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笔记之大明王朝·十一篇
周更/两篇
明仁宗在位只有十个月便死去,他的死因是一大悬案。同年1425年,其子朱瞻基继位,是为宣宗,年号宣德。
朱瞻基的统治时间并不长,只有十年,加上他父亲仁宗的一年,也只有十一年,但就是这短短的十一年,却被后世史学家公认为是堪与“文景之治”相比的“仁宣之治”,这段时期休养生息、清静养民,是中国历史上的太平盛世、黄金时代。
但祸患亦伏于此,宣宗时期的太监团体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说明朝,太监这群奇葩有必要说一说。
别以为太监好混,咔嚓一刀就行了。实际上在明朝,要想混到太监这个称呼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谓太监是指宦官的首领,不是谁都有资格称为太监的。明朝宦官的级别很多,刚进宫时只能当典簿、长随、奉御,如果表现良好,就能被升为监丞,监丞再往上升是少监,少监的顶头上司才是闻名遐迩的太监了。
有难度吧!
一个刚入宫的宦官想要出头,先要看他被分在哪个部门。如果被分在司礼监或是御马监,那就要恭喜了,努力下去光宗耀祖或是遗臭万年都是极有可能的。因为这两个部门是权力最大的太监机构,司礼监就是专门掌管内外奏章的,相当于皇帝的个人秘书,其中权力最大的两大职位是司礼监秉笔太监和司礼监掌印太监。一个的管奏章的,一个的盖印章的,是中国人一看就知道这两个职位是相当有权力的,更何况是在政府最高首脑——皇帝的身边!
这两大职位尤在掌印太监为重,因为掌印太监还兼任东厂太监,所以权倾四海,威震天下,后来的冯保、魏忠贤就是。事实上几乎所有的明朝著名太监都出自司礼监。
司礼监出监才啊!
如果没有能够进入司礼监,而是进入了御马监,那也同样是值得恭喜的,这也是个“好地方”,虽然这里出的名人没有司礼监多,但也不少,比如汪直。要说明的是,御马监不是管马的,而是管理御用兵符的,所以大家也能明白这个部门的重要性。
当然有好必有坏,万一你不幸被分到了直殿监和都知监,那就惨了。因为这两个部门名字虽好听气派,却只管一件事——清洁卫生。
闲话少说,从宣宗一朝开始,太监开始参与政治,当年朱元璋的宦官不得干政的祖训开始动摇。
但太监与皇帝的关系还有另一层深意,我们往往误解了在明朝太监与皇帝两者的关系,实际上,在明朝中后期很多自幼与太监一起长大的皇帝是把太监当成自己亲人的。换了你做皇帝,你是喜欢一个从小大到无话不说,又十分听话的玩伴,还是那些个表情严肃,经常批评、干涉自己的大臣?
至少在皇帝们看来,这些太监很好,从小陪伴他一起长大,一起玩耍,而且十分服从。
还有一点很重要!
明朝中后期的文官集团的权势已经到了十分猖狂的地步,他们不但干预朝政,批评皇帝,还监控皇帝的私生活,说三道四什么都管,虽然他们自己也干这些事儿,却不允许皇帝干(比如张居正),朱元璋废丞相,没想到来了更狠的。
于是,皇帝只剩下了一个选择——让太监去制衡大臣。如果弄清楚了这一点,我们就能明白王振、刘瑾、魏忠贤等人为何能专权了。
其实这些太监与大臣都不是问题,因为只要皇帝英明、是个雄主,一切都不是问题,但不幸的是明朝中后期开始出现政治腐败,屡出昏君,这就问题大了。
明宣宗在位十年,1435年病逝,其子朱祁镇继位,是为明英宗,年号正统。
明英宗就是之前热播的古装剧《女医明妃传》中的霍建华饰演的皇帝,从他开始,明朝皇帝就变得一个比一个奇葩了,可以说有“三个代表”——一个是顽童、一个是懒虫、一个是木匠。
而在明英宗时期,大明之殇——太监之患开始了,王振成为明朝开国以来第一个专权的司礼监大太监!他甚至把五十年前太祖皇帝朱元璋立在宫门口的——铸着“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的高大铁碑给卸了下来。当然,文武百官无人敢说、全体沉默!
放在朱元璋手里你敢?
寄语
得意而不张狂已是很难,失意却不带戾气更甚!
我做不到尽善尽美,接受您宝贵意见后或许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