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故事想法

第八个五年(6 遇到的人)

2021-05-15  本文已影响0人  入夜归零

小儿恋恋不舍地放下手中的平板,不情愿回到书桌前,回归学生的角色。还时常跟我玩起猫捉老鼠的游戏,稍不注意,又拿起来过把瘾。

我无比担忧,却依旧不愿对已到青春期的他,采取高压措施。

我想,也许求知的欲望、学习的责任和作业的压力,是一双无形的手,鞭策着他,培养出自控力。


每每想到《这个杀手不太冷》里面的经典对话,就对孩子心生悲悯。

“生活是永远都这么艰辛?还是只有小时候这样?”

“总是如此。”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个世界,确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的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纪伯伦


养育孩子的过程,是一场对自我心灵拷问的过程。你的生命因为孩子的到来,仿佛得以重生。

你因为历经坎坷,不愿意他重蹈覆辙。所以时刻想着扮演一个勇士,为他遮风挡雨。

你不忍心告诉他,你拼尽了半辈子的力气,仅仅为了证明,自己只是个被人潮淹没的普通人。

他的人生会不会因为此刻的努力,而变得不平凡?


工作、看书、旅行、交际,不停地刷新着我的认知,重构着世界观。真真就是杨绛先生说的“读书不多,想的太多”。

时常有两个声音在耳边打架:

“你就是这么平凡,别做无谓的挣扎了!”

“不!我也有过成绩,而且今后会更好!”


我的身边不乏优秀的人。

他们白手起家,是我敬佩的亲身实践苏南模式的富一代。还有一些新时代的科技创业者,脑海中常浮现他们敲钟上市时意气风发的脸庞。

还有政府的公职人员,很多次聆听他们讲述近20年来,家乡装备制造业异军突起的故事,那里面有他们制定的引导政策,是真正的引路人。

他们是学术界的大咖,朴素的外表掩盖不住睿智,是创新发展的指南针,是地方政府各显神通争取的香饽饽。

他们离我近一些,是职场精英。有清晰的职业规划,并付诸于行动,他们不给人生设限,用有效的努力,定义着普通人的成功。


这是一个励志的故事。

他出生在偏远山区,住的是茅草房,砍柴喂猪是他小时候的游戏,无尽的山路是他的旅途。他的弟弟幼年突发疾病,因医疗条件落后得不到有效的医治而夭折,成为他难以磨灭的痛。

光着的脚,是他走出大山的交通工具,因追爬山路上偶遇卡车,险些丧命。他揣着母亲准备的十几个煮熟的鸡蛋,千里求学。尽管鸡蛋慢慢酸臭,但不能扔掉途中唯一的干粮。他说,终身忘不了这种味道。

他勤工俭学筹集学费,做家教、做工程,寒暑假争取到了晚上看大门的岗位。他深信知识改变命运,没有早早踏入挣钱的社会。

告别学生身份时,他一穷二白,但积攒的知识发挥出了无穷的力量,钱只是这种力量的附属品。

如今,他站到了学术金字塔的上层,每天依旧保持着刻苦的习惯。他还有未实现的理想,未攀爬过的山峰,未探索过的宇宙。


我说,你的人生为什么要始终拼搏。我觉得拼搏是一种体验,你已历经磨难,够了。

他说,奋斗,还是需要的。

我不能完全领悟。


人的一生始终在追逐着两个平衡:野心与才华的平衡,欲望和付出的平衡。

所谓的长久幸福感,就是找到了支撑这两个平衡的支点。

我仍在黑夜中探索着这个支点。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