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前沿 - 隐身术、空间虚拟成像
隐身,让一个真实存在的物体,凭空消失在现实世界中。
各类科幻作品中,均有对隐身术的描述,围绕隐身展开了各种颠覆认知式的剧情想象。那么“隐身”是否真实存在?是否可以真实实现?先不下结论,分析下隐身的反面“看得见”的原理。
我们作为生命、生物体,都长着眼睛,可以看得见这个形形色色的世界。为什么能够看得见?是因为我们长有眼睛,这个光波接收器,将外界的光学影像,倒映至视网膜,转化为光压电学信号,供大脑识别使用。
看得见,有几个条件:1、首先我们得有眼睛,这个光学信号接收器。2、其次得有光学影像信息的传输载体“光线”,没有光,这种电磁波信号载体,我们有眼睛也接收不到任何信号,什么都看不见(两眼一抹黑,说的就是没有光载体,所以看不见)
那么如何实现“隐身”?这种特殊的看不见?隐身,还不是一般没有光信号,两眼一抹黑的所有物体看不见。而是部分物体正常可见,部分物体光学信号全无的不可见。想要实现这种特定物体的不可见(隐身)。不能掩耳盗铃式的蒙自己的眼睛,你也蒙不住。只能在光学影像传输载体“光”上面下功夫!操控传输载体“光”,将特定物体的光学信号遮蔽起来,其它物体的光信号保持原样。这样在光学信号接收器“眼睛”上,只能接受到特定物体的光学影像。于是“隐身”便实现了。
基于光载体操控,特定物体光学信号屏蔽的“隐身术”技术,真实可达。
隐身的原理有了。那么该如何实现这种可见光“隐身术”呢?想要实现部分物体的隐身,我们就得屏蔽掉它在可见光范围内的光学信号。想要屏蔽可见光光学信号,我们需要可以操控可见光信号。能够自如的操控可见光信号,隐身术便实现了。
说了半天,好像都是废话!!可见光怎么操控?可见光,可以看得见、也真实存在,但却摸不着!!!怎么操控??
光,虽不是宏观事物范畴,却是属于微观事物,电磁波范畴。宏观世界中的事物,比如“手”,尺寸太大,体积太小,无法直接作用于微观事物“光”,但却也并非不可操控。我们只需要转宏观操控为微观“干涉”,即可实现对可见光波信号的操控。
什么是微观干涉?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成语:“大炮打蚊子”。炮弹的体量,相对于蚊子太大,炮弹的威力虽强,但却无法有效的作用到微小的蚊子身上。所以宏观的大炮打不了微观的蚊子。与这个情况相似,生物个体与围观电磁波“光子”,体量差异比“炮弹与蚊子”还要高无数倍。所以,根本无法直接操控。得用和光子体量相当、相近的物体,对光子进行操控,进行干涉。搬家用货车,搬米粒用小蚂蚁就可以了。当然用货车拉米粒也是凑活的,但是随着货车与蚂蚁类比的体量差异,加大千亿倍之后,类似货车的宏观物体(人手)是无法有效直接作用于类似蚂蚁的微观事物(光)的。
如何间接操控微观事物光?若非机缘巧合,想一辈子,想破脑袋,也想不出可以操控光信号的方法。基于一个很有趣的实验——双缝隙条纹干涉实验(将一束光射向一个缝隙,缝隙背后的黑屋幕墙上,会出现一个亮条纹。将一束平行光射向两个缝隙,缝隙背后的黑屋幕墙上出现亮条纹的数量不是两个,而是多于2个,多个亮条纹从中间向两边依次变暗)
很有趣的实验!可为什么两个缝隙时,不是两个亮条纹而是多于两条?见鬼了吗?显然鬼也没有那么大影响力。原因其实很简单:将一束光射向一个缝隙时,光在经过缝隙时因为与缝隙距离极近,受万有引力影响,被吸引,像两侧发散。像水面波纹一样,由缝隙处像后面发散。此时一个缝隙就相当于一个光波源。在一个缝隙时,缝隙后光幕上显示出一个亮条纹,像两边逐渐变暗。
当有两条缝隙时,就相当于两个波源,向幕后发散光线,光波在空中相互叠加、干涉,两个光波相互叠加的位置就形成了亮条纹,两个光波相互干涉抵消的地方就形成了暗条纹。所以两条缝隙,后面形成了多2条亮条纹,像两边依次变暗。
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了光波可以与光波发生碰撞,叠加、相抵、相消,用光可以操控光,通过改变一个光源,可以影响另一个光源的光信号。“声音大的可以遮蔽声音小的”,强光源可以遮蔽弱光源信号。我们只要操控一种光源将所有物体的光信号加强,将要隐身物体的光信号减弱至,视力可辨识的精度范围之外。在人眼看来,这个物体其实,已经真实的隐身了。将物体的光学信号减弱至摄像机能识别精度范围之外,它在摄像机的影像里也“隐身”了。
隐身技术,科学上真实、可达。现有科技的技术瓶颈是:光信号操控,实现物体影像信号遮蔽。与“隐身术”近乎同一时间问世的是,“空间虚拟物体成像技术”。什么意思?就是物体并不存在,通过光线操控,凭空在空气中绘制出一个具有光学影像的物体。眼睛看上去,就是一个真实存在物体,事实上它只是通过光线操控,绘制的一个空间影像。
哇塞,科技真是太神奇了。那时天空中可能都会飘着各种空间影像,一个个影像,像巨人凭空出现在城市的上空(形如海市蜃楼。也许海市蜃楼就是高等文明为我们放的空间影像,海市蜃楼技术上暂时无法溯源,就不去深究了,专注于我们人类科技可达的技术吧)
空间虚拟成像,物体隐身术。(需要实现光信号操控技术)。
下次再分享下,万有引力屏蔽技术,实现“无翅可飞”的空间飞行技术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