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开始练字
文|队长
图片来自网络从小我的字就是野蛮生长,没正儿八经练过,认真写的时候能看清,不认真的时候事后自己都可能不知道写的啥。
从去年9月开始重新练习硬笔书法,每天25分钟,工作日就从中午休息时间里抽,中间实在事情冲突,停了累计20天左右,到今天差不多130天。
也不是个小结,也远没到小结的时候,只是今天清理旧物的时候,翻出来学生时代的一些信件有感而发,忍不住说两句。
这些信的主人各不相同,也早已散落天涯,杳无音信,但是文字却永远定格住了时间、音容、情感。
饶有兴致,拿出几封看了看,靠在床头,伸展开泛黄的信纸,当手写的字迹扑面而来的时候,好像那个人也跃然纸上,和你娓娓道来。
这和看邮件、信息是完全不同的感觉,手写的字迹就是一个人具象的延伸,我不深谙书法,但也仿佛能从提笔、顿笔、出锋中感受到气息和灵性。
理所当然就会想到,我曾经手写寄出的那些信件如果幸存于世,它们的主人收拾旧物时,翻出来看到那狷狂的字迹,估计该皱眉头吧。
现在都是电脑办公,从性价比的现实角度看,把名字好好练练就够了。但生活中你逃不开手写,除了写信,有时候一些小细节还真挺尴尬。比如众目睽睽之下你登记填表,办公文件你签署意见,再往大了说,到了一定级别的领导,让你现场提个词,总不能找人代笔吧。
刚开始练字,也认真思考了一些意义作为内驱力:
自己思考的意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觉得这些都不算最重要的,特别是最近读了《曾国藩家书》,深刻感受到道德修养、人格风范通过力透纸背的一笔一划,深深扎入后辈心灵的力量。
曾国藩家书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梁启超,留下的家书大约在2000封以上,占其著作总量的十分之一还多。他通过书信传递对孩子们的情谊,注重他们的知识训练,和他们平等地讨论国家大事、人生哲学,使九个子女个个成才,还有三个是国家级院士:梁思成(建筑)、梁思永(考古)、梁思礼(火箭)。
前阵子在北京上课的时候,有个老师在课堂上说了个小事我印象非常深。他说从结婚到现在,他一直保持着在重要节日都会给自己的妻子写一封信的习惯,10多年来从未间断。可以想象,当这些信件一封封累积起来,他的妻子捧在怀里,日后一封封展信阅读,那种厚实确切的幸福感,黄金相比也显得一文不值。
我练字,应该是为这三类人吧:
恩人、爱人、后人。
用最传统最厚重的方式,传递最真挚最朴素的情感。
那我也该做最充分、最认真的准备。
是以练字。
队长碎碎念:爱,不是一个名词,是一个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