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呀,李银河!

2022-01-05  本文已影响0人  拾夕读书

1977年,二十五岁的王小波与在《光明日报》做编辑的李银河相识并恋爱。

1980年1月21日,王小波和李银河登记结婚。

1997年4月11日,四十五岁的王小波因心脏病突发辞世。

王小波和李银河享受了20年的浪漫爱情,直至王小波撒手而去。

他们是新中国第一拨自愿选择不育的人之一,他们的爱情超越了美貌、金钱和孩子。

我们两人的世界就已经很丰富很有趣了。

1、 如果没有感情我们就分离 

王小波和李银河的爱情很特别。

他们的爱情,不是传统的才子佳人,也不是能干老公与贤惠媳妇。

他们超前的爱情观念,更像是现代知识分子家庭模式,志趣相同,相互尊重,尊重对方的隐私和相对精神自由。

李银河研究社会学,他们就一起做社会学研究,特别是同性恋调查,对于性少数群体不带任何有色眼镜。

李银河敢于坦诚地面对世俗偏见,这也是王小波佩服她的地方。

谈恋爱阶段,王小波和李银河的爱情,就显现了别于常人的状态。

李银河崇拜梭罗和伊壁鸠鲁,认为婚恋一是要保持身体舒适,二是要保持精神愉悦。

李银河在给王小波的信中说:

我很愿意和你在一起,但是自由地和你在一起,你也保留你的自由权利吧。

我看报看参考,越来越感到海誓山盟的时代过去了。如果没有感情我们就分离,我坚持这一点。

王小波对此也是欣然认同:

海誓山盟有什么用?我要的不就是我爱了人家人家也爱我吗?

你愿意要什么,我就给你什么。

2、  两颗相爱的心在一起可以是美的 

按照传统的观点来看,李银河并不是一个好媳妇,她不擅长做饭,也不擅长干家务,对生孩子这事更是毫无热诚。

但在王小波看来,李银河的美并不在于此,这个姑娘时常冒着傻气,但勇敢而执着,真诚而热烈。

王小波写给李银河的情诗里面,总是不吝笔墨地表达自己热烈的爱情:

以前骑士们在交战之前要呼喊自己的战号

我既然是愁容骑士,哪能没有战号呢

我就傻气地喊一声:爱,爱呵

当我跨过沉沦的一切

向着永恒开战的时候

你是我的军旗

李银河说:我起初怀疑,一对不美的人的恋爱能是美的吗?后来的事实证明,两颗相爱的心在一起可以是美的。

他们的爱情不是没有经历过考验。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即使通达如李银河也不能免俗,王小波的外表,实在称不上英俊,甚至可以说,是个丑男。

对此王小波也有自知之明,在王小波写给李银河的情书中,有一句广为人知的情诗是这样的:一想到你,我这张丑脸就泛起微笑。

这样不尽如人意的外貌在两人的恋爱之中,曾造成了阻碍。

两人刚认识的时候,李银河是刚毕业的女大学生,在光明日报当编辑,而王小波只是一个普通工人,彼时他的小说还未大火,而他本人的外貌,也说不上是一表人才。

要论异性吸引力,除了文才,别的优点实在无从说起。

幼年时的王小波,这是王小波最喜欢的一张照片。

1977年,王小波把它作为送给李银河的定情礼物。

在两人交往时,李银河也确实曾对王小波产生了厌倦,直接原因是觉得他长得不行。

接着,李银河提出分手,说还可以是好朋友,并给了王小波两张电影票。

但王小波把电影票寄了回来,并说:

你应该从信纸上闻到竹叶青、二锅头等很多酒的味道。

因为何以浇愁,唯有杜康。

在信中他还幽默回应:你应该去动物园的爬虫馆里看看,是不是我比它们还难看。

后来,王小波又写了好几封信,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打消了她的顾虑。

事后,两人经过反复思考,又和好如初了。

两个人的相爱并不因为外貌和条件,而是两颗才情横溢的心惺惺相惜,王小波对李银河如此,李银河对王小波亦如是。

对于王小波的才情,在其籍籍无名时,李银河就额外珍惜。

在美国读书时,王小波没有什么经济来源,两人生活全靠李银河一人的奖学金。

但李银河坦言自己崇拜他:因为真正的东西我是比不过他的。

而她还不肯让王小波出去打工。

他那么一个智慧的头脑,我舍不得他去干粗活。

王小波在写给李银河的情书中写道:

你真可爱,让人爱得要命。

你一来,我就决心正经地、不是马虎地生活下去。

哪怕要费心费力呢,哪怕我去牺牲呢。

李银河也曾在恋爱中致信王小波:

我希望你爱我的全部肉体,我愿意它因为你变得美。

3、 情人眼里出西施 

王小波对李银河写过的情书很多,多到可以集成一本书出版,就是众所周知的《爱你就像爱生命》。

这本书很有意思,按照日期去看,可以探究两人从暧昧到互生情愫再到偶发嫌隙最终解开疑虑结为伴侣的过程。

王小波很直接,第一次在光明日报编辑部见到李银河,就问她有没有谈朋友?

刚毕业的李银河愣愣地回答没有,王小波反手就是一句:你看我如何?

李银河没有回答。倒是对他写的《绿毛水怪》十分上心,读完王小波的手写小说,李银河隐隐觉得,这个人会跟自己发生些什么。

对于李银河未知可否的回答,王小波自然是展开猛烈的攻势,最拿手的无异于是写情书,一个小说家陷入恋爱中,会比一个诗人更浪漫。

李银河曾评价王小波写得最好的不是小说,而是诗,他是一个从骨子里透着浪漫的骑士。

这个骑士在每封信的开头都热情洋溢地喊道,李银河你好哇。

写下无数相思的句子,也写下自己的踟蹰和犹豫。

在李银河多日未回信时,自己愤愤然写下:你要是再不回信,我就再也不给你写信了。

然后第二天依然悻悻写到:是的我食言了,我又来找你了。

爱是犹豫迟疑,爱是浪漫痴迷。

王小波写:不管我本人如何平庸,我总觉得对你的爱很美。

我和你好像两个小孩子,围着一个神秘的果酱罐,一点一点地尝它,看看里面有多少甜。

这段爱情,给了李银河足以留念一生的美好记忆。

就像王小波那句:你好哇,李银河。

这句话闯入了李银河的人生,也让她惦念了一生。

王小波(1952-1997),中国当代学者、作家。代表作品有《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黑铁时代》等。

1952年5月13日,王小波出生于北京。他先后当过知青、民办教师、工人。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1980年王小波与李银河结婚,同年发表处女作《地久天长》。1984年赴美匹兹堡大学东亚研究中心求学,2年后获得硕士学位。在美留学期间,游历了美国各地,并利用1986年暑假游历了西欧诸国。

1988年回国,先后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任教。1992年9月辞去教职,做自由撰稿人。他的唯一一部电影剧本《东宫西宫》获阿根廷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并且入围1997年戛纳国际电影节。1997年4月11日病逝于北京,年仅45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