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产品人笔记PMskill

「把需求做出来再评估」

2015-06-08  本文已影响1106人  Stove3

公司的CTO是从微信出来的,上周需求评审时他给我们说:

微信是每个版本上线之后再评估下个版本什么需求…

嗯,不是做什么,而是一堆需求都做好了,等着看哪个先上,

原因是张小龙觉得需求要做出来的才能评估有没有价值。

起初挺不以为然的,觉得只是大公司人力过剩,没啥价值,结果没两天自己也体会到了这样做的好处。

截图是一个功能点的优化,我用Sketch配合刚上手的Framer写了前2种交互,最后发现都不好,又加上了在构思时抛弃的方案3——当初抛弃的理由是那个位置会有别的状态icon,碰到两者同时出现的情况无论是功能、样式还是可交互性上都不太协调。

但最后综合可见性和及时反馈,还是第3种最合适。


前2天一个重要页面的改版上线了,结果发现月份的选择、文字的滚动条、管理团队的切换…许多细节的交互都做得不够人性化。

相信这类问题在互联网产品中很普遍,毕竟多数公司都没有交互设计师,都由PM兼着,而PM的重心又往往在需求层面,对于表现层面还隔着UI的交互,基本都被抓大放小了。

所以说,把需求做出来再评估还是有意义的,静态的原型容易让人关注最次要的视觉,浮于表面,就像我自己这个例子,更关注样式好不好看、风格协不协调——而交互则能引导产品经理从实际场景出发,去思考功能之间的动态关系。

而且做交互的过程,其实也是对PRD细节的覆盖。

开发一定会爱你。

——————————

6.16补记:

昨天一起评审同事规划的消息系统,他在呈现上提供了3种方案,让我们评估哪个好。

拖疲劳的福利,全程都有些「置之事外」,但却也有收获——

没有提供直观交互的原型确实会增加沟通的障碍,好多时间都被浪费在了想象操作场景→感受操作体验→想象失真→不在一个频道上。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