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1998想法每天写1000字

又反转!虚假新闻为何频频刷屏?

2019-05-26  本文已影响13人  用时间酿酒

01.频繁刷屏的虚假新闻

最近一段时间,辟谣可谓是一个接一个。

前几天,周口男婴被偷一案牵动着无数网友的心,光天化日之下,一柔弱女子带着婴儿摔倒街头,路人不帮忙就算了,竟然当着母亲的面把孩子给偷走!

大家看完新闻都非常生气,纷纷在朋友圈帮忙转发信息,当地警方也悬赏5万元征集线索,幸运的是,很快孩子就被找到了。

但就在大家为此兴奋时,事情出现了反转:婴儿丢失是孩子母亲策划并自导自演的!而起因是家庭纠纷。

​类似的新闻并不在少数,去年乐清“失联”男孩一事也是孩子母亲自导自演,只为测试丈夫是不是关心孩子。

此前轰轰烈烈的“德阳疑因妻子游泳被撞到,男子在泳池中按着小孩打”一事也出现惊天大反转。

除社会新闻外,这两天有关各大外企停止对华为供货的谣言更是层出不穷。

前一秒,某网站称东芝停止与华为合作。

后一秒,东芝宣布从未停止。

上一秒,松下电器拒绝向华为供货。

下一秒,松下宣布:向华为供货正常,将为中国发展贡献微薄之力。

​以前人们可能今天看到一则报道,明天就能看到另一家媒体完全相反的陈述。而现在,新闻反转都不需要隔夜,当读者前一秒还在义愤填膺地评论时,后一秒就能刷到辟谣的信息。

​02.眼见一定为实吗?

有人说,虚假新闻泛滥的责任都在媒体,要不是他们乱带节奏,这类事就不会发生。所以,在媒体与读者的反复“较量”中,读者们越来越机智,比起文字类的报道,人们更原因相信视频类的新闻,毕竟“眼见为实”。

相对于文字报道,视频更直观地还原了现实,让大家感觉自己“身临其境”,但问题是,视频新闻就一定真实吗?

早些年,泰国曾拍过一则公益广告。

在视频开始时,我们看到的是一位如凶神恶煞般的包租婆,她强势、霸道、不通人情。

来源于广告视频截图

​甚至,她还把一名摊主的秤砣狠狠地摔在了地上。

​于是就有人把这段视频发到网上,瞬间引起轩然大波,所有看到视频的人纷纷指责包租婆的行为,甚至有人称她是社会的垃圾。

​但随着完整视频的曝光,故事开始反转。虽然包租婆催着女摊主快点交租,但当摊主多给的时候,她主动退还。

​而引起巨大争议的摔秤行为,是因为包租婆发现卖肉大叔在秤上动了手脚,欺骗顾客,所以恼羞成怒。

看吧,即便是视频报道,当群众看不到前因后果,只从一个片段去了解真相时,便很容易被遮蔽双眼,被媒体摆弄。

03.为什么假新闻如此泛滥?

每年,《新闻记者》杂志都会评选出年度十大假新闻。

比如:保研大学生破解彩票漏洞获刑、《读者》快发不出工资了、刘强东案涉案女子涉嫌诬陷被美警方收押、万州女司机逆行致大巴坠江、小偷偷电瓶被电死向车主索赔20万……

多读几遍,大家就能发现,这些虚假的新闻都有几个共性:震惊、两性、反常识,抓住了人们猎奇的心理。

关于假新闻,被誉为世界上两大最顶级杂志之一的《science》杂志曾发表过一篇《The Spread of True and False News Online》的研究,清晰地向大家展示了假新闻的传播强度。

研究者首先抓取了2006年到2017年Twitter(国外社交网站)上的所有数据,然后找出那些被辟过谣的信息和真实新闻进行对比,结果显示:

无论从新闻传播的深度、尺寸(参与人数)、最大宽度、结构病毒性等角度,假新闻的传播力都明显高于真新闻

​而在假新闻中,政治类的假新闻明显比其它假新闻传播力度更广,这便是为什么近几日有关华为被断供的假新闻层不出穷的原因。

毕竟,这类新闻的流量最多啊!

​而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流量就是金钱!在巨大利益的驱动下,即便今天关停一个博客,明天还会有下一个网站出现,只要传播学的基本逻辑不会改变,这种“按下葫芦浮起瓢”的现状短期内就不会改变。

甚至悲观一点讲,如果人性没抛弃对刺激、边角新闻的热爱,假新闻比真新闻更容易传播的事实就永远不会改变。

04.假新闻背后的大数据时代

当然,除新闻传播的基本逻辑外,如今假新闻如此泛滥也和互联网的发展有关。

一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新闻传播的深度和广度都成倍增加,假新闻的危害也不可避免地扩大。

二来,互联网的阅读模式,正在瓦解着我们深度思考的能力

美国学者尼古拉斯·卡尔曾写过一本书,名字叫做《浅薄》,副标题是《互联网如何毒化了我们的大脑》。

大意是说,纸媒时代,阅读纸质书会让我们更容易进入一种聚精会神的状态,从而促进深度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但在互联网时代,我们所获取的信息都只是一些蜻蜓点水式的碎片化内容,不成体系。

​各大门户网站根据用户特性,不断推送一些低质量的碎片化信息,为了刺激转发,经常在标题上无所不用其极,而读者们嘴上说着不要不要,甚至大骂标题党,但身体却很诚实,忍不住就点击阅读,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最终,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开始盲目追求效率,看文章时恨不得一目十行,甚至一篇超过3000字的文章都会让我们觉得不耐烦。

然而,正是在这种碎片化的输入中,我们丢掉了自己深度思考的能力,进而轻易被舆论引导,被媒体带乱节奏。

05.如何对待虚假新闻?

想要解决假新闻、新闻屡次反转的现状并非易事,它需要不同群体的共同努力。

比如,国家层面需要加大对假新闻的惩罚力度,平台方面也应加强审核,牢记职业操守,不要动不动就想搞个大新闻。

而作为普通读者的你我,又可以做些什么?

第一:不偏听偏信,多一点耐心。

马克·奥勒留在《沉思录》里写过这样一句话:“我们听到的一切都是一个观点,不是事实。我们看见的一切都是一个视角,不是真相。”

面对一则新闻,我们的评论只能依据当时有限的信息,可能过段时间,随着更多信息的曝光,我们的观点就需要随之调整,甚至自己打自己的脸,不能为了面子而坚持错误的观点。

第二:看信息来源,多方核实。

这两年,反转新闻层出不穷很大一个原因就是自媒体的迅速发展,因为缺乏监管,不少自媒体为了流量不择手段。所以大家在看到一则消息时不要着急下判断,先看看它的来源,不确定的话就多看几家报道。

可能你会反驳,这样做我的阅读成本也太高了吧。但比起脑袋里装了一大堆错误的信息,多花点时间汲取一点正确的信息还是值得的吧。

毕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每个人的三观都是建立在不同的信息当中,而当你所掌握的信息都是虚假的时候,结果可想而知。

第三:拒绝陷入“沉默的螺旋”。

在传播学中,有一个效应叫做“沉默的螺旋效应”,是说当绝大多数个人会力图避免由于单独持有某些态度而产生的孤立的现象。

沉默的螺旋

说人话,就是其他人都觉得一件事是A,你却觉得是B,但是你怕说出来被人Diss,就选择了闭嘴,结果就是越来越多的人都觉得这件事是A,离真相越来越远。

比如大家最常遇到的假新闻就是家族群里的谣言,长辈们隔三差五发一些类似《水刚烧开时千万别喝!原因竟然是...》(其实就是因为太烫)、《想不到橙色饮料全是色素做的,转给家人别再被骗》(被辟谣)等不实信息。

虽然机智的你早已看穿一切,但你为了避免揭穿真相而被家长批评不懂事就选择闭嘴时,便属于沉默的螺旋。

​短期看,沉默对我们影响并不大,但从长远来看,当我们都羞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甚至是害怕表达一些非主流的意见时,这个世界就更容易变成发声者们的时代,真相也就会离我们越来越远。

总之,在这个新闻“必”反转的时代,当我们面对那些调动情绪类的文章时,希望大家能够保持一点冷静,多一点耐心,多一点理性,也多一点发声的勇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