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管理观察

从汽车产业分析日本工业

2018-03-30  本文已影响21人  愿一生不醉醒

        Benz发明汽车后,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汽车现在基本普及世界每一个角落。但真正成熟有独立能力发展汽车的国家并不多,主流国家不外乎就那么几个,德国,日本,美国,法国,意大利,韩国,瑞典。

        日本在上个世纪初开始研发生产汽车,晚于德国,美国法国以及英国。但到目前为止,为世界提供了最多的汽车的不是美国品牌,也不是德国品牌,而是日本的汽车品牌。日本主流汽车品牌相对较多,有丰田 ,本田, 日产, 马自达, 铃木 ,三菱 ,大发, 斯巴鲁。这八家日本汽车品牌大概占了世界汽车总销量的十分之三,远超另外两个汽车强国德国和美国。

        虽然说日本的汽车品牌和其它国家的汽车品牌也有交叉控股的情况,但是,原日本汽车品牌的盈利能力却是所有国家最强的,可以说除了三菱外以上品牌均实现盈利。

        什么原因导致日本在高度分化的汽车市场拥有如此多的品牌并且保持盈利?这个答案就是错位竞争。

        我们常见的汽车有小型的,紧凑的,中大型的轿车,mpv,suv,豪华车等等。

        在日本,丰田,本田,日产这三个汽车集团是在世界全方面进行竞争的代表,产品覆盖紧凑型小车到豪华车。这三个品牌产品丰富,质量过硬,在世界都有不错的口碑,而它们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独自创立的豪华品牌雷克萨斯,讴歌和英菲尼迪,更是有超越老牌德国豪华车BBA的趋势。这三个品牌都是起源于日本市场,壮大于北美,然后迅速占领除欧洲德法意以及韩国等几个汽车工业强国外世界大部分国家的市场。其中的丰田和日产,创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很早就成为日本汽车的两强,日产稍弱,销量约是丰田的一半,盈利也是三强中相比较弱的,日产曾经走到破产的边缘,后来与法国雷诺联盟后情况才得以改善。丰田无论是销量还是盈利,在全球都是首屈一指,整车质量故障率全球最低,一辆丰田车随便跑三十万公里以上都是很常见,保有率极高,因此,我们在街头随时都能看到丰田车,即便是八九十年代生产的平板砖皇冠车型也能看到,足以看到丰田的影响力。另外一个巨头本田,这个也是极品,半路杀出的汽车品牌,开始于六十年代,时间虽短但发展不是一般的快,当然,本田也有它的实力所在,本田生产摩托车开始,在生产汽车之前,本田摩托车就是全球的霸主,一直延续到现在,其中本田发动机,故障率一直是全球最低,这也是本田从摩托车转到汽车行业能够快速得到广大客户的认可,超越日产成为仅次于丰田的汽车品牌,也是为数不多有潜力挑战丰田以及大众的汽车企业,毕竟全球销量第一的摩托车企业也不是空摆在那里。

        除了这三巨头外,接下来还有马自达,铃木,斯巴鲁,大发等,这些汽车都有不俗的表现。马自达销量不算大,产品线也不是很丰富,但马自达主攻转子发动机,弯道操控性能稳定,这是马自达的特色,也吸引了不少忠实的客户,虽然利润不如三巨头,但也过得滋润。铃木出身跟本田差不多,是日本销量排名前三的摩托车企业,不过在生产汽车之后,铃木并不像三巨头,马自达,三菱那样,铃木生产的汽车都是小排量的为主,避开了与其他品牌的正面交锋,也许在北美欧洲中国铃木不是主流,但在印度等东南亚这些不发达国家,这些小排量的铃木车,低油耗和经济实用,成为该地区的主力。大发是丰田旗下的子品牌,主要以微型车为主,和铃木一起,成为日本汽车企业以微小型汽车为主要研发方向的两个霸主,日本国土面积狭小,高密度人口的同时保持着大面积的森林,如果说新干线担负着远距离的运输,那么,大发和铃木则是近距离狭窄小城市的代步工具,虽然没有三巨头的实力,但在小排量的微型车领域,铃木和大发却是另外两个巨头。斯巴鲁销量不多,它的产品线也不大,但斯巴鲁的全时四驱同样也是享誉全球。三菱汽车或者是日本汽车品牌问题最多的一个,跟美国第三大汽车克莱斯勒差不多,末位淘汰的警钟不断,无论是刹车门还是燃效门,品牌和质量危机随时可能会颠覆这艘巨轮,然而,三菱汽车好像也不甘心坐以待毙,毕竟,在世界最大汽车单体市场,三菱凭借东安以及沈航两个合资企业向中国大部分本土企业如长丰,东南,奇瑞,哈飞,比亚迪,华晨等国产汽车品牌提供发动机,换句话来说,国产品牌的兴起,离开三菱发动机,道路可能会更漫长,三菱的整车销量不行,但是发动机却又占了国产品牌的半壁江山。如今,三菱加入了雷日联盟,这个曾经把日产从死亡边缘救回的戈恩,能否把三菱也拉一把呢?

        一般来说,每个行业经过充分有序的竞争后,每个国家通常会剩下两三个企业,赚钱的企业通常是最强一个,而实力最弱的通常都是处于破产的边缘,像日本的丰田,本田及日产,以及美国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它们的产品结构大致相同,因此,最弱的日产和克莱斯勒就曾走到破产边缘,当然,站在国家的层次上,日本德国的汽车要比美国的强,因此排第三的美国三大汽车集团也曾走到集体破产。日本汽车似乎很明白这个道理,虽然都是生产汽车,但它们的侧重点却各不相同。丰田的设计相对中庸,但整车故障率低,经济耐用;本田主打发动机,包括摩托车,汽车收割机以及飞机等发动机,规模虽不及丰田,但质量不在丰田之下,素有买发动机送车之称,即使经历地震海啸重创之后依然稳步上升,超越丰田之势不减;日产和两田竞争实力稍弱,但也不会差太远,中美两个最大汽车市场同样都在增长;此外,马自达执着的转子发动机,铃木和大发的微型车,斯巴鲁的四驱耐力,三菱的发动机等。当我们看这些日本汽车品牌,我们并不难发现,日本的汽车品牌虽然多,但它们同质化的产品却并不多,一般都在三个以内,而且各具特色,一方面,日本汽车品牌能有充分有利的竞争,不会形成垄断,也不会出现低成本促销这些恶性循环;另一方面,这些汽车品牌能够在各自擅长的领域继续发展。因此,日本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历史的品牌比比皆是,也形成了日本特色的工匠精神,让日本的产品销往世界。

        这个就是日本的错位竞争,这种竞争,高效而富有竞争活力,让日本在短短一个多世纪,从一个落后亚洲国家到超级发达国家的华丽蜕变,无论是几十万人规模的丰田,还是几十人的螺母作坊,无一不牵动着世界经济的神经。日本,一个面积仅有三十八万平方公里,多山少资源,人口密集但又是人类生活水平最高的一个环太平洋地震带的岛国,在这里,我们又看到了什么?

        本文于2018年6月6日深夜首发于简书,如有转载请署名出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