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自己选择做“韭菜”,就别怪人家“割韭菜”
昨天看到一篇文章,说自己报名了某个大咖的培训班,学的很吃力,想要放弃了,感觉又被“割韭菜”了。
看到这里,我忍不住要说几句了。
除非你自己选择做“韭菜”,否则别人不可能“割韭菜”。其实,比被割韭菜更可怕的是这种怕被割韭菜而选择放弃的心态。
我自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很早就在朋友推荐下关注了“罗辑思维”,觉得罗胖的一些观点很有深度。后来每年都会追罗胖的跨年演讲。
再后来,罗胖推出了“得到”App,不怕各位笑话,我在很长时间里是比较排斥的。之所以会这样,就是因为曾经在某个公众号里看到有人说罗胖这是典型的贩卖焦虑,然后割韭菜。
为了不被割韭菜,我选择了远远的观望,因为我也受了那个公众号的影响。觉得罗胖制造焦虑的目的就是为了推销自己的会员和课程。
我甚至曾经窃喜自己的聪明才智,早早识破了这一点,避免了成为“韭菜”。
有温度的“花”直到去年,参加了几次饭局,遇见了一个朋友,我们算是比较熟的,但她的变化还是让我吃惊不少。说不出来的感觉,反正感觉她的认知和表达能力有了质的飞跃。
后来有一次实在忍不住了,就问她,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它还谦虚地说,有吗?我怎么没感觉?
我说咱们俩之间你就别藏着掖着了,说吧,是谁打通了你的“任督二脉”,让如今的你变得如此通透,简直就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了。
她告诉我要说变化,是因为她最近一直在坚持跑步,这对一个人的精气神是很有帮助的。至于认知,要感谢“得到”,因为她在得到开了会员,买了课程,学到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识,也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然后,我果断下载了APP,开始了学习之旅。看着她那一千多天的签到记录,我心想,要不是自己前几年害怕成为“韭菜”,我的签到记录也会是别人所羡慕的。
房一个人选择主动学习时,世界也会为他打开一扇窗,让他看到不一样的精彩。
观音关于“韭菜”,我的认知是这样的,假如你报了一个课程,不管是时下流行的读书会,写作课,刘畊宏还是摄影课。这个选择本身不会让你成为韭菜,相反它还会给你一种学习的动力。
为什么呢?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你花钱了。而且还花了大价钱。人们总是对于免费的东西不够珍惜,相反,花了钱的,总想着让它物超所值。
这世界最便宜又见效迅速的投资就是学习了,当你愿意付费学习时,说明你对知识付费有了一定的认知,并且是支持的。
假如你报名了某个课程或会员,因为花了钱,你想有所收获,就会鞭策自己努力学习。只要你跟上了学习进度,勤奋练习,就一定会有收获,这样的你怎么会是“韭菜”呢?
相反地,如果你报名了某个课程或会员后,一看就会,一练就废,然后就劝自己知难而退了,那么,这个时候的你,就是“韭菜”无疑了。因为你只是贡献了“学费”或“会员费”,而自己是没有获得任何成长的。这个韭菜,就是你自己的选择了。
那些让你感觉不舒服的,才会让你成长。
所以,要想不成为“韭菜”,就要做到选择前一定要慎重,不要盲目跟风,看别人学写作你也去学写作,看别人报读书会你也跟着报读书会。一定要明白,不是某个选择或那位大咖会让你突然之间变得厉害,真正能够成就你的,是你的努力。
所以,要勇敢地走出舒适区,跟不够上进的自己说拜拜,然后,你才会在更大程度上避免成为“韭菜”,因为很多时候,是你自己心甘情愿选择成为“韭菜”的,关人家镰刀什么事儿?
你同意吗?
吃瓜群众最改吃的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