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性冷漠,保护自我

2023-10-20  本文已影响0人  金错刀618

热情,一旦加上“过度”,就是一个自焚的火焰。

                                            ——纪伯伦


2021年,心理学界提出一个著名的概念:间歇性冷漠。引起无数人共鸣。它告诉我们,在人际交往中,不要再盲目热情,而要学会适度冷漠。

在这里的冷漠,不是麻木不仁,而是懂得拒绝过度付出,把关注的重心从别人拉回到自身上。

作家三毛,在旅居沙漠的时候,有一个相处不错的邻居叫沙仑。一天,沙仑请求三毛帮他写封信给远在异地的女友。

热心的三毛自然一口答应了,她帮他写信、签名、读信、寄信。谁知,之后的每一天沙仑都跑到的三毛的家里,追问回信情况,寻求安慰。

一开始三毛不好意思拒绝,可后来沙仑越来越频繁,甚至一下班就来三毛家待着。三毛被他纠缠的无暇创作,一度头痛不已。

直到有天,三毛鼓起勇气明确回绝了他。她不再热情招待他,见到他转头就走,日子才慢慢清静下来。

她感叹道:“当我避开了无事时过分热络的友谊,便少了负担和承诺。当我不再多说无谓的闲言,这使我觉得清畅。”

收回精力的三毛,满血复活,又回到了以前清爽无比的日子,得以安心创作。从热情退回疏离,生活反而得到了掌控,人生变得自在了。

适度冷漠,是一种保护机制,让你为自己设立一道防护罩,过滤掉那些消耗你的人和事。

它更是一种处世智慧,让你重新定义自己的边界,在一段关系中找到最佳平衡点。

特别认可心理学家马洛斯的一句话:“一个人真正的智慧在于知道何时保持冷漠,它可以帮助你节约能量,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适度冷漠,不是冷酷无情。不被热情捆绑,不盲目社交,合理分配精力,才能真正掌控自己的人生。

注:本文来源于今日头条洞见,经本人删减而成。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