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过5个家长陷阱,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
在现在的家庭教育中,我发现父母们一旦觉察到孩子处于困境,总是迫不及待地去帮助他们:
孩子上学忘了带语文书,父母立刻送到学校去;
孩子成绩不好,父母赶紧送辅导班;
孩子题目不会做,父母马上帮他到网上搜;
孩子想要某样东西,父母即刻给买。
父母们的这些行为看起来无可厚非,但实际上,这些行为让孩子们的需求立刻得到了满足,从而失去了独立思考的机会,也无法让解决问题、统筹规划和社会交往的能力得到锻炼。
为了让孩子们不要错过弥足珍贵的锻炼机会,也为了孩子长大后在现实社会中更具竞争优势,美国有着二十多年丰富经验的执业临床心理医生,达琳•威特兰和罗恩•施托尓伯格,写了这本《让孩子学会思考》。
在《让孩子学会思考》一书中,作者认为当家长们包办一切时,孩子就失去了锻炼自己的机会,最终将导致孩子处于不利地位。孩子们无从总结经验教训,只学到了思考无用。
在书中,两位作者对这一代人特有的社交、情感和心理问题进行了深度剖析,针对家长不经意间让孩子即刻满足需求的情形,他们列举出了五种家长陷阱,并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提出了实用可行的方案。
绕过5个家长陷阱,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01、什么是家长陷阱?如何识别并避开五种家长陷阱?
作为父母,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得到最好的,因此,在孩子遇到困难时,总喜欢立刻去协助孩子,帮助解决孩子们的困境和问题。
父母们的这种行为就落入了“家长陷阱”,因为他们向孩子传达的是这个讯息:找别人帮忙,问题就能解决。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家长陷阱”:就是指父母抑制不住为孩子排忧解难的冲动,挺身而出解救他们的情况。
常见的“家长陷阱”有以下5种:
1、解救陷阱:家长替孩子解决问题;
家长们经常在两方面落入解救的陷阱,即:学业和社交。
在学业上,当孩子学习出现困难时,家长们只想着寻找快速提高成绩的方法,而不想办法解决孩子不够努力、不会计划、缺乏责任心的问题。
在社交上,孩子跟同学的关系出了问题,家长马上想方设法替孩子解决或者帮他们想办法,很少有家长引导、教会孩子掌握维持友谊的方法。
2、火速陷阱:家长火速满足孩子需求,不需要他们耐心等待;
孩子有了要求,家长们立刻就给予满足。这种做法加强了孩子对愿望即刻达成的预期,让他们不再习惯等待。
3、压力陷阱:不顾一切地推动孩子向前冲;
现代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父母们对孩子在学业上的期待也越来越高,他们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不遗余力地推着孩子向前冲。
父母们会参照“别人家的孩子”给自家孩子挑毛病,这就是压力陷阱。
4、给予陷阱:轻易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不给他们自己努力获取的机会;
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像自己当年那样,在成长过程中因为钱而留有遗憾,所以当孩子向他们表示想要某些东西时,家长就会立刻买给他们,孩子们不需要努力。
5、负罪陷阱:因为内心的负罪感或不安感,家长冲动行事。
当父母认为是自己导致孩子不高兴时,不需要孩子出口埋怨,就心生愧疚,继而落入负罪陷阱,质疑自己的决定。
我们需要识别并避开这些家长陷阱,当孩子向你求助时,不要被他的焦躁不安所迷惑,因为,想法设法满足自己的需求是孩子该干的事。
父母的职责就是设定限制,恰当地引导孩子,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思考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且告诉孩子,即使他想不出也没关系,只要他沉着冷静地面对问题,就是迈出了最关键的一步。
绕过5个家长陷阱,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02、为什么要避开家长陷阱?因为错过“突触增长期”的孩子以后需要付出成倍的汗水和艰辛。
在孩子的一生中,有个轻而易举地掌握某种本领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突触飞速增长,突触之间的连接会因外界经验而得到加强,其速度超越了任何一个发展阶段,这时的大脑,被视为学习的最佳时期。此时,某种技能被练习的次数越多,大脑在这方面的发展就越充分。
如果孩子在这个关键期没有实践经历,相关的突触就会萎缩,也就是说突触也遵循着“用进废退”的原理。当然,错过突触期的孩子以后也能学会那些技能,但要付出成倍的汗水和艰辛。
举个例子:人类大脑中有个专门掌管语言学习的区域叫“布罗卡区”,4-12岁,是这个区域的灵敏期,此时学习的语言会被大脑认为是“母语”,即能够很快被掌握并灵活运用。而错过这个语言关键期的人也能学会其他语言,但此时学习语言的过程却是漫长而痛苦的。
跟“布罗卡区”一样,如果在这个突触飞速增长的时期,父母剥夺了孩子亲身体验的机会,导致他们没有在最佳时期得到相关的锻炼,等到他们长大后,再回过头来学习这项技能时, 只能是事半功倍了。
那么,在这个学习技能的最好时期,孩子究竟错失了什么机会呢?有以下三个方面:
在社交方面,孩子丧失与他人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无法以促进积极人际关系的方式去交流;
在情感方面,孩子们因为错过一些经历,因而无法树立自信心并提高应急能力;
在神经发展方面,他们的计划组织、解决问题、制定决策能力很难有提高的机会。
在《让孩子学会思考》这本书中,作者建议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可以根据不同的年龄段,有意识去创造机会,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注意:不要因为孩子的方法不完美而纠正他们,因为会打击孩子的信心,也会挫败他们的成就感,从而导致孩子下次不愿意去尝试。
孩子的方案可以不完美,只要行得通就行,记住:要让孩子自己去承受他们的行为结果,这样才会让他们总结经验教训,以免日后重蹈覆辙。
03、怎样绕过家长陷阱,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我们知道,认知发展理论的核心,是从自身的经验和经历中学习。
1、延迟满足,让等待成为孩子的必修课。
心理医生沃尓特•米舍尓,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斯坦福棉花糖实验: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给孩子一颗棉花糖,孩子们可以选择立刻吃掉,或等待15分钟后得到两颗棉花糖,以此来做为对延迟满足能力的考量。在继续追踪这些孩子多年以后,他们发现延迟满足能力强的孩子,往往在学业表现上更好,遇到困难也不会轻易放弃。
因此,父母可以把等待融入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当孩子们不得不等待时,就有了思量自身行为、观察周围环境以及为他人考虑的时间,即有了思考的机会。如果从未体验过等待的滋味,以后孩子向成人过渡就会举步维艰,因为这是成人不可缺少的品质。等待的训练越早越好。
2、过度的日程安排让孩子错过很多宝贵的经历,从而没有决策能力。
现在的父母经常会帮孩子规划好一切,包括每天放学后的辅导课,周末的各种兴趣班,培优班等等,都安排得满满当当,却没有意识到,留给孩子一些自主时间,会让他们收获很多宝贵的经历。孩子从早上起床忙着上学开始,一直到下午放学,再到晚上很晚的睡觉时间,在这整个过程中,孩子就是除了上课就是写作业。
这种没有一点空隙的时间安排,除了让孩子被压得喘不过气,也剥夺了他们犯错以及想办法弥补过错的机会,无法让他们从不合理的时间安排中吸取经验教训,更导致了他们在面对突发事件时无法做出决断的后果。
清华附小的校长窦桂梅曾经说这样一个事例:
在学校的一次运动会上,上场前有位家长拿着瓶水,让孩子喝口水再上去,但孩子怕耽误比赛,不敢喝,在家长再三地要求下,孩子很无助地哭了,因为他不知道该往前跑,还是听家长话喝水。
这是一个典型的没有自己做过决定的孩子,平时习惯了父母的安排,所以没有自己的主见,当家长和学校的要求出现冲突时,即使是小小的一口水,他也不知道如何去做选择。对这样的孩子来说,长大以后,即使成绩优秀,也很难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有所成就。
3、让孩子有家庭责任感,意识到自己是家中一分子。
拥有良好的“社交技能”的孩子,长大后能更快融入社会,而拥有良好社交能力的人,他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能顾及周围人的感受。
那么从孩子小时起,父母就要刻意培养他们的这种能力,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和别的家庭成员没什么不同,都有分担家务的义务,在他们决定时,应该学会考虑别的家庭成员的感受。
比如:洗碗、拖地、洗红领巾、整理书橱、这类符合孩子年龄段的小劳动,可以让孩子来负责;当他们对父母提要求时,要跟父母有商有量,考虑到父母意见,不要动辙撒泼打滚来达到目的。
4、刻意创造机会,锻炼孩子独自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孩子学会思考》这本书中,作者建议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可以根据不同的年龄段,有意识去创造机会,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超市购物的时候,把购物清单交给孩子,让他们去找给你,这种独自解决问题的经历能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自豪感和责任感。
如果父母担心安全问题,可以远远地观望,但即使出现问题也不要立刻插手,观察他如何在父母出现之前解决问题。
由此可见,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们要经受得住解救他们的诱惑,让孩子们自己摸索解决之道,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可以给孩子当参谋,但不要急于提供简单易行的方案。
绕过5个家长陷阱,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结语: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西尔维亚认为:“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孩子长大后注定会与父母分离,所以父母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是在分离之间教会他们独立自主。那么,父母们应该把握好孩子的“突触增长期”,绕过这5个家长陷阱,让孩子在经历和犯错中成长,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培养出信心十足 、独立自强和勤于思考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