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很难,原来是我没有真正了解自己
见:
有时候,你没法改变,不是因为你不知道方法,而是因为你不了解自己。
你需要去面对你自己内心真实的爱和怕,需要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走出自己的心理舒适区,才能获得新的经验,迎来真正的改变。
心理免疫系统的本质是一套焦虑控制系统。它体现在每一个阻碍改变的行为中。
心理免疫的X光片分成四个步骤:
①你的改变目标;
②你正在做的跟改变相反的行为;
③这些相反的行为背后的好处;
④让这些好处成立的重大假设。
如果你不知道阻碍改变的力量,不知道这种力量背后的重要假设,看起来,你是活在常识里,实际上呢?你是活在自己的假设里。心理免疫的X光片能让你看到它们。这样,你就可以在意识里思考它们。
感:
了解了心理舒适区,知道只有改变应对方式、走出心理舒适区才能进行改变。可是知易行难,知道与做到中间还存在着一股看不见的力量,阻碍我们去迈出改变的步伐。这股力量就是我们潜意识里的重大假设,我们经常意识不到它的存在,它却在实际地影响我们。当我们意识到了它的存在,我们也就理解了我们迟迟不改变的原因,那么各种利于改变的方法才能更容易实践下去。
而心理免疫的X光片可以让我们观察到自己内心的恐惧和焦虑,只需要简单4步走。
首先以终为始,列出自己想要达成的目标,也就是想要改变的行为;其次,用事实说话,找找自己跟目标行为相反的行为,最好可以具体、形象、生动的;然后,行为背后通常都隐藏着对自己的好处,找出相反行为隐含的好处;最后,继续深挖这些好处是建立在什么假设基础上的,你为什么认为这么做会得到这些好处,你不这么做又会带来哪些坏处呢?
到这里,内心深处的假设就浮出水面了,你可以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恐惧和焦虑源头。
思:
很多时候改变失败了、计划夭折了,自己都会把锅甩给意志力、毅力,觉得自己确实没办法成大事。殊不知,这种合理化、自责的应对方式也是心理免疫系统在起作用,在保护内心脆弱的自己。所以,在改变失败时,不要当个批判者,去责怪自己,而是做个学习者,去思考我内心在抗拒什么?什么让我感到焦虑和恐惧?我应该怎么办才能改变当前状况?
心理免疫的X光片——四栏表是个很好用的分析工具,让我知道了自己内心所想,更加了解自己、包容自己,并尝试去改变。
还拿不想运动举例:
我的改变目标:我想运动起来
我正在做的与目标相反的行为:我或者躺着或者坐着,不换运动服,不打开运动APP,不去健身房,不去户外,就待在屋里躺着、坐着,连站着都很少。
这些相反的行为隐含的好处:不累,时间自由,可以随时开始做自己想做的事
让这些好处成立的重大假设:运动=折腾=累,运动=消耗时间长=浪费时间=没时间做其他的事,比如学习。工作已经让自己很疲惫了,而且占用了很多的时间,所以运动不值得排在第一位去做
明明自己一直告诉自己运动会让自己精神更充沛,运动是值得花时间投入的。可是内心深处的想法完全相反,我没有把运动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而是排在了很后面,这才是阻碍自己运动的真正原因。期待明天的课可以得到解决办法。
行:
之后可以用四栏法来分析自己其它没能成功改变的内心原因,比如不自己做饭、吃夜宵、刷视频、晚睡等。先分析亟待改变的、关系重大的核心的改变行为。
说到吃夜宵,已经记不起从8月份还是9月份开始了,晚上下班必须吃点东西,不吃东西就会一直想着,非要吃了心理才舒服。我明明知道那么晚还吃东西甚至吃很多对身体不利,可为什么还是会这样呢?
这件事困扰了很久,却也一直没有深入思考,也因为没有思考的方向。今天正好利用四栏法来看看自己到底是怎么想的。
我的改变目标:晚上9点下班后不吃东西
我正在做的与目标相反的行为:晚上下班后煎过手抓饼、买过烧饼、吃过馒头、煮过饺子、蒸过红薯,还有囤的零食、水果、酸奶之类,家里有什么吃什么,无论多或少。吃完后心里舒服了,但是第二天早上就会感觉肚子不舒服,可是过了早上到了晚上,情况依旧。
这些相反的行为隐含的好处:释放压力,能让自己感觉到放松和满足,甚至片刻的幸福。
让这些好处成立的重大假设:如果不吃就会非常焦虑、烦躁、静不下心来,更别提去看书、去睡觉,心痒的不行,什么事都做不了。很奇怪自己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但它却是真实存在的。吃完东西,就满足了,就会觉得从此刻起就转换成生活模式了,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了。所以我的内心重大假设是吃东西是一种转换工作和生活模式的信号,不吃,就一直留在紧张忙碌的工作模式里,吃完后就可以转换成自由自在的生活模式了。
想想确实如此,吃东西的时候就不会再想工作的事,脑子看着视频是放空的,吃完后也就距离下班有一段时间了。回归到学习和生活上就会容易些。
所以,或许我可以尝试着去找找可替换的转换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