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操心居家学习效率难保证,开学后进度如何?能学完能跟上吗?
01
居家学习已经一个多月了,家长们有各种担心:
有的地方进行了网上教学,但是孩子学习状态不好。
家长担心:
开学后会不会从头开始教学?
不从头学,这部分网授课,孩子掌握的不好怎么办?
从头学,时间够用吗?能学完吗?
有的地方并没有新授课,孩子在家有点儿清闲。
家长更担心:
正式开学后,教学进度会不会特别快?
进度快了,孩子能学会吗?
进度慢了,能学完吗?
看看家长的心态,真是众口难调,左右为难。到底是希望进度快,还是慢呢?
如果我告诉你,进度的快慢,完全可以人为掌控,你相信吗?
02
教学进度是什么?就是教学的计划。我们一般都理解为:什么时候教什么,练什么,怎么练,什么时候考试,考什么,怎么考。
至于考什么,教学目标是什么,教到什么程度,学到什么样,怎么评估怎么考核……
这些都是教育主管部门(教研室)的任务,老师们基本都是在指导意见下开展教学活动。老师个人当然有一定的自主安排的权利,但基本上是围绕主管部门的指导工作,一般不可能有大的更改。
老师可以安排的,就是什么时候教什么,每个知识点用多长时间教学,讲什么,什么重点讲,做哪些练习。
至于教学进度的快慢,理论上讲,讲课的人是完全可以把握的。
咱们大人都有大学时上课、或工作后上大课的经历。有时候老师会把某个部分讲得很细,有时候老师一看时间不够了,就会略讲一部分内容,甚至有时候还会跳过一些内容。一个章节讲上几天也不算慢,一本书一天讲完也不算快。
大人的学习和小孩的学习,并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啊!
所以,小孩的学习进度,也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快慢的。不过一般不会那么夸张,那种略过一部分让自己回家自学什么的不会有。
但是如果真的是时间紧张(比如:有其他重要活动,较多学生生病缺课,老师本人生病耽误了),老师可以在学校重点讲,而把练的部分,留到家里。
重点来了!!!
老师在学校讲重点,孩子能当时就听懂吗?能记住吗?回家来练习,还能做出来吗?在学校光听不练,或者说光听少练,知识点能掌握多少?回家做不出来怎么办?家长有时候讲的方法和思路,和老师教的并不一致。
如果咱们看清学习的真相,就会发现:进度的快慢并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是孩子学习的效果。
03
那么,孩子学习的效果靠什么来保证?换句话说,学习的过程究竟是什么样的?怎样的学习效果,才能算得上是好的?
孩子在校学习的过程,大致是:
预习(这一步看个人)—听讲—练习—反馈—(复习,看个人)—检测(有时候需要组织,有的人自己不一定进行)
孩子学习的效果,决定因素很多,除了讲课的人的水平——这一点主要是吸引听课人的兴趣,达到专注听讲的目的,以及对知识的处理是不是高明,能不能深入浅出,便于理解。
其他的更多在听课者。听讲专心吗,能理解吗,能记住吗,能及时练习吗,练习能及时反馈吗,反馈的能懂吗,能及时更改吗,能改对吗,能熟练掌握吗……
这些显然非一朝一夕之功。
所以,教学进度的快慢,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
04
还有一些真相,可能我们平时没有留意到。
讲2个我的亲身经历。
有一次我教《对韵歌》,讲到《声律启蒙》,有学生就喊“我会!”我赶紧让他展示一下,结果他想了半天,连一个词都没想出来。我能理解孩子学过但是忘了,或者一紧张想不起来了,所以再三等待,并且说想起一句,或者一个词也行。结果他到底没想起来。后来我一了解,孩子可能是在哪里听到过,就认为自己是“学过”并且是“学会”了。
可见,在孩子的认知里,经常以为接触过自己就会了。而家长有时候会因为年龄优势,想当然的认为某个知识很简单,孩子应该一学就会。然后走过场一样地问孩子“学会了吗”,孩子说“学会了”,OK,这个点就轻易过去了。但实际上,可能孩子并没有学会。
还有一次,周日我刚给孩子听写过词语全对,同一个词语,结果周一到学校听写他居然错了。
我十分不解,拿着前一天的听写本问:你不是会写吗?怎么到学校会错呢?他也很困惑,想了很久,终于想明白了:在家时间不紧不慢,在学校老师说得快,我来不及细想。
哦,原来是不熟练啊,所以明明会的,也能出错。
怪不得经常听妈妈们发牢骚:昨晚才背过的,今天早上就忘了。真是猪脑子!
学过(或者说老师教过)≠ 听了,
听了≠听懂,
懂了≠做对,
做对≠熟练,
熟练≠会用,
会用≠创新。
现在,你还会轻易地说“学会了”吗?
05
看来,开学后老师的教学进度是快还是慢,并不重要(咱们家长也管不了啊)。还是利用居家学习的这段时间,好好修炼内功,练练孩子的“学习力”吧!
练听讲
练理解
练记忆
练自控
练思维
练熟练
孩子只要有了好的学习力,不管哪个老师教,教得快还是慢,都能很快适应,学得好!
让我们一起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