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水岭

2016-02-13  本文已影响0人  笨熊亦呆鱼

    今天在复习中国近代史的时候,看到笔记上导师的一条随想,“当那个曾魂牵梦绕的理想之地被达到或接近时,我们回首走过的日子,常常会惊觉,相比得到的,我们已失去了太多——人生如此,历史亦然。”我被一种熟悉的怅然若失之感狠狠击中。

     在此之前,历史于我来说只是事不关己的遥远的过去,令我眼前一亮的只有一些鲜明的人物和纠葛的关系,而一阵熏陶之后,我也会有捶胸顿足、醍醐灌顶、会心一笑和顿觉妙不可言的时刻了。对历史学的深恶痛绝和无能为力之感,对导师的畏惧之情也减少了一大半。这类感慨对去年冬天的我是难以想象的。

    回想这过去的这4个月,已跨过一道坎的我一直在小心翼翼地让自己站稳脚跟,生怕又掉回黑洞里。所幸的是,一切都朝着阳光和温暖走去。现在回忆,怅然若失也被满足喜悦所代替。我逐渐理清了许多过去的困惑,理解了自己,解开了内心的冲突,释怀了一些痛苦。而痛苦这一语词仿佛太宽泛,而显得虚假而无力了。甚至有时候自以为的痛苦实则掩盖了更深的痛苦,因为难以承受而压抑在无意识里的痛苦。

    心理老师说我有异乎常人的合理化的能力,通俗点就是朋友所说的借口大王。总能给已无法挽回的事情找一个让自己内心舒坦的理由。如果绕远路了就当减肥,如果挥霍了时间就当给大脑休息,如果被父母伤害了就是他们爱我的方式不同。一时半会想不出经典的例子,那些都是我无意识里条件反射性冒出来的东西,是一种避免痛苦的心理防御机制,所以朋友总结了一句”但是以后都不用听“,因为但是后面都是自己臆造出来安慰自己的借口。

    直面失去和错过是需要勇气的,承认曾以为的爱不是爱是需要承受力的,觉察和填补内心的漏洞是需要智慧的。因为一味的逃避和怯懦,我错过了许多人格成长、弥补漏洞的机会,幸好恰在20岁这一年,我抓住了它。

    我深以为,人格独立甚至比经济独立重要许多。只有完善自己,弥补由于童年,由于父母,由于过去种种”木已成舟“的经历所留下的洞,才能不被自己内心饥饿的小孩掌控,任由它从他人处不加选择地寻找食物。只有自己喂饱自己,才能在各种关系中自由出入而不受羁绊,勇敢地远离给予自己伤害的人,与另一个善良美好的人相遇。

    20岁,是我人生第一个自主的分水岭,从这一年开始,我看世界和自己的眼光都截然不同了。

                                                           写于2016年1月13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