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03  本文已影响0人  顾花烟

  洗漱完,喝了一口洗澡前泡的绿茶,暖暖的,淡淡的茶香,入喉。

  与茶结缘,是在小时候。家乡菜地周围,不知什么时候种了一圈茶树,一米差不多高,整齐的站在土堆上。其他的菜地上也可以见到一些茶树,我想应该是老人家种的,一般人没有什么喝茶的习惯,除了招待客人,也就是老人家无聊时,泡上一杯茶,坐在树荫底下,聊聊天,打发闲暇的时间。

  我家菜地上的茶树或许是爷爷种的,但那个时候我对爷爷已然没什么映像(我爷爷在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依稀记得的是奶奶每年都会制作一些大麻叶茶,自己喝喝,也用来招待客人。

  大概是四五月份左右,奶奶就会去采茶。家乡并不是特别适合种茶,茶叶也不是特别鲜嫩,更是没有名茶那般复杂的做法。每次要采茶,奶奶会带上我和姐姐。采茶很辛苦,背着一个大竹篓,插下带有两三片嫩绿大叶的茶心,手里抓满一把,才往腰上的竹篓里扔。十几棵茶树,采摘也是不容易。得弯腰,扒开旁边的茶树枝,去掐里边的嫩芽。没没我都是干了一会儿就偷懒,要不蹲着抠蚂蚁洞,要不就在茶树枝里头扒来扒去找鸟窝、摸鸟蛋,或者是趴在茶树根上找茶树菇。茶树菇是种美味的菌子,茶树底下并不多,有时运气好能扯个四五朵,加上一点鲜肉沫,刚好能弄个汤,十分地鲜美。若是能碰到拳头大的菌子,定会把一家人都乐坏。茶树菇可是个好东西,营养价值高。

  一般采完茶叶需要一个上午,所以奶奶都是在下午做茶的。采完茶回家,吃了一顿美味的饭,就开始做茶。烧一大炉子水,水滚开,冒出白气,便把茶叶通通倒入锅子里,用大锅铲搅拌。煮茶也是个技术活,时间得要掌握好。太久了,茶叶就不是嫩绿的了,会变黄,就像炒青菜一样。煮的时间不长,茶叶的涩味就不能很好的去除。奶奶很有经验,每次差不多的时候就会把茶叶去水捞出来,放在大木盆里,然后趁热揉茶,把茶叶聚起来,揉成球形,然后再盆里边滚边揉,把叶子里头苦涩的汁水揉压出来。看到奶奶熟练的动作我也很感兴趣,不过每次都因为茶叶太烫不敢碰以及力气太小被嫌弃。趁热揉压,大概揉压到茶叶冷却到常温,就可以不用揉了,改为挤压。抓上一大把茶叶,放在手心里,两手合拢,用力挤压,把汁水挤到桶里,然后一甩,把手里的茶叶均匀的撒在早已铺在太阳底下的竹垫子里,接着挤压下一把茶。挤压的力度不够,水分就不能很好的排出去,晒干茶叶也会要比较久的时间。

  奶奶挤压的茶,一个大太阳的下午就能晒干,用一个很大的编织袋装起来,封口,放在干燥的地方,就能保藏很久。冬天天冷了,泡上一杯大麻叶茶,抱着坐在火炉旁,很暖和,很美好。

  后来,菜地没了,茶树没了,奶奶也没了。家里也没有人做茶了。不过奶奶做的茶还剩下许多,现如今家里还有一些陈茶。

  后来长大了一些,看到电视上茶叶的生产,也很想自己试试,当然了,是偷偷地在父母眼皮子底下试。那时候看到一种茶叶――毛尖,觉得很棒,就想自己也动手试一试。然后就在某天,偷偷的去一个没人管的茶树上(经常看到虫子吃叶子),掐茶尖。只有半米高的茶树,没人打理,只能插到一把茶尖。然后我偷偷地洗干净,用一个干净的小袋子装着,趁家里煮饭的时候偷偷把袋子放到饭里头,蒸煮了十几分钟,然后时间过头了,茶尖有些发黄(好像那次晚饭煮了好久才熟,因为我把袋子口放在盖子外面,然后一直跑气,不利于饭熟)。

  后来,我就偷偷地把茶叶放在一个闲置的房间里面,一个个放在干净的木板上,等待自然风干。记得没用多久,茶尖就干了,然后在收藏的过程了弄丢了,我也没喝上自己做的茶。

  现在想想,还好是弄丢了,我那个时候都不记得要把汁水挤压出来,估计成品很难喝,苦涩的吧。

  后来啊,因为某些原因,更加了解了茶,知道制作过程,知道泡茶的方式,知道评判的方式,也知道了奶奶制作的茶是最下等的,不过在我看来,味道独特呢!现在,喝不到大麻叶茶了,也没办法像小时候那样做茶了。茶,留在了过去,留在了心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