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学大学生活教育

上了985,211的你,真的觉得一无所有吗?

2016-11-15  本文已影响645人  看海的小丸子

  首先,我可以肯定的说,不,你错了,你还拥有很多别人没有的珍贵东西。

下面听我慢慢道来。

前段时间,大家可能在朋友圈看过这样一篇文章《我上了985,211,才发现自己一无所有》,有同学甚至对文章的故事有种感同身受的感觉。

文章一开始就提到了“我在很久以后才意识到原来看起来光鲜亮丽的人心里也是自卑的。”

其实,我想说,每个人的可能都有一段难以触碰的创伤,都有一段难熬的人生。

可是,人生不是本来就这样吗?

起起伏伏中夹杂着成长。心酸、痛苦、快乐等五味杂陈。

你真的觉得自己除了幸运,上了985,211之外,一无所有吗?当别人还在津津乐道羡慕你的时候,你却说这有什么,不就一个好学校吗?当别人还在挤破头的寻找机会的时候,你可能已经拿到了入场券;当别人申请出国机会的时候,你可能已经成为交换生出去了。

这就是你作为一个好学校的学生所得到的,还能说自己一无所有吗?所得到的机会远远大于普通高校的学生,所带来的成长也是大踏步的前进。

很多人说,上了985,,211以后,自己并没有感觉多么的自豪,反而更多是自卑与忧郁。因为原来可以引以为豪的学习能力和成绩也赶不上同伴,发现自己不是那么聪明,家庭也很一般,长相也很普通。于是就陷入了自卑中。

随着成长的深入,才发现原来成长是一件很残酷的事。

原来以为上个好大学就可以改变命运了。都说知识改变命运。高中时的老师也说,上了大学就好了,可是,等你上了大学,才发现童话故事里都是骗人的。

你慢慢认识到了,在这个社会生存,要的不光是学历,还需要家境、人脉、情商、见识、眼界、外表等。

这些哪一个不重要啊。

学历,能力生存的一小部分,在这基础上的人脉关系、情商才是最重要的砝码。

因为,你会发现越是往上爬就越艰难,越痛苦,每一步都走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然而,生活的路就是这样,我们不可能一帆风顺。

那既来之,则安之。为什么,我们不换个思路想想呢?把自己陷入自卑的困境中,只会让自己更加痛苦难受。

虽然我没有殷实的家境,没有关系,但是我进入了许多人羡慕的大学,拥有更好的平台;虽然以后的路会很辛苦,但我至少有机会去看看不一样的世界;虽然我和别人比起来一无所有,但我有一颗向上的心,我有更珍贵的财富。

既然深处名校,就要转变思维,让自己拥有名校一样的气质,才能配得上自己的价值。

以下将谈一谈自己对于名校真正价值的看法:

名校带给你“光环效应”

人们会因为你来自名校加倍重视你,或者对你有不一样的态度和看法。《思考快与慢》里提到过几个经典例子,当别人无法通过深度接触你的时候,那么你的头衔,穿着等等外在表现,就决定了他们对你的看法。并且由于光环效应的存在,这样的效果还会被放大。即使说你并没有的一些品质,因为你的头衔和位置,你也会被与那些难得的品质联系上。

朋友小z是一所211大学的研究生,处于求职季的她,每天各大高校参加着宣讲会,招聘会,努力投递着自己的简历,可是得到的回复却寥寥无几。

终于有机会得到了一家公司的面试邀请,第二天小z信心满满的就去参加面试。面试是这样的,三个人一组进去,面试官说,做个自我介绍,三个人中,其他两个都属于985学校,一个是本科学历,一个是硕士学历,而只有小z是211的硕士学历。在一轮自我介绍完成之后,就和面试官聊了一会,结果,面试官直接说,小z,希望你不要介意,我就直接跟你说吧,因为你的学校,你不适合我们这个岗位。但是,你真的很优秀,我可以推荐你到我们的其他岗位。朋友听见后,笑着说,没关系,谢谢您。

面试结束后,小z出来了,很明显,自己在面试官的眼里没有优势可言。人家说推荐可能就只是客气一下,拒绝你才是真实的想法。其实,在求职的路上遇到拒绝的事很常见,可能正是这一次次的拒绝,才让自己成长起来。

这就是所谓的光环效应。

一个211的硕士比不上一个985的本科,这是何等的难堪。(尴尬脸)

这光环带来的不仅仅是一次又一次的机会,更是对一个人的认可和信心的树立。

名校的声望通过多年的累积,这个积累包含了学术、学风,社会地位等方方面面。它会给你带来无形的光环效应,不管你是不是有它代表的品质(比如牛剑,哈佛,耶鲁所代表的贵族气质与理性,MIT及斯坦福代表的前卫与创新),局外人都会把这个品质联系到你的身上这样,你本身拥有的优良品质加上你个体没有,但是他人因为你的教育背景而赋予给你的品质,足够可以让其它人觉得眼前一亮了(比如,长得帅又在哈佛念书,哈哈·····)。而这些往往又是雇主,边上的其它人会看重的东西。

所以,光环效应会给你特殊的机遇。

名校给你带来一笔无价的精神财富

因果关系真的不是一个很好弄明白的事情,这也是没有人能回答——究竟是因为名校招的最好的学生,所以成为名校呢,还是因为学生进了那些学校变成了厉害的学生,所以成就了名校。从时间上来说,一切事物都有一个慢慢的转变过程。所以我认为,既是好学生成就了名校,也是后来逐渐上升的名校成就了学生。

还是那句大俗话,大学之大不在于大楼,而在于在大师。而大师存在的意义,不是用来顶礼膜拜,而是请他们传道授业给学生。在好学校里,对各个领域最了解的专家是你的老师,因此,你也更容易培养出一种“无畏”的心态。

“无畏”是怎么样的心态?就是不畏难,不觉得这事自己做不出来。人成长的过程就是慢慢在接受自己,总有些事情没有办法操控。但是怎么把这样的无助感控制到一个界线内,能造成很大的差别。如果你不停地给自己心理暗示,“这事儿太难了,我做不出来”,那么,你真的更有可能做不出来。那么为什么名校能够帮你培养“无畏”呢?很简单,因为在这样拥有顶尖名师的指导,优秀学生的帮助下,你会告诉自己说,“这么好的条件都在,我为什么不利用,我做不出来,那还有谁能更容易地做出来呢”?

说具体一些,当你在高中的时候,看见听见,你们学校有人能考上清华北大。那么,你是不是总有些蠢蠢欲动,琢磨:我也可以试试吧?但是如果你们学校从来没有人考上过,那么,你是不是更容易在想:靠,这么多年没人上过,我这样能考得上吗。

同样,在攻克一个学术难题的时候,在创办一家公司的时候,在游说别人给选票的时候,如果你能时刻琢磨着,如果以我的条件都做不成,那还有人能更容易做成吗?这个心态,就是“无畏”。当你在名校里,教授会指引你,启发你完成项目。同时,你的同侪们也是人才济济,他们的成就同样会促使你培养“无畏”感,他们可以,为什么我不行?

名校带给你一种独特的品质

所谓优秀独特的品质就是你在名校经历过熏陶之后的一种行为的儒雅,一种思想上成熟以及视野的开阔,一种持久的生活习惯。

当然,名校的压力,教给你用心,尽全力,去完成一件事情。

其实很简单,《另类》里讲得很明白,做多数事情都是10000小时法则。经过10000小时的刻意训练,正常人也可以变成世界级的专家。而在好的学校里,课业的标准要求一般比较高。为了完成那么一些任务,你的专注程度会被不断强调,你会花费自己的课余时间,查阅资料,做笔记等,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作业,之后也会得到一份不一样的收获。因为你是用心尽力去完成的。

说一个人的成功在于他的知识与能力,还不如说在于养成的良好习惯和形成的优秀品质。因为优秀的品质和习惯让我们时刻保持着良好的状态。

所以说,假设一个人没有意志力,没有执行力也不上进,但是就是上了哈佛,那个人会怎样?那么我的回答是:大概率来说,不会怎么着。那么有一个:极其上进,一直知道自己要什么,为着目标一直往前进步的青年,他会怎样——我会说,运气再差的情况下,他的境况应该也不会糟糕。

so,名校带给你的体现在给你带来更多机会;给你增加“无畏”的精神。名校的环境促进你沉心做一件事情,而这往往才是最最最重要的。

名称所带来的优势与机会,自是高大。唯一能够让普通学校毕业生们赶上来的方法就是比那些名校生更努力。如果你听过马云讲他的创业史,你应该能够理解这种加倍努力意味着什么。

同样,名校毕业生尽管在找工作时高人一等,但这个光环始终是不能当饭吃的。如果一个人一辈子都顶着这个名校的光环,自己日后不珍惜,不努力,那你就会失去创新的动力,你的工作表现最终会让你种瓜得瓜的。

所以,要记得自己的方向,初心。拥有什么,要做什么,勇敢的去寻找自己的路。

(最近可能因为找工作的原因,对于这一方面的问题想的比较多。希望和大家多多交流。)


我是看海的小丸子。期待与你的相遇。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