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ep calm and carry on
二战时期,纳粹德国空袭英国。英国政府秘密印制了三百万张海报,上面写着“keep calm and carry on”,并印有英国皇家的标志。一旦城市沦陷,政府会将这些海报悄悄散布民间,作为英国人共同的信念,支撑着英国的民众to survive the war。
考研结束,抱着白岩松的《白说》,读到这段话,非常有共鸣。大到民族,小到人生,无论得意或失落,无非是“keep calm and carry on”的事儿。
随着就业环境愈加严峻,大量应届生加入了考研大军的队伍,是的,我并不特殊,或者说,不那么特殊。但回顾过去的8个月,抛开考试结果,我也算重生了一次。
作为毕业后考入一线城市某大型银行的一个姑娘,稳定的工作,优厚的待遇,以及未来的不确定都没有阻挡我做出这个“冲动”的决定。“冲动”是因为,我已跨入本命年的年纪,且选择了和本科专业八竿子打不着的专业,报考学校的该专业排名全国前3,从头开始的感觉或许很cool,但是,爽的只是递交辞呈的瞬间。
0基础,不小的年纪,加之为了营造安静的学习环境删了微信后陡增的孤独感,我一下子没适应过来,折腾来折腾去,书没看多少,7月倒是做了几次心理咨询。嗯,那是我最绝望的时刻。我承认换作别人,或不会如此落魄,但从小的成长环境导致自己性格上有一些缺陷(离异家庭并且父母性格超级古怪)。当时一个人坐在屋子里听着钟表表针走动的声音,盯着手机电话簿的联系人列表却根本没有倾诉的欲望,强迫自己下楼走走却只记得炎热的空气里蝉鸣的躁动声和静止的柳树叶的样子。
无论心境多么艰难,只要还有自救的欲望,就会好起来。通过联系心理咨询,我改变了一些作息和习惯并且倾诉了压抑在心底的家庭事务,慢慢的好了,也正是那次经历以及后来几个月里难得的独处时光,给了我充足的时间认识自己,思考生活的意义。
一次和朋友聊天,她是典型的乐天派(客观讲是生活比较无忧无虑的类型),她问我:“你思考生活的意义有什么用吗?这会让你处境变好吗?”
或许不会吧。但人在经历一些事后,“思考人生的意义”就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对我来说,还有另一层含义--信仰。有人信仰钱;有人信仰爱;有人信仰神,我信仰客观世界。说白了就是,每天了解世界多一点,参悟自己透一点,也即“求知”吧。
说回来。考试结束后,成绩还未出(应该不理想),但我很平静,期间的辛苦就不矫情啦。不是没有焦躁迷茫过,有时一人难以消化,我会和男友谈心。
我问:“我是不是太任性?”
他说:“你不觉得你的性格在变平静吗?假设你没有辞职,你这种脆弱的性格和焦躁的脾气也会阻碍你的事业发展的。”
关于这个决定的利弊,自认为翻来覆去想的透透的了,但男友的一句话还是让我醍醐灌顶。我认为这是一种“储备”的过程吧,人生的改变确实需要很大的勇气,因为以前的无知,浪费了最好的型塑时光,但是人生是一次长跑,有长远的目光和大局意识才能稳定自己的心境,毕竟“蛰伏”是一种很难得的品质。
男友的经历也是鼓励着我的一大因素。他本科在一所211财经院校,由于四年间将精力全部倾注于打游戏,毕业后在一三四线城市拿着2000块的工资跑渠道。当发现前途渺茫,他毅然决然辞职准备考研,目标是北京某985/211顶尖学府,一战失败,二战400+的成绩屌丝逆袭。现在毕业3年了,工作前景很不错。
所以他时常劝我:“考不上就再考,这有啥。”,然而我翻到他考研期间的qq状态也是时而迷茫的,所有坦然的心态背后都是有过辛酸的。这个过程最难的不是起早贪黑;不是读书久坐颈椎病腰椎突出;不是错过的电影和流行的服饰;不是渐渐远去的朋友圈子;是看着同龄人都已成家立业,而你还在教室读书;是耐住寂寞,接受任何形式的看低。
多年以后,我可能不能完整地记得前23年自己做了那些事,但是2016年让我难忘,特别感激。
9月底时我想:“考试结束怒写一篇文章”,然而很多彼时的心情都忘记了,今天终于把一点点想法记录了下来,因为昨日整理旧手机看到大学期间去非洲做志愿者时写的一些随想,诧异于像是翻看别人的故事。心里竟有些疼痛。你所有的物件,都会随着泛黄或与某人的渐行渐远而消失于生活中,你认为,至少记忆在。最后发现,先离去的竟是记忆,反而需要一些文字、歌曲或者物品来激发某时的感受,这才是真的失落感。
我也曾想过,比我有经历的人都keep salient,我为什么要自不量力写下这些或许“矫情”或许“没有任何浏览”的文字呢?
为了两点:1别人吃饭上厕所不碍着你吃自己的饭上自己的厕所 2不存在商业价值的文字多是为了获得“共鸣”,在我心情低落时,多么希望看到自己不孤单,相信有人和我一样。
未知的考试结果-未知的2017-未知的一切坎坷
JUST--keep calm and carry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