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的感情生活
1919 年2 月14 日,情人节,爱因斯坦和米列娃取得了离婚判决书,约定爱因斯坦将来的诺贝尔奖金归米列娃。后来,可怜的米列娃在苏黎世度过了她郁郁寡欢的余生,于1948 年去世。
1919 年6 月2 日,在艾尔莎家的敦促下,爱因斯坦和艾尔莎结婚。这里当然有感恩的成分。他们的新家在艾尔莎居住的哈伯兰大街五号。
这一年,爱因斯坦40 岁,艾尔莎43 岁。小爱变成了老爱。爱因斯坦和艾尔莎之间没有激情、没有浪漫,也没有思想共鸣,只是两个人相互信任、相互依赖、各取所需、各得其所。事实证明,这种婚姻也没什么不好。
从最初全凭感觉的浪漫,到寻找共同语言的成长,再到现实需要的成熟,爱因斯坦的爱情三部曲经历了每个人走过的寻常之路。不寻常的是,他离了一次婚。
婚后,爱因斯坦稀里糊涂、乱糟糟的家庭生活终结了。
艾尔莎虽然不懂科学,但很能干:说得一口好法语,英语也相当流利,管理资金、料理家务、照顾爱因斯坦,样样拿手。可以说,她一人担任起了爱因斯坦妻子和母亲两个角色。而且,这些家庭琐碎的事务,并没有把她变成一个短见庸俗的主妇—在外面,她虽然有时表现得有些虚伪,但总的来说, 还是能做到落落大方的。更难能可贵的是,她始终保持着那种“颇具自知之明的幽默感”。
1922 年10 月,艾尔莎陪爱因斯坦去亚洲做了一次长达6 个月的巡游。
到了巴勒斯坦,爱因斯坦夫妇受到了英国国宾礼欢迎(当时的巴勒斯坦是英国的殖民地),这是国家元首的待遇,后来,喜欢热闹、酷爱社交的艾尔莎也被英国仪式搞得心力交瘁,开始躲那些没完没了的聚会了,她抱怨:“如果我丈夫不守礼仪,人们会说因为他是天才;但换了是我,却是因为没文化。”
不过,艾尔莎十分乐意担任这个角色,爱因斯坦的吃穿住行,都不用自己操心了。
她只需远远看一眼老爱的眼睛,就知道他是不是正在思考,该不该打扰他,在她的照顾下,爱因斯坦有了更多的时间来胡思乱想。这一切让艾尔莎感到满足:“上帝给了他那么多美妙的东西,就算他精力不济,生活困难,我还是觉得他很棒。”
艾尔莎不懂物理,对爱因斯坦的工作内容既不过问,也无兴趣。爱因斯坦曾尝试向她解释相对论,但她听不懂。他们在美国巡讲时,有人问艾尔莎懂不懂相对论,艾尔莎答:“我不懂,虽然他跟我解释过很多次, 但这对我的幸福不是必需的。”
卓别林在1931 年见到过艾尔莎,后来对她进行过描述,说她热情,精力充沛,成为伟人的妻子她感到很自豪, 对这一点她很坦率,毫不隐瞒。
一次,大概是受了某种刺激,她对老爱抱怨说:“难道你就不能跟我谈点儿你的工作吗?人家谈起你的工作头头是道,而我对它一窍不通,那显得我多笨呀!”老爱想来想去,也不知道怎样才能让老婆有能力与人家侃物理。最后,他眉开眼笑地说:“以后你就这样说,你什么都知道,但是打死也不能说,因为这是个秘密。”
然而,舒适、安稳的生活环境并没有让爱因斯坦幸福得像花儿一样,他内心深处仍然感到孤独,挥之不去的孤独。朋友们觉得爱因斯坦和艾尔莎并不亲密,他俩看起来不像是一对有默契的夫妻。实际上,他俩完全不是一类人。
艾尔莎很时髦,喜欢交际,很看重社会地位和别人的舆论,但爱因斯坦则完全相反。
一次,爱因斯坦出席了一次为他举办的正式宴会,与会者都盛装出席。男士一律打领带,女士一律穿裸肩礼服。爱因斯坦宴罢归来,因感冒憋在家里的艾尔莎急忙打听宴会的情形。于是,爱因斯坦告诉她,出席宴会的有哪些著名的科学家。
艾尔莎打断道:“不要管那些,你告诉我太太们穿的什么衣服?”
“这个真不知道,”爱因斯坦认真地回答,“从桌子以上的部分看, 她们基本没穿什么。而桌子以下的那部分,我没敢偷看。”
虽然老爱和艾尔莎没什么共同语言,但总的来说,他们的婚姻生活过得还挺和睦,有一天,一位老朋友来爱因斯坦家闲聊,问道:“你和艾尔莎从不吵架,有什么秘诀吗?”
老爱含笑答曰:“自从结婚以来, 我们始终坚持一项原则:家中大事由我决定,小事由她做主,各司其职, 无须争吵。”想了一会儿,他又说:“不过回想起来,我们过了这么多年, 家中居然从未发生过什么大事。”这个段子耳熟吧?爱因斯坦的原创。
不管怎样,艾尔莎给爱因斯坦的爱是慈母式的,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睡觉,甚至每天抽多少烟,艾尔莎都安排得井井有条。
老爱虽然穷过,但对钱这东西始终没什么概念。单独出门时,艾尔莎总会在他兜里放少量零用钱,倒不是她抠门,而是她清楚,如果给多了,老爱会把兜里的钱全掏给在路上碰到的第一个乞丐。
艾尔莎不仅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顾爱因斯坦,使他摆脱家庭琐事的羁绊,还在思想上、精神上、行动上给予他充分的自由,甚至允许他有婚姻以外的女人(据说每次只允许有一个,多了,她也会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这让老爱有更多的空间去思考,从而创造了伟大的科学成果,也创造了丰富的浪漫故事。
在艾尔莎面前,爱因斯坦对他与情人的关系毫不隐瞒。
老爱的继女玛戈特有个朋友,名叫米卡诺维奇,是德国的社会名流,比老爱小15 岁,但她见到爱因斯坦后,立即被老爱的魅力秒杀,开始疯狂地追求老爱。
后来纳粹追杀老爱,老爱逃到英国,米卡诺维奇居然追到了英国。纳粹的职业杀手都没追到,居然被她追到了。真是爱之深、追之切啊!
但稀奇的是,老爱居然在给艾尔莎的信中这样描述米卡诺维奇:“M 小姐始终按照基督教和犹太教的道德规范行事,她只做对己有益、对人无害的事,不做于己无趣、于人有害的事。所以,她和我走在了一起, 而没向你透露一个字。这样的行为应该无可指责吧?”
他对继女玛戈特也不隐瞒,在1931 年5 月8 日的信中,他告诉玛戈特:“这次给你写信,是因为你是家中最理智的成员,你妈妈艾尔莎已经发狂了。米卡诺维奇此前的确跟随我到了英国,她对我的追求狂热得要失控了。但是,我要说明,首先我无法阻止这件事;其次,等我见到她,我会让她立刻消失。在所有的女人里,我现在最喜欢的莫过于L 夫人了,她可爱而又不惹人心烦。”这还不算,老爱还曾请玛戈特替他给情人玛格丽塔传信。
老爱花心是花心,但他的底线很明确,那就是丝毫不能影响他的工作。
每当感觉他与情人的关系变得正式、严肃起来时,他会立即撤退, 回到自己的世界。这看起来很自私、很绝情,但从另一个角度想想,这又何尝不是对双方的一种保护呢?不撤退,难道娶回家不成?再看看他因为没有沉迷私情而作出的贡献,大家还能说些什么呢?
总之,这码事,做,很多人都在做;但说,不管咋说,都不好听。
《爱因斯坦• 毕加索》的作者阿瑟• 米勒说,“爱因斯坦对女人的态度,是他那个时代非常典型的。”他喜欢女性,也喜欢活在女人堆里, 但也仅止于此,他的首要目标还是科学。任何事只要影响这一目标,他就会立即停止。
曾为爱因斯坦设计别墅的建筑师康拉德• 瓦赫斯曼说,爱因斯坦对女性就像“磁铁对铁屑”那样具有强大的吸引力。那些女人大多把他当作崇拜和宠爱的对象。
托妮• 门德尔,一个与老爱年龄相仿的迷人富婆,常约老爱相会,她在河边有座别墅,老爱常在她那儿逗留;埃斯德拉• 卡曾埃伦伯根,另一个美丽的富婆,也常常豪车接送爱因斯坦,城里乡下的到处疯;玛格丽特• 伦巴赫,一个年轻漂亮的金发女子,每周都来拜访老爱,还常常烤好老爱最喜欢吃的糕点带来。
爱因斯坦对女性的吸引力不仅来自于他的名声。年富力强时,他确实魅力四射。
他48 岁那年还被同代人赞不绝口:“他给人最强烈的印象就是他惊人的青春活力,他是那样浪漫,很容易让人想起年轻时的贝多芬。他常常纵声大笑,像个学生。”
老爱经常收到追求他的信件和鲜花。就连带着艾尔莎一起露面时, 老爱也常常被女粉丝们包围着,她们视艾尔莎如空气,争先恐后地接近老爱。有位女士甚至直截了当地对艾尔莎说:“我能和爱因斯坦教授谈几分钟话吗?”公然要求和爱因斯坦单独见面。
八卦了老爱这么多情爱生活,我们先告一段落,来看些与爱情无关的事,以免大家误以为老爱与女性之间只有情爱关系。
其实,作为一个男人,他对待女性和多数普通男人一样。不同之处有三点:他被很多女人追,他能及时刹车,他更富有同情心。
1928 年,高高瘦瘦、聪明能干的海伦• 杜卡斯成了爱因斯坦的秘书。
她一生非常尊敬老爱,一直为他工作到最后。爱因斯坦这样评价杜卡斯:“我忠实的助手。没有她就不会有人知道我还活着,因为我所有的信都是她写的。”
作为秘书,杜卡斯见证了爱因斯坦生命中的更多细节。一个老太太冲过警戒线,按住爱因斯坦的手说“现在我可以平静地死去了”;当又聋又瞎的海伦• 凯勒用手“看”爱因斯坦的脸时,老爱眼里泪光闪闪……
后来,海伦• 杜卡斯和玛戈特还严格执行医生的命令,控制爱因斯坦抽烟,爱因斯坦无计可施,有时去朋友家讨点儿烟抽,有时甚至会捡路边的烟头,老爱的故友埃立克• 卡勒的妻子艾丽斯• 卡勒回忆起这事, 说老爱“够可怜的”。
作者简介:刘继军,生于南方,扎根东北,喜欢读书、写作、画画,曾在省市级媒体上发表各类豆腐块80余篇,有一项个人发明专利。对大自然充满好奇,有真相癖,喜欢独自胡思乱想,热爱自然科学类读物。
本文摘自《爱因斯坦:想象颠覆世界》,汇智博达出品,标题为编者所加,转载请私信联系我们取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