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汇协会理事长分享
在当今的后疫情时代中,长城汇公益协会的公益事业红红火火、生机勃勃,就像一抹亮色,在湖南甚至在全国的民间公益组织中都是十分耀眼的。概括起来,长城汇协会的公益工作重在创新,创造了许多适合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得到了社会和同行极大的认可;同时贵在坚持,其重点放在树立榜样和贴合实际为中心的工作上,放在人民群众迫切需要的地方,得到的效果十分显著,也提升了公益的品质,丰富了公益的内涵。可以说长城汇公益是一面旗帜,走在了全国前列。在临冬之际,我们踏上了去湘潭的路途,采访了长城汇公益协会理事会理事长宋民泽先生。
记者:刚好这段时间长城汇公益协会财务部正在进行“月度扎帐”的财务工作。在协会内,“成员年终分红”很有特色,特别是您出任理事会理事长以后,一下把“成员年终分红”这件事提高了几个档次。所以这件事我们也很感兴趣,而且这好像也是所有同类型民间公益组织中的首创,那么我们就用这个问题作为今天采访的第一个题目。第二是全民参与。民间的公益组织中,能做到在全国各地都创办志愿服务中心的在少数,协会投入这么大的精力物力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呢?第三就是协会从事志愿活动所需要的物资资金协会都全程提供,协会是通过哪种资金来源来支撑协会全员如此大的公益支出的。第四协会未来是否还会继续为协会会员提供公益所需的物资资金。这是否拥有期限?
图片
把“公益双向温暖”打造成协会的一大名片
图片
宋民泽(以下简称宋):
你刚刚讲的这几个问题,每一个问题都是一篇大文章。昨天湖南省永州市在湘潭市民政局挂职副局长的一位同志到我们协会来探讨民间自发的公益行为如何保持?我说从观念到体制,都是需要有一个过程,其中就讲到了我们协会的“成员年终分红”。从2018年我们协会就开始从“面向社会募捐”转变为现在的“不再接纳社会各界的捐款”。“成员年终分红”也是从那一年由协会创始人魏衍超先生提出来的。那时我还是协会的监事会的成员。说心里话,那时候我觉得这个方案的可行性并不是很大。但经过时间的检验也验证了魏衍超先生“公益双向温暖”方案的实效性。2019年,我经过协会理事会所有理事的选举当选为协会理事会理事长。我说我要正儿八经地重新跟着魏衍超先生重新学习,重新了解。为了更好的贯彻魏衍超先生提出的“公益双向温暖”的方针,我专门做了功课。也和湖南师范大学的一些教授讨论过。根据查到的一些资料,“做好事有奖励”最早是由海外一些漂泊在外的华侨为维护自身民族利益而形成的一种潜规则。当时的概念很简单,只要是华侨做出了有利于当地华侨的事情。所有华侨就要在适当时候给予一定的奖励,以此来激励这些同胞们共同维护自身的民族利益。魏衍超先生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协会以发展基金的形式自主运营,除去日常的公益开支外,拿出每年基金结余的50%来作为协会成员的年终分红,以此来吸引更多的成员参与公益。我在学习了魏衍超先生理念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调整。第一,除去”年终分红“外额外增加”特殊津贴“。对于热心公益的成员除去”年终分红”外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乐于助人,从小事做起”。这个对于成员热心公益的外延程度要更加扩大了很多。第二,对于协会内”长城基金”盈利有所贡献的成员也提出奖励。这样才能做到人人为协会,协会为人人。
记者:可不可以理解为这是协会吸引更多人关注公益的一个重要手段。
宋:只能说是之一,大头不在这。“公益双向温暖”是让更多人关注公益的一块。比这多的还是我们中国人心中那份初始的善良,大爱。还有一块是全国协会志愿者之家的建立。这极大程度上方便了志愿者们的沟通,信息得到了更快的共享,协会也能够快速的完成整体聚焦。
“成员年终分红”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我们可以认为它是一个很好的宣传载体,我们可以借助它扩大公益宣传。同时,我们让付出者有所“回报”,只有这样,精神才能在物质的基础上得到传承。
图片
志愿者之家是助力高效公益的重要基础
宋:第二个关于“全民参与”,全民参与这件事我们进入的比较早,这个跟我们协会对“公益”理解的思路有关系。就是起到“榜样”作用,“榜样”是什么?就是标杆,就是学习的对象,就是吸引更多人加入的“明星”。什么是“好公益”,只有视野大、胸怀大、格局大、平台大、才能事业大。
传统的公益是什么?志愿者自发组织,内部募捐,无标准,无流程,无思路。从内容角度主要是这个东西。组织体系是中国特色,定位是社会慈善的额外补充。归根结底还是低调运作,无从影响。但我们认为现代公益就不是这样,民间公益它是一个独立的门类,有自己的地位和作用,并不仅仅是社会慈善的补充。它是第三次分配的主要内容。党的第十九届四中全会以后,把慈善公益定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有机构成,是第三次分配的主要内容,所以作为民间公益也必须快速做出转变。通过“榜样”影响更多的人参与公益就是我们的目的。有了“志愿者之家”,志愿者才能更加高效的得到信息共享,协会力量的快速聚焦。
图片
打铁还需自身硬,自强才是根本
宋:说到协会支撑公益开展的资金来源,对此我情有独钟。公益路要走远,根就要扎深。最终要靠物质,靠资本这些东西,光空谈精神对于民间公益来说是做不大,做不长的。根据魏衍超先生的启发,我们决定要建立我们协会内固定的资金来源渠道。这也是我们长城基金的最初概念。
我们觉得搞固定的资金来源就要市场化运作,要有自我生存能力。我们刚开始明确了实体运营的思路,苦于长城基金整体初创资金较少所获得的收益远远未达预期,加上实体渠道搭建的投入,让协会整体的公益进程不增反减。在问题出现后,协会的专家团得出一致解决方案:“两条腿一起走,才能让路越走越顺”。我们开始积极的结合当下热门产业,引入相关的技术人才。开始了“私域投资”的道路。事实也证明,这个想法是对的。
我们对长城基金的定位有三句话:以私域投资为基础,以实体投资为纬度。支撑协会高效发展实现优质公益。现在我们都在朝着这个目标努力。
图片
精神在则永无期限
记者:你们提出的这套方案的确值得广大公益机构学习,但我是否能够理解为长城汇公益协会之所以现在能够做的这么好,也就是依靠这一套方案,如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协会的方案被社会所淘汰了,协会也会随之破灭?同时也请您最后总结一下?
宋: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当然这个社会不存在永恒不灭的事物,但精神确实可以传承的,正如我们协会文化中所说的那样:行动创造价值,爱心点燃希望,拥抱美好生活,精神薪火相传。
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无论是民间团体也好,公立机构也罢。让社会放心才是最为根本。公开、透明、完善、高效。这些都是我们要始终不忘的初心。如果这个社会能有越来越多的榜样出现,离全民公益应该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