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纪实||端午散记
今天是端午节,很多人在不同群内用“端午安康”来祝福大家。因为今天这个节日有点特殊。
诗歌
在不同的群呢看到不少老师为今天这个特殊的节日赋诗,不过感觉写的最好的是本市作协主席赵统斌老师的
《浪淘沙端午感怀》
艾草挂门轩,
粽子甜甜。
汨罗江水夏犹寒。
一曲离骚连九问,
何处心安。
去去两千年,
往事如烟。
香魂一缕荡人间。
纵目龙舟齐竞渡,
换了新天。
2020.6.16凌晨
赵老师是曲阜师范大学的中文系老高材生,善于写诗,几乎每天一首。
很喜欢读他的诗,格律好,押韵,语句言简意赅,读着很流畅,舒服。
的确北方的端午节,虽然不如南方的热闹,但是现在也越来越有节日的浓郁氛围。
艾叶
今天早上下楼时,看一个楼栋,家家门口都挂着艾叶。一是节日辟邪,二是如今这个大热天,蚊虫猖獗,艾叶是蚊虫的杀手锏。基本不是端午节,原来也有些老人,一到夏天就喜欢在门口放把艾叶。
其实自己到蛮喜欢这种植物的味道,一种非常独特的清香。这种味道区别与其他任何一种植物,属于艾草特有。现在社会上对艾草的作用越来越重视。
于是用它做青团,还有的用它做馒头,做茶叶。另外就是艾灸,各种各样的艾灸。
因为艾草的叶子很独特,干了以后,不像其他树叶那么酥脆,而是用手一捻就成一种很柔软的团,好像艾草叶子上的纤维很细软,有弹性,燃点也低,故而很多医院、养生机构都喜欢用艾草作为治疗的药物。
关键它也确实起到松劲活血化瘀的作用。
并且很多人喜欢它的这种味道。
粽子
一到端午节,大家首先想到的是粽子。的确,粽子是这个节日的标配,毕竟从屈原跳汨罗江,为救他,大家往河里丢的就是粽子。
作为一种传统美食,北方也不如南方对这种美食在行,大家大多是在超市买的居多,不像南方几乎家家都会包粽子。
去年端午节,曾组织党派人员集体包了一次粽子,不包不知道,原来包粽子也不简单,要提前准备这么多东西:大米、江米、枣、绳子、粽叶等等。
包好以后,还的煮很久。的确不易。
今年别人给了爱人十几个粽子,也算为过节了。
其实粽子的形状、内容也是五花八门,有甜粽子,有肉粽子。北方人一般吃不了肉粽,感觉怪怪的。大多吃的是甜粽子。
其他
其实自己记得,小时,一到端午节,奶奶会用艾草煮鸡蛋吃,一家人,一人一个。
今天早上,也给孩子溜了鸡蛋,可是孩子不愿吃,就吃了一个粽子。
俺《白蛇传》传说,端午节这天,南方还会喝雄黄酒。端午节伊始,各种蚊虫较多,喝这个酒也是为了辟邪。白蛇就是因为喝了雄黄酒才露出原形的。
还有晒龙舟活动,这些北方也没有。
扎五彩包倒是不错的活动,可惜北方也没人做。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从战国时代开始,端午节至今已经存在了两千多年。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说法众多,其中以纪念屈原说影响最为广泛也有一说,最初端午是中国人祛病防疫的节日。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重五、午日、夏节、蒲节。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他热爱楚国,却换来君主的猜疑与贬谪,眼见楚国覆灭,屈原悲痛欲绝,投汩罗江而死。
百姓们感念他对于祖国的忠诚,于是划舟船找寻他的尸体,又将饭团等扔进水中,希望水里的鱼虾不要伤害他的身体。
于是,赛龙舟、吃粽子发展成为纪念屈原的习俗。
古有民谚:“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家家户户都要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楣,悬于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