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儒释道传统文化

【缘悟】发愿和欲望的区别

2020-07-16  本文已影响0人  无戒可守

发愿和欲望的区别,你能分辨清楚吗?

佛教中经常讲“发愿”(菩提心),我们世间人也经常讲“心愿”。但我们讲的“心愿”往往是“欲望”,跟佛教讲的“发愿”不同,很多人难以分辨清楚,经常混为一谈,那“发愿”和“欲望”究竟有哪些区别呢?

第一、佛教讲的“发愿”,是为普度众生而发起的“誓愿”,其中没有夹杂任何个人的目的,是以“无我”(利益众生)为基础的。

而“欲望”则是为满足个人目的而发起的“心愿”,是以“有我”(自我)为基础的。

比如佛教常讲的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这是菩萨在“因地”修行时发的大愿,无论是断烦恼,还是学无量法门,还是成就无上佛道,都是为了度众生(利益天下),而不是为了个人享受,没有丝毫个人目的。

正如《金刚经》上所讲的:“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你只要一“著相”,那就不是菩萨,而是凡夫了,“愿望”就变成“欲望”了。

我们世间人经常发的“心愿”,绝大多数都是带着个人的“私心”,为了自己能够过上优越的生活,为了能够满足自己的“欲望”,完全是以自我为中心,不是为众生发愿,这只是欲望。

当然,像古圣先贤的那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还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等这些无私忘我的精神,都是真正的发愿。

第二、一切随缘,恒顺众生,那是“发愿”;表现欲强烈,喜欢攀缘,那是“欲望”。

比如净土宗第八代祖师莲池大师,他的弘法大愿就是“随缘”成就的。他到了杭州云栖山,感觉风景不错,就自己搭个茅棚在那里修行了。

后来别人看到他很有德行,就去亲近他,在他旁边也搭个茅棚。再后来人越来越多,就被一些大德居士,有地位、有财富的人发现,就主动过来帮他“建道场”,帮助他“弘法”。

所以说他的道场是“随缘”而成的,没有伸手向别人要一分钱,没有去到处“化缘”,这是发愿的结果。

如果你为了弘法建道场,到处去募化,到处让人捐钱布施,那就是“攀缘”,不是愿力,而是欲望了。

比如现在微信群和朋友圈里,很多人都打着修建寺庙的旗号,或以弘法利生为借口,巧立名目,让大家捐钱,这就是典型的“攀缘”,已经都变成欲望了,不但度不了众生,连自己也度不了!

世间的善法可以得到“人天福报”(无缘大慈 同体大悲)。

在佛法里“有我即是恶,无我方称善”。明心见性之人已经破除了肉身的这个“小我”(忘我无私),他已经明白宇宙万法就是当下的一念心(一念天堂 一念地狱)。

这个“无我”就是“无为而无不为”,与“道”合真,万物一体。真正明白了“如来藏”的道理,那他就是善男子善女人!

《华严经》“忘失菩提心,纵行一切善,亦是魔业”,只有明心见性,方为万善之最,才是根本之善。

感恩宇宙万事万物……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