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的艺术(六)

2021-07-27  本文已影响0人  花间星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表达不够精确的状况。有些人只是针对字面意义或者文章标题就做出简单粗暴的判断。如同大数据中机器随机识别的内容仅根据关键词或某些简单的点就给出人设。如果稍微综合考量一下就可以很明显地意识到其中的错漏。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很容易忽略那些隐藏前提的论证,只是简单地相信刷到的各种信息。

媒体对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特别是对缺乏思考能力的青少年来说。经常会碰到让人义愤填膺的消息,孩子很难判断真伪,作为家长就有义务告诉他们无论真相究竟是什么,我们都可以更多纬度地去观察考量,尽可能的给出客观评价。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如果存在都有原因,无论在我们眼中是否公平合理,都只是代表着一方面的价值判断。

思考者应该更加善于用口头或者书面语言来表达自己。如果不能做到,那就要锻炼自己的这方面技巧。当一个观点受到挑战或者遇到激烈的反对时,可能反而是一件好事。这意味着这一观点突破了传统,具有创新性或者建设性。所以无需太急于反驳别人的否定,先要搞清楚受众及被拒的原因。人会有说服别人的本能,但我们更需要清晰自己说服别人的目的和意义。

现在很多人对待问题的习惯是不求甚解。的确人云亦云是一种更加安全的思考模式,但如果大家都这样,社会也无法进步。有先见之明的人在做出成绩之前一定会忍受别人的不理解,嘲弄,甚至负面打压。成千上万的例子告诉我们,每一个伟大的想法都是从开始的磕磕碰碰,跌跌撞撞地发展起来了,也许正如钻石要经过复杂的切割和打磨才能熠熠生辉,我们的想法也一样,所以不要否定自己。从行动开始,哪怕试错也是有积极价值的。

经常展开与自己的对话,在脑海中模拟细化自己的观点,让其在逻辑上更加合理清晰。当我们非常投入自己的想象时,就会发现高速运转的头脑赋予我们的惊人能量。不过在这一过程中要做到协调统一,不要由于充满创意和活力的发散性思维使问题变得复杂凌乱。在记录和梳理的过程中将观点按照重要性程度排序,力求在强调重点同时,让论证更具体有说服力。

《思考的艺术》一书购于2013年,当时有位心理学的老师给了我一些关于孩子教育的忠告。最初这本书因为太枯燥读不进去,被作为枕边书安眠用,后来因为写文需要精读两遍后受益匪浅。最近重读,依旧很有收获。书中的题目和分享案例都是很好的训练功课。其实生活中不断出现的问题仔细分析会发现很多缘于自己的思维惯性。以前常听到“性格即命运”这句话,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有体会。不过去年听了不少大师课,也让自己考虑问题时会有意识地多些角度和纬度,慢慢会发现面对选择时不必太纠结,殊途同归,未来只有一个终点,能否看到风景都缘于心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