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外部评价并不影响妈妈爱你们
对小宝贝的喜爱,是情不自禁,是发自肺腑的。
在家的长辈或是出门玩,熟悉的哥哥姐姐、叔叔阿姨、爷爷奶奶,都忍不住握握我家小闺女的手、摸摸她的头、捏捏她的小脸蛋儿……
提到握手,特别是上了年纪的长辈,根据闺女的互动,都会做出一番评价。
家中的长辈是如是说,这闺女厉害,将来的东西会紧,我们是享不了她的福咯,妈妈天天带你这么辛苦,以后可要对妈妈多拿孝心出来……
在外面的长辈如是说,这闺女手紧着呢,是个顾家、发家的人,日后哪家娶了她,那是有福气咯……
同样一件事,老一辈同样的观点,角度不同,优劣势完全转变。我暂且对这种观点不去评价,手紧代表小气?我没有大数据也不是儿童行为的专家,对此观点仅仅只能保持开放的态度。
对于此事我直观的感受是:孩子是带着自己特有的属性来到人世间的,所有的劣势只是没有放对地方的优势。
同样一个孩子,在她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的时候,我们无条件喜爱他们。而当他们自我渐渐显现的时候,也就是没有那么听话、那么依赖大人的时候,孩子在大人眼里变成了调皮捣蛋的孩子,连狗都嫌弃,这是为什么?
龙生九子各不相同龙生九子,各不相同。龙,是中国的“图腾”,在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龙生有九子,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比喻同胞兄弟品质、爱好各不相同。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成人固有的对于成功的评判标准,放在孩子身上是不适用的。
婴儿刚来到这个世界时,没有能力为自己做任何事情。刚出生的婴儿,模样也不是很漂亮——皮肤皱皱的、红红的,五官也比较平,看不出长大会是什么样。他是否聪明,将来会不会优秀、成功……通通不知道。所以这个时候的孩子,几乎什么条件都不具备,单单因为他是你的孩子,你就能够无条件接纳他。
而孩子到了学龄期,你会逐渐把视线转移到孩子的缺点上面。比如孩子不懂礼貌,见到人不愿意打招呼;孩子自私,东西不愿意分享;孩子不讲卫生,不愿意洗漱;孩子好动,喜欢打别的小朋友……
家长为此苦恼不已,各种手段上线,哄骗、讲道理、奖励、挖苦、呵斥、 奚落、甚至体罚,可家长最终无奈发现,问题总也解决不完……
我提倡接纳孩子的问题,但是接纳不等于放任不管,而是接纳孩子的现状,再着眼未来去逐渐改变。
我们需要信任孩子,但也要知道并不是信任了孩子,孩子就一定值得信任,有时孩子经不住诱惑、管不住自己也是正常的。
我们需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和要求,但是如果能结合父母的经验和智慧会更好。
放对地方劣势变优势婆婆发来同事孙子的视频,看,人家孩子多优秀,每天练习打击乐,要不咱也送去学吧。
我们成人也经常立各种各样的志,看到别人自律练出马甲线,于是信誓旦旦地办理了健身卡,年底一盘算,去的次数却屈指可数。看到别人自律练瑜伽,身材曲线美丽动人,于是海誓山盟地去学习瑜伽,最终不知道何时放弃了。
我们成年人尚且如此,怎样要求自己的孩子成为别人家的孩子?
接纳孩子,欣赏他们的优点,了解他们的缺点,在原则问题上坚持约束他们,父母检视自己的行为,希望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自己就要扪心自问,自己是否做到,是否成为好的榜样。
跟风似的报各种兴趣班,我比较不认同,我倾向于结合孩子的性格特点,有针对性的培养孩子的兴趣,再引导孩子坚持做好。
时间对谁都是公平的,不会因为你有权而多给你一秒;也不会因为你有钱而多给你一分;更不会你跟它熟悉而多给你一时。
把时间用在哪,你的收获将在哪。
孩子,妈妈无条件接纳你们,陪着你们成长、探索,如果你们对什么展现兴趣,妈妈愿意和你们一起去接触,了解后兴趣不减,妈妈愿意整合所有资源,让你们去学习,为了让你们坚持,妈妈首先要做到坚持自己的兴趣。
我始终相信:缺点放对地方,也会成为优势。当然我会正面管教,首先让你们成为有品格的人。我欣赏你们,接纳你们,管教你们,陪着你们慢慢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