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物原创文字集人物

李贺:做我自己,追我所求

2019-05-20  本文已影响62人  小丑sprite

文/元斐

他是诗中鬼才,凭借瑰奇幽冷的诗风在诗歌长河中独树一帜;

他怀才不遇、命运多舛,却坚持梦想,一生都在追求诗和远方;

他体弱多病、英年早逝,却用峭刻绝美的诗篇书写人生,惊艳千年;

韩愈对他赞叹不已,曾登门看他作诗;李商隐视他为偶像,曾为他作传;毛泽东主席称他“英俊天才”,说他的诗很值得一读。

他就是“诗鬼”——李贺。

李贺一生虽然短暂,但忠于内心,坚守自我。

多彩的诗篇让他的人生绚烂,偏执的个性让他的生命生辉。

(一)

李贺在短暂的生命里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句“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最初均来自李贺笔下。李贺从小便爱好作诗,且诗才敏捷,十五岁时便与当时老一辈著名诗人李益并称为“二李”,在当时社会已颇具名气。

少年的李贺在作诗时便很有原则,不会像很多文人那样“为赋新词强说愁”,也不会牵强附和古人的诗作,他喜欢自己去广袤秀丽的大自然中寻找灵感,借灵感创作诗篇。

他常常在清晨带上书童,骑着毛驴,背着书囊,约上三五个好友出门,一路走走停停,停停看看,遇到灵感便立刻记下来,然后装进书囊。待到晚上回去,他便将白日里记录的诗稿一一拿出,填补完整,然后收好放起。李母发现,儿子白天在书囊中装了那么多诗句,晚上还要刻苦写诗,不禁心疼地叹道:“这孩子真是要写诗写到把心呕出来才罢了!”

就这样,李贺默默坚持自己的写诗梦想,他写诗从来不先写题目,不为写诗而写诗,也从不模仿前人的诗作,或许正是这份“诗心”的坚守才有了他之后别开生面的诗风。

心之所向,身之所往。

坚守本心,澄澈如镜的心灵深处,可以帮我们在浮躁喧嚣的社会中更好地认清自己,找准方向。

图片来源网络

(二)

李白诗歌的浪漫飘逸,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王维诗歌的清幽绝俗都让唐诗这颗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璀璨夺目,但是唐诗要少了李贺的诗篇,恐怕要缺几分奇异之美。

李贺被称为“诗鬼”,与他诗歌中“鬼”的意象大有关联。他一生中写了很多有名的“鬼诗”,如:

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秋来》

提出西方白帝惊,嗷嗷鬼母秋郊哭。——《春坊正字剑子歌》

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南山田中行》

南山何其悲,鬼雨洒空草。——《感讽五首其三》

每每读到这些诗,阴寒之气扑面而来,“鬼坟”、“鬼母”、“鬼灯”、“鬼雨”等实在让人毛骨悚然,难怪作家潘向黎说,读李贺有三不宜:“女子不宜,病中不宜,愁中不宜。”

但若细细品味,李贺诗中的“鬼”不都是无情厉鬼。“秋坟鬼唱鲍家诗”是借鬼说己,表现的正是自己的抑郁苦闷;“嗷嗷鬼母秋郊哭”中的“鬼母”就是“西方神母”,并非寻常鬼魂。如此说来,“鬼”未必就是孤鬼亡魂,而是李贺心中一种另类的情感象征吧。

别人的诗中都极力称赞仙圣,他却不落窠臼,偏写鬼魅。正是这份率性孤傲,成就了李贺独树一帜的诗风和超轶绝尘的诗魂。都说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放在当时,李贺绝对称得上是有趣的灵魂。

很多时候,内心的声音可以帮我们找到最真最初的自我。遵从本心,坚守自我,才不会亦步亦趋,人云亦云,才会活得潇潇洒洒,活得精彩有趣。大家都走寻常路,谁来卓尔不群,笑傲江湖呢?

(三)

李贺写诗如狂,常因写诗废寝忘食。家人都劝他,写诗这条路并不好走,有李白杜甫等大诗人的作品珠玉在前,再想写出好诗是很艰难的事。但李贺偏不相信,“我的诗就要写得和他们的不一样。”

他深自砥砺,笃定前行,黄天终不负有心人。李贺十八岁时来到洛阳,遇到了他人生中的贵人——韩愈。当时韩愈任国子博士,登门拜访、请他指点诗作的人络绎不绝。韩愈每天读诗阅稿,发现多为陈词滥调之作,难遇精品,直到看见了李贺的《雁门太守行》时,惊为天文: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韩愈认为这首诗用词精妙,意味奇诡,不落俗套,极其想知道是什么样的人能写出这样的好诗,于是派人去请李贺。他见到李贺后,大感惊异,怎么也想不到这首悲壮大气的诗作竟出自一个面目清癯,弱不禁风的青年笔下。

在一番交谈中,李贺直言,“能在沙场浴血杀敌,为国家建功立业是我平生所愿。”韩愈被眼前这个柔弱书生的话所震撼了。李贺因此受到了韩愈的赏识。

洛阳一战让李贺声名鹊起。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这个坚守自我,刻苦写诗十几年的鬼才诗人终于迎来机遇,踏上圆梦之路。

(四)

可命运总是喜欢捉弄人。三年后,二十一岁的李贺被韩愈推荐参加科举,到长安考试时,却因进士的“进”字与父亲李晋肃的“晋”字同音而犯了忌讳,不得不就此作罢。

仕途之路便如蜀道之难,举步维艰。李贺心中悲苦,愤然离开长安。回乡后他把复杂的心绪化成一首首独具特色的诗。也是这些诗奠定了他在文坛史上的地位,如《咏怀二首》:

其一

长卿怀茂陵,绿草垂石井。弹琴看文君,春风玄鬓影。

梁王与武帝,弃之如断梗。唯留一简书,金泥泰山顶。

其二

日夕著书罢,惊霜落素丝。镜中聊自笑,讵是南山期。

头上无幅巾,苦蘖已染衣。不见清溪鱼,饮水得相宜。

他虽写山水之幽,家庭和乐,但更多是借此排遣自己心中的苦闷;

他自比司马相如,虽一时怀才不遇,但仍望有朝一日得遇良主,才尽其用。

李贺为自己不能以才学中举而痛苦,但为了报国理想,他选择“曲线救国”,恩荫入仕,参加了朝廷内部考试,被授予“奉礼郎”一职。

李贺原以为自己入仕后可如鱼得水,一展宏图,走上人生理想轨迹,却未曾想这奉礼郎只是个芝麻小官,除了在重要的朝会祭祀上摆摆牌位外,再无任何之处发挥价值。同僚们多为达官子弟,要么无所事事,花天酒地;要么想方设法去接触王公大臣,溜须拍马。

原来入仕后的生活并非自己期望中的样子。

人傲志高的李贺怎甘心与这些无能之辈为伍,不但不能施展才华、建功报国,还得过且过、荒废生命。李贺看不惯这些人的作态,也不想再过这种百无聊赖的生活,加之疾病缠身,没过多久便辞官回乡了。

既然不能得偿所望,那他宁可安守贫贱,也绝不违背本心,随波逐流。

图片来源网络

(五)

李贺归乡后,得知妻子已去,悲恸不已,整天郁郁寡欢,沉于悲痛中难以自拔。加之体弱多病,他犹如一只折翅的孤鸿,有锥心之痛却难发哀鸣。

逝者已去,生者如斯,渐渐走出悲痛的李贺不甘命运的摆弄。于是他再度动身,南下游历,拜访好友,希望寻找新的机会,改变自己落魄的境遇。可惜终不如意。

后来,李贺在好友张彻的举荐下,去潞州做了昭义军节度使郗士美的幕僚。

纵使不能在沙场上挥剑点兵、抛头洒血,也能在军营里施展才华、妙笔生花。两者同是报国。意念至此,这个固执的青年书生就这样拖着病恹之躯奔赴军营,满腔热血,追寻他生命中的诗和远方。

现实终究是残酷的。军旅生活三年,让李贺病弱的身体雪上加霜。

这次,他彻底告病还乡。

文途被阻,武路也不通。一心建功报国,却怎奈力不从心。

李贺回到家中,知自己已病入膏肓,时日不多,在生命最后的这段时间里,他把自己生命中的血与泪都融入到笔墨里,写下他一生最后的诗篇。

27岁那年,李贺在家中病逝。或是天宫稀缺文人墨客,召唤李贺,对其委以重任;抑或是天帝不忍心见这青年奇才受疾病折磨,将他早日带离人间。

写诗是李贺终生执念,笔耕不辍二十年;

报国是李贺毕生所求,百孔千疮终不悔。

他一生都在坚守本心,做他自己,追他所求。

结语

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的另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杜甫称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而李贺的诗可以说掀起波澜、号令鬼神了。若非他英年早逝,恐怕在诗歌的造诣上不输李白吧!后人有评价,“论长吉每道是鬼才,而其为仙语,乃李白所不及”。

纵观李贺一生,波折坎坷。但病魔的折磨,命运的捉弄都没有摧毁他写诗的热情与追梦的决心。坚守独特的人格让他活出了真正的自我,成为了文坛中熠熠发光的流星。

人生如海人如帆,掌舵者总会经历起起伏伏、潮起潮落,也总会不知所措、迷惘彷徨。只要我们坚守初心,无畏无悔,就可以一路踏浪远航,扬帆渡海。愿我们每个人都能:

洗尽铅华,尽显本色;

从心而行,无问西东。

文章为原创,欢迎大家关注和转发~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