

作者丨哲新,微信公众号“哲新ii”(ID:zhexinii),改变的促成者,努力用文字改变他人和世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