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果子

2022-09-12  本文已影响0人  天山冰女

 

                                  一

清明是生者与亡灵重逢的日子,这段日子里,生者不仅要扫墓祭祀、缅怀祖先,还要准备一种特别的果子,给自己和死去的亲人吃,这种果子叫清明果,有些地方也叫清明粿。

清明果,一行行整齐地码在蒸笼的垫布上或者棕色的箬叶上,被腾腾的热气包围着。青饺挺着饱满的肚子,像小老鼠似的,静默地卧在那里,每个饺子的头上都有半圈褶皱的花纹,所以远看也像一把把油绿的大梳子。清明饼则是一个接一个地交错叠放着,就像排成队的小学生,后面一个的双手紧搭前面一个的两肩,互相蝉联着,它们虽然个子小小的,但却乖巧喜人。而那颜色呢,真的是绿呀,碧绿碧绿的,像翡翠一般,像玉一般,在雾气缭绕中,一股春天的山野的气息扑面而来,让人忍不住流下口水。

其实清明果子就是来自山野的。三月底四月初清明将近的日子里,人们会挎一个篮子到山野去摘青。青是台州人对做清明果子的野菜的通俗的叫法,一般来说,青有破絮青和艾草两种。破絮青的学名叫鼠鞠草,也称清明菜、佛耳草、绵花菜、清明蒿、鼠曲草等,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叶片细长,边缘有一层薄薄的绒毛,白色的,就像初生婴儿那细细的绒毛般的,很可爱。它的叶子看起来单薄、纤弱,像老鼠的耳朵,故它又名鼠耳草。

这些鼠曲草分布在山坡上、田埂上、田垄间,有时杂在草丛中,一朵朵很小,采青的人会用拇指和食指轻轻地将中间最嫩的一部分掐下来。青很容易老,到清明之时,它的头顶会开出一簇米粒大小的黄色小花。有人认为,这时候它的味道就不好了。但也有一些人偏爱这种开花的青,也拿它用来做清明果。当然他们采的也仅限于刚开花之时,如若再过些时日,清明菜长得更高一些,它就真的不能吃了。所以采青的季节很短,人们做清明果子也往往很早就开始准备,就怕一过时令,就难以寻到合适的青了。


做清明果子的另外一种野菜叫艾草。艾草是调理身体常见的一种药材,《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通十二经、回阳气、理气血、逐湿寒”,中医最常见的,就是将艾叶制成艾条来熏蒸,以通经络、逐寒湿。这种草在青明前后最鲜嫩,将它采下来也可作为做食材,既可以做青饺青饼,也可以拿来炒鸡蛋吃,艾草炒鸡蛋也是一道可口的菜肴。艾草生长在地里,一蓬蓬的很鲜绿茂盛,它的叶子像鸡爪子一般,仰面向四向摊开。我们采摘,也是将中间最嫩的部分摘下来。

妈妈说,两种青中,破絮青更好吃一点,吃起会更软糯。但是现在田野上青都很少见,更别提采喜欢的青了。有时为了采摘,我们都跑到山顶上去了。如若急用,我们会直接上菜场去买。菜场上卖的多数是艾草,而且它们也不贵,五六块钱就有一大把,足够一家人吃一餐了。

做清明果子的第一步是先“参”青。“参”是我们天台人的说法,就是将食材丢进沸水中煮。将青洗净,丢进沸水中,加碱或小苏打,煮一会儿,变得软烂了,捞起。这时“参”过青的水溢着碧绿的颜色,而用筷子捞起的青则散发出一种野草的香气。妈妈说,加碱或小苏打,是为了使青变得柔软,同时保持青的颜色不褪色。

“参”过的青捞上来后,晾在铁筛盘上,等它慢慢变凉。如果不急着吃,等它彻底凉透后,可以收起来,放进冰箱里,待到需要做清明果子的时候,再拿出来。

如果现在马上就吃,那么接着开始下一步,就是和粉。将渗着浆汁的青捣碎,和以糯米粉,揉成青的面粉团子。以前和面粉团子是用捣臼捣的,那个捣臼非常笨重,需要很大的力气才能提得动,所以捣臼一开动,就往往很多人家一起凑过来,你捣一点我捣一点,邻里之间和睦相处,客气而热闹。而现在每家每户都自己做青,懒得搬弄那个工具了,他们一般都手剁。剁青只用普通的菜刀,用了笨方法,一遍又一遍地剁,最后还是把青剁成糊状。

剁成糊状的青,和了粉之后,那就是一团青粉团了,相当于做粉食用的面粉团子,只是它的颜色是青绿的。

摘一小团青粉团过来,将它捏成碗状,在里边填上做好的馅料。再将边缘合上,捏成褶皱的样子,这种做法跟做饺子相类,故所做的也叫作“青饺”。所不同的是,清明饺子的皮很厚,做的个儿也大了好几倍,吃起来更渗透着天然的野趣。

清明饺子的形状橡饺子,而其馅料却跟扁食馅差不多。它也是将瘦肉、豆干、油泡、磨菇、香菇、荸荠、萝卜、花生、串豆等切成细丁状,然后用旺火加油加盐炒熟。因为清明前后,竹笋正旺,笋也是必加之食材,它也切成细丁状。有了笋粒,我觉得馅料会鲜香很多。青饺的肚子盛满丰富的馅料,显得鼓鼓囊囊的。一只只趴在那里,像绿色的小蛤蟆。


清明果子在我们天台,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青饺,还有一种是青饼。青饼做起来就简单多了。它用到一种雕花镂空的木质模具,叫“饼印”,将包有豆沙馅的圆球粉团塞进空模子里,一个两个三个,全部填满,然后拿起饼印,反过来在桌子上“笃笃笃”敲几下,刻有图案的三个圆饼就掉下来了,一个个像玉如意一般。其中两个是满月形状,上面刻着花纹,一个的嘴有点儿尖着,形状也像寿桃,上印一个“寿”字,这在民间也具有祈福的意思。

等全部做好后,就可以进入最后一步,那就是蒸果子。将它们一个个码好,放在蒸笼里,然后大火小火轮着上,过个十几分钟,糯韧绵软的清明果子就可以出笼了。

                                    二

青饺是咸口的,里面的馅料散发着酥脆的油香味,而外皮则是野草的味道,两者相合,吃起来真是又软糯又清香。青饼则是甜口的,咬一口,里面的沙糖水便迸溅而出,如果是豆沙馅的,那也是可口的甜美。我喜欢吃青饺,觉得青饺更有回味,馅儿更饱满,而很多小孩则喜欢吃青饼,这甜甜的口味,真像他们可爱的年纪。

在所有的节令小吃中,清明果子是季节性最强的食物,因为只有在春天,清明菜和艾草才最鲜最嫩,也只有在春天,才会吃到用最鲜嫩的野菜做成的清明果子。

吃做清明果子,其实是人们“吃春”风俗的延续,是对春的感受和欣赏。

春天真是太美了,万物萌动,柳芽发绿,青青的草从地下钻出来,心里有一种莫名的感动漾开去。这时踏青去吧,去欣赏桃红柳绿,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来到屋外,用眼睛去看,用耳朵谛听,用鼻子闻,可是还不够,春天,那个芳香的生机勃勃的春天,总觉得它太满了,眼花缭乱,我们抓不住它。那再用嘴巴吧,将它吃进肚子里去,用胃来消化它。这便是吃春的开端了。

春天可食的春芽很多,有香椿、荠菜、豆芽、蒜苗、豆苗等。香椿是北方山东一地最爱吃的菜,山东人将它做成香椿拌豆腐、香椿炒鸡蛋、香椿炒咸菜等,都无比的鲜香美味。在南方,笋和蕨菜绝对是野菜中的精品。笋是很多人爱吃的,立春一过,笋就多起来了,人们采挖鲜笋,当作佐食或作蔬菜吃均可,特别到了清明前后,将笋切成大块的,和以骨头肉,那味道简直无以伦比,宋代的苏东坡、清代的李渔都对它盛赞不绝。蕨菜这时也是最新鲜,蕨菜有多种吃法,可凉拌可爆炒亦可煮汤,将蕨菜油炒时,可以加鸡蛋,也可以加肉,每样都很好吃,如果口味重的,制成酸辣的,同样好吃又开胃。

在吃春这场盛大的狂欢里,吃青是中国大江南北共同的吃事。特别在江浙沪一带,家家户户都做清明果子,好像不吃清明果子,春天就白过了。快到四月的时候,青从田地里长起来,一朵朵一片片地占领着山头田野,这时所有人都出动了,去田里摘青。采摘回来后,又是和粉,又是做饺子,又是抱出大蒸笼蒸,热热闹闹,喜喜庆庆,家家户户的炊烟里都飘出青的香气。可以说,吃青将吃春的风俗推到了极致。郑重其事地吃一种野菜,并将它与节俗挷在一起,这青也绝对的魅力非凡。


青饼和青饺是热着的好吃,这时候吃起来更软更香,待到冷了,那掺了糯米的皮子就会变得有点发硬,不容易消化。但是在古代,清明果子是要冷着吃的,这是风俗,这缘于中国的另一个节日寒食节。

现在已很少人知道寒食节了,但在古代,这是个重要的节日。寒食节也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每到初春季节,气候干燥,容易引起火灾,人们就在此时下令禁火。禁火期间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其中一项重要的活动是改火,就是将上一年传下来的火把熄灭,这叫“禁火”,然后重新钻鐩取出新火,作为新一个生产和生活的起点,这叫“改火”。在“禁火”和“改火”之间有一段时间间隔,传说三天到一个月不等。在这段无火的日子里,人们不能用火煮,只能吃生冷食物,故而产生了“寒食节”。随着时间的推移,寒食节的内容也日益演化增加,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都成了它的重要内容。

寒食节所吃的有寒食粥、青菁饭等,后来又加进清明果。清明果在踏青的时候,带出去吃,不用加热,很方便。

后来因为寒食节与清明节时间相近,而渐渐融合在一起,人们渐渐地只知道清明,而不知道寒食了,而寒食节所原有的祭祖扫墓、吃青饺青饼、郊游踏青等内容,也为清明节所承继。

青饺青饼不仅是清明节必吃的小吃,同时它还被人们拿来当作祭祖扫墓的供品。在我们天台,这个时节上坟时供奉的主要有两样,一样是食饼筒,被切成一截一截,盛在盘子里,还有一样就是清饼,一串青饼青绿色地排在箬叶上,也放在盘子上。它们就这样放置在坟前,前面点着三支香,周旁围绕着一个个酒盅,摆着一双双筷子,而在不远处的草地上,一个烧纸钱的面盆里,燃着通红的火光,纸屑劈里啪啦地飞舞着。在这种情境下,不论食饼筒还是青饼,都散发着与香和纸钱一样老时光的味道,有着岁月的稳妥感。

是的,在我感觉里,清明果子是不时尚的,它是一种古老的小吃,和食饼筒一样古老。即使将它拿来放在高级饭店里,或者用了精美的礼盒盛装起来,它还是那副样子:有着黝绿的色泽,有着沉稳的表情。或许它真的只属于这个节日,它和这个节日的气氛是一样的,沉甸甸的,寄托着一份哀思,不管是思乡的,还是思念逝去的亲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