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应用,DDD领域设计,Service Mesh以及自动化测试

微服务(Microservices)和服务网格(Service

2019-04-17  本文已影响0人  KingOfLion

注:文章内容为摘录性文字,自己阅读的一些笔记,方便日后查看。

微服务(Microservices)

在过去的 2016 年和 2017 年,微服务技术迅猛普及,和容器技术一起成为这两年中最吸引眼球的技术热点。而以 Spring Cloud 为代表的传统侵入式开发框架,占据着微服务市场的主流地位。

微服务(Microservices)是一种架构风格,一个大型复杂软件应用由一个或多个微服务组成。系统中的各个微服务可被独立部署,各个微服务之间是松耦合的。每个微服务仅关注于完成一件任务并很好地完成该任务。在所有情况下,每个任务代表着一个小的业务能力。

形像一点来说,微服务架构就像搭积木,每个微服务都是一个零件,并使用这些零件组装出不同的形状。通俗来说,微服务架构就是把一个大系统按业务功能分解成多个职责单一的小系统,并利用简单的方法使多个小系统相互协作,组合成一个大系统。

如果学科派一点,微服务架构就是把因相同原因而变化的功能聚合到一起,而把因不同原因而变化的功能分离开,并利用轻量化机制(通常为 HTTP RESTful API)实现通信。

微服务架构 ≈ 模块化开发 + 分布式计算。

需要注意的是“微服务”与“微服务架构”是有本质区别的。“微服务”强调的是服务的大小,它关注的是某一个点。而“微服务架构”则是一种架构思想,需要从整体上对软件系统进行通盘的考虑。

微服务架构示意图:

image

常见的微服务组件及概念:

微服务架构的优点:

微服务架构的缺点:

不过,现在很多微服务的框架(比如 Spring Cloud、Dubbo)已经很好的解决了上面的问题。

资料来源:

服务网格(Service Mesh)

2017 年底,非侵入式的 Service Mesh 技术从萌芽到走向了成熟。

Service Mesh 又译作“服务网格”,作为服务间通信的基础设施层

如果用一句话来解释什么是 Service Mesh,可以将它比作是应用程序或者说微服务间的 TCP/IP,负责服务之间的网络调用、限流、熔断和监控。对于编写应用程序来说一般无须关心 TCP/IP 这一层(比如通过 HTTP 协议的 RESTful 应用),同样使用 Service Mesh 也就无须关系服务之间的那些原来是通过应用程序或者其他框架实现的事情,比如 Spring Cloud、OSS,现在只要交给 Service Mesh 就可以了。

Service Mesh 的来龙去脉:

  1. 从最原始的主机之间直接使用网线相连
  2. 网络层的出现
  3. 集成到应用程序内部的控制流
  4. 分解到应用程序外部的控制流
  5. 应用程序的中集成服务发现和断路器
  6. 出现了专门用于服务发现和断路器的软件包/库,如 Twitter 的 Finagle 和 Facebook 的 Proxygen,这时候还是集成在应用程序内部
  7. 出现了专门用于服务发现和断路器的开源软件,如 Netflix OSS、Airbnb 的 synapse 和 nerve
  8. 最后作为微服务的中间层 Service Mesh 出现

Service Mesh 有如下几个特点:

Service Mesh 架构图:

image

目前流行的 Service Mesh 开源软件有 Linkerd、Envoy 和 Istio,而最近 Buoyant(开源 Linkerd 的公司)又发布了基于 Kubernetes 的 Service Mesh 开源项目 Conduit。

Service Mesh 开源项目简介:

关于微服务和服务网格的区别,我的一些理解:微服务更像是一个服务之间的生态,专注于服务治理等方面,而服务网格更专注于服务之间的通信,以及和 DevOps 更好的结合

资料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