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4 候似欲可|王敦
琅琊王氏的两次判乱。
名士也需有人懂,名人也要有人教:每天三分钟,《一起来读世说新语》,写写你眼中名人的高下优劣。
39.4 候似欲可|王敦《世说新语·赏誉》
王大将军称其儿云:“其神候似欲可。”
【译文】
大将军王敦称赞他的儿子说:“看他的神态好像还可心。”
01 史上最有名望的王氏家族,两次反判 。
谋朝篡位一直以来都是帝王所不能容忍的,哪怕只是念想也不行。
历史上,谋朝篡位者,轻则发配边疆,重则株连九族。
但东晋时期,由王导领导的北方大门阀琅琊王氏一族,曾发动两次反判,却依然完好无损地守住了琅琊王氏一族的繁荣。
公元290年,14岁的王导遇见了同样年纪的司马睿。
那一年,司马睿世袭了家族琅琊王的职位,来到山东琅琊任职。
王导性格温和,为人宽厚,很快就和司马睿成为了朋友。
公元299年,“八王之乱”爆发,司马睿加入到平反叛军的队伍中。
这时候,王导以其独到的眼界,看到了好友司马睿的未来。
当时北方大势稳定,王导劝说司马睿南下,驻守建业,今江苏南京。
但南方士族常年被排斥,自然不愿意听从北方的统领。
王导在这时,就发挥了他老道的社交手腕,苦心经营一年之久,终于赢得了南方士族的支持。
公元318年,44岁的司马睿登上的帝位,为晋元帝。
司马睿登基之时,为了表示自己对挚友王导的感谢,邀请他一同坐在龙椅上,尽管那时候还没有龙椅这个说法。
虽然王导拒绝了,但没人看不出王导的重要性,于是大家都说“王与马,共天下”。
在司马睿成为皇帝的早期,他还是很信任王导的,甚至称他为“仲父”。
但没有哪一个皇帝是不忌惮权力大的臣子的。
后来,司马睿慢慢地疏远王导,并开始重用其他人,而这一切都被王导的堂兄王敦看在眼里。
后来,王敦官拜大将军,手握兵权,他对皇帝背信弃义的所作所为感到不满,于是在公元322年起兵反叛,这就是王敦之乱。
39.4 候似欲可|王敦02 堂兄反判,堂弟王导和整个王家都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王导劝说王敦无用,于是,每天亲自带着琅琊王家20多个男丁跪在朝堂外请求原谅,最后亲自带兵平王敦。
王敦乃将才,王导不是对手,但在王导的极力反对下,他没有逼司马睿退位,而是对朝廷远程遥控。
司马睿也因为每天担惊受怕,一年之后就死了。
晋明帝司马昭继位后,王敦失去了对朝堂的掌控权,又按捺不住了,又开始判乱。
王导没办法只好再领兵,平兄弟叛乱。
无奈王敦也已年迈多病,这场仗还没打完就去世了,而王导成为了东晋的功臣,琅琊王氏也没有受牵连。
后来,晋明帝因病逝世,年仅27岁,晋明帝死后,晋成帝司马衍更加尊敬王导,王导也被授予爵位,赐三千户食邑,绢九千匹,任正一品太保。
就这样,王导辅佐了三代帝王,享年六十四岁。
参考文献:
《晋书·卷六·元帝 明帝纪》、《世说新语·豪爽》、《帝王略论》
39.4 候似欲可|王敦【评价】
周一良:
《晋书》卷九八为王敦桓温列传,盖东晋当时论者及后世史家,皆以两人相提并论。王桓皆豪门大族而为皇室女婿,皆控制长江中游,担负所谓“分陕”之任,威权震主。唐修《晋书》,不唯二人并列,且排于列传之末,因在封建史家眼中,正如本传赞中所云,王敦桓温皆“陵上”“无君”之“逆臣”也。王敦陶醉于“王与马,共天下”,当元帝任用刘隗刁协,抑制王氏势力,遂怀不满。对于当时解决重要矛盾之北伐事业,不独无所建树,且亦无所论列。而王敦之热衷于篡夺帝位,则达到了极端荒唐可笑之程度。本传称王敦为人“雄爽”、“少有奇人之目”云云,大约皆出于《王敦别传》之类书籍,为时人乃至王敦一党阿谀之词,未可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