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坚守
2020年的春节,新冠肺炎从武汉发端,在全国蔓延,向娄底逼近,让人窒息。
1月24日,大年除夕,娄底市中心医院收治了第一例新冠肺炎病例,从此这里成为娄底战“疫”的中心。
迎战!迎战!在万家灯火的除夕之夜,民盟娄底市中心医院支部66名医务人员和全院职工一道投入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他们以“苟利国家生死以”的英勇无畏,谱写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1月30日晚,一篇文章引爆了朋友圈。文章说的是,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首席专家艾宇航在向省委书记杜家毫汇报当前防疫工作时,因为一个小个子医务人员,现场数度哽咽。
这个感动无数人、身高不到153,体重不到90斤的小个子女子,就是娄底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盟员谢瑜。在疫情面前,瘦弱的她义无反顾的扛起了责任。第一个进入隔离病房,第一个带领团队救治危重症患者
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平时给一个危重病人翻身,至少需要4-5人配合,但特殊时期,为了尽量减少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接触,一个负压病房一次最多只能进去三个人。现在,体型较肥胖的刘某,呼吸衰竭,急需进行俯卧位通气。要把处于深度镇静状态、全身插满各种管子、且从仰卧位变成俯卧位,何其观难,稍微操作不当就会危及患者生命
怎么办?怎么办?谢瑜带领1名医生和护士,克服穿着防护服带来的不便,平移、固定、侧起、翻转……“从晚上11点到凌晨1点,小心翼翼用了近两个小时才帮病人完成了翻身
全身湿透的3人还来不及喘口气,监护仪就发出嘀嘀的警报声。患者固定管子的胶布脱落了,胃管出来了,气管导管松动了,鼻咽部的各种液体不断流出…
谢瑜第一反应是,决不能让气管导管脱落!经过反复艰难的操作,患者身上的各种管子终于固定了。此时,时针已经指向了凌晨2点10分。终于可以坐下来喘口气了,几近虚脱的3个人相视一笑,眼光不约而同地望向患者,突然,3个人几乎同时打了个寒颤,身为医护人员的他们意识到:刚才的一系列操作感染风险太大了。然而,当再次面对病人时,谢瑜又忘记了自身安危。就这样,她带领她的团队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开启了51个日夜的坚守。
每一位患者都是鲜活的生命,每一份坚持都会增添生的希望。谢瑜只是民盟娄底市中心医院支部66名盟员中普通的一员。在这场战“疫”中,广大盟员白衣战士执甲逆行,一个个鲜红的请战指印比春天的红花还要鲜艳;一句句坚定有力的“我报名、我愿意上线”比洪钟大吕还振聋发聩。朋友们,38道程序、14次手消毒,仅仅是穿脱防护服的一个标准流程;被口罩勒出深深印痕的脸庞,被手套捂得脱了皮的双手,被汗水反复浸透的衣服,与家人近在咫尺却不能相见,这些只是每日的常态;更别提随时有被感染的风险;而慎终如始的背后,只为给生命最强劲的守护。
疫情爆发以来,民盟娄底市委副主委、娄底市中心医院院长李红辉,身先士卒,多次深入负压病房现场办公,指导、参与危重病人救治;调度防控救治工作。
支部主委、血液内科主任朱飞跃在朋友圈发起“娄底爱心医生线上义诊”的倡议,凌晨三点还在接受群众咨询。她一个人就接诊7000多人次。
大年三十的夜晚,检验科副主任、盟员梁剑琦的母亲病危。但正月初一的早上,梁剑琦按时出现在科室。同事们默默的流着眼泪,都不忍开口询问她母亲的病情。
卿艳华、李文华等一个个逆流而上的盟员背影,如点点微光汇集成战胜新冠肺炎疫情的万丈光芒!
如今的湘中大地,街道逐漸变得喧闹,校园里又响起了琅琅的读书声,工厂机器再度轰鸣……城市复苏了。
这段以生命相托的战“疫”,于民盟娄底市中心医院支部的66名盟员而言,只是践行了希波克拉底誓言,而对历史来说,他们对生命的敬畏与坚守,将镌刻在“娄底记忆”里,被世人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