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邀:知识分子如何存活?人物想法

许知远对话李诞:这时代需要个性

2018-01-26  本文已影响62人  言载
如果我们缺乏思想塑造的话,就会完全沦为信息烟尘的俘虏。                                                                    ——许知远
许知远对话李诞:这时代需要个性

由许知远主持的访谈节目《十三邀》,在最新一期邀请了热门脱口秀演员李诞。

天马行空的欢脱青年与一身傲骨的孤高知士,这不是“没头脑”和“不高兴”吗?太有意思了。

整个访谈场景设置很随意,不是在办公室,就是在饭桌,没有多余的环节。

有人抨击许知远刻薄的谈话技巧,全场还出现多次“冷场”,而且节目的定位还是带着偏见进行社会切入,很多人表示不能理解节目这样的录制方式。

我建议我们应该更成熟的看待《十三邀》,不谈对错,只谈取舍。

我觉得节目挺真实。整个访谈偏严肃,没有刻意的情节设计,气氛渲染,全靠双方聊天式的问答,直接的真实的反应。

比起说是一场访谈节目,更像是一次友朋之间的交流,却充满着原则与原则的碰撞,思维与思维的交锋。

节目组很个性,李诞很个性,许知远很个性。这时代需要这样的个性。

许知远对话李诞:这时代需要个性

02

许知远,开了单向街书店,只卖自己想看的书。人字拖和破单车是他常年的标配。

到去年为止,许知远还不会发微信红包,不会点外卖。

大约是 2015 年,才摆脱非智能手机用上了 iPhone4。

许知远,是北大出生的知识分子,是作家,是出版人,至今已写了十几本书。

曾经在《庸众的胜利》对韩寒的“公共知识分子形象”进行批判,轰动一时。

他说每个人都是带着成见来看待世界的,如果你不带着成见,那你对世界就没有看待方式。

但大家却是带着成见看许知远。

在节目中,李诞略带客气的指出他说话太不口语化,和大众割裂很严重。之前也老有人痛批他节目让人尴尬,对嘉宾极不尊重。

我不是他本人,不知道他真实的内心。但我觉得他可能真的不是作、不是贱也不是傻。而是他真的理解不了大众的主流思想,脑回路不一样。

节目中李诞帮朋友问了许知远一个问题:“你为什么总要给人一种忧伤的错觉?”

“我害羞,我不喜欢在人群之中,所以我会紧张。我也不喜欢被别人碰上,但我又想尝试,我又想理解你是怎么回事。”

这点和《人间失格》的叶藏(基本算是太宰治的自我写照)极其相似,怕生,软弱,格格不入。

他们都不理解常人的思维模式和生活状态,不一样的是叶藏选择了伪装与沉沦,许知远选择了追求与探索。

他指出年轻的一代人,接受不了轻微的质疑,稍微一点的批评精神,进行得都很困难。

他创立“单向街·书店文化奖”,重视并找寻描述时代变化的青年作家。

他确实自负,清高,酸腐,让人看不下去。

但他能说出时代的痛点,能有不同于常人的角度看待问题,能带着偏见与期待不断拓展情感与知识的边界,他在勇于探索一个更好的社会,是一抹不一样的色彩。

这时代需要许知远,需要这样的个性。

03

李诞,青年才俊,是最近大火的《吐槽大会》的总撰稿与吐槽团成员,是一名脱口秀演员。

李诞,也是一名作家,是编剧,还是诗人,他很疑惑为什么现在年轻人怎么会没有作诗的冲动?

他还深喑佛学之道。“在佛学的价值体系里,讲中道,我同时是放弃,同时也是想通的,这就是我。”

他说在自我陷得太深,纠缠的太深,充分自洽的活在自我的精神世界里,那你就死了。

芥川龙之介在侏儒警语里提到:“最聪明的处世之术,是既对社会陋习投以白眼,又于世俗同流合污。”我觉得这就是李诞。

期间他有几次欲言又止,他有自我保护意识,因为李诞觉得自己再说下去就危险了。

很多真话不能直接说,不能挑战大多数人,要用包装式的,用玩笑的方式带过。

他研究大众娱乐,研究语言体系,分寸感十足。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大众喜欢听什么,不喜欢听什么,他清楚的很。

因为他要赚钱,他是一名艺人。

许知远对话李诞:这时代需要个性

04

当许知远说自己死的时候要死在女人身上的时候,李诞劝他不要在节目使用女人这个词。

“女人这个词首先男的使用起来就会油腻,尤其是像这个年纪的人,虽然你是一个真诚,天真这么一样的一个人,但是隔了一个屏幕,观众一看就觉得许知远这个中年男人,知识分子怎么这么恶心。”

“我会说‘我是李诞,我有时想死在女人身上,但是我觉得我可能是被那个女人打死的’,我就是顺便拐一下,大家就不会觉得有问题。”

在南方报业时,有一年快到春节,李诞没钱,好不容易刚抢到火车票,因为票紧要排大长队。

回去实习时,另外两个电梯的人问他

“回家买票了吗?

没事,我们跑春运口的有票,我给你留两张。”

李诞说之前他是挺文艺青年的,有过那种心高气傲,包括去改变世界。

但在那么一瞬间就觉得太扯了,一下觉得太没意思了。

他不敢苟同那样的行为,那样的价值观。但同时有时他又觉得自己有时不正义,比如他不经意说的一句,钱真的能解决很多问题。

他或许以前是“许知远”,但现在是“李诞”,他羡慕那些还在坚持的人。

李诞如同“社会动物”,精通商业规则,做着文化生意,如泥鳅般行走于社会中。知道无力改变世界,但在不断改变的世界里,活的通透又不落俗套。

这时代需要李诞,需要这样的个性。

05

许知远说:“当一个兴奋点的时候,所有人群都向风暴一样涌过去,风暴过去,寸草不生,然后又跑去寻找下一个风暴口。

在风暴之中,我们需要种很多绿洲。要种很多不同个性,不同价值观,不同思维方式,趣味的绿洲,来抵御风暴。

我希望我们的节目就是一块小小的绿洲,当很多节目出来都是绿洲。当绿洲足够充沛,仍然会有风,但这个风会轻一些。”

许知远主持的态度轻飘,表达采访方式特立独行,不受人接待。

固步自封也好,坚持自我也好,他始终坚守着自我的风格,带着“偏见”与不同个性的嘉宾产生碰撞,甚至摩擦。

哪怕产生一点点新思维的火花,我认为都是有价值的。

记得节目有这样一个画面,印象很深刻。

许知远对话李诞:这时代需要个性

这次谈话双方都进行的不顺畅,他们就干脆什么都不讲,开始休息起来。

听着邓丽君的美酒加咖啡。许知远白衬衣加牛仔裤皮鞋,翘着二郎腿,拿着酒杯,若有所思。

右边又是另外一种画风,李诞嘻哈风外褂加着九分裤,晃着脑,抖着腿,颠着根热狗,貌似什么也不想。

双方就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在我眼中,这是两种人,两种个性,两个世界,他们遗世独立又共融在一起。

为什么深刻?因为他们风格太强,独树一帜,有着自我的意识与强烈的观点,有着黑洞般的吸引力。

如果我没有个性,没有自我,没有足够的独立思考,我就只能选择依附于别人的思考而思考。

我就可能变成那个酒杯,或者那根热狗。

—END—

谢谢你这么好看还看完了我的文章~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