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

海子《黑夜的献诗》全文怎么理解?

2017-11-14  本文已影响725人  诗之源

海子《黑夜的献诗》全文怎么理解?

何人斯

来源:知乎

读这首诗,总能感到一股孤寂悲怆的气氛氤氲在字里行间。行文到最后总感觉有种突破的挣扎,和空洞洞的失落感。阅读文字的时候我老是情不自禁的联想到圣经里摩西给法老王释梦的故事。总感觉文字有所指,有所背负,却又抓不住说不出。

在理解这首诗之前,还有两首诗要提在这里:《献诗》、《最后一夜和第一日的献诗》和《黑夜的献诗》,这三首可以说是海子的黑夜献诗三部曲。“黑夜”是海子诗歌的重要意象之一,这三首献给黑夜的诗歌都成诗于1989年,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海子死于1989年3月。《最后一夜和第一日的献诗》写与1989年1月下旬,《黑夜的献诗》写于1989年2月初,都是海子自杀前一两个月的作品。看《黑夜的献诗》这首诗(只说点我知道的部分)黑夜从大地上升起遮住了光明的天空丰收后荒凉的大地黑夜从你内部上升在海子的其他诗歌中,也常提到黑夜夜色中我有三次受难:流浪、爱情、生存在春天,野蛮而复仇的海子就剩这一个,最后一个这是黑夜的儿子,沉浸于冬天,倾心死亡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我借此火得度一生的茫茫黑夜“黑夜”对海子而言既是“受难”,也是幸福,你说在诗中感受到《圣经》的气息,这是很有道理的。什么样的人即使受难也觉得幸福?耶稣。耶稣因着神的使命,来到人间受难,替世人赎罪,那么海子呢?做一个诗人,你必须热爱人类的秘密,在神圣的黑夜中走遍大地,热爱人类的痛苦和幸福,忍受那些必须忍受的,歌唱那些必须歌唱的。这是海子在《我热爱的诗人——荷尔德林》中所写,海子非常推崇荷尔德林。作为一名诗人,海子走在黑夜,忍受黑夜,却也享受黑夜,诗歌的道路布满荆棘,海子走在其中,痛苦的歌唱,将诗歌嵌进自己的生命,也将黑夜嵌进自己的生命。在海子的诗歌里“土地”也是其常用的意象之一,是其精神栖息处。土地种粮食,粮食是生存的必需品,生存是夜色中的受难,在这首诗中,海子将黑夜与大地紧密相连,人类带走了粮食,把空虚和荒凉留给大地。你从远方来,我到远方去遥远的路程经过这里天空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又见海子特有意象——远方,”远方“是海子的精神家园,然而这个家园在何处、什么样,海子自己也并不清楚。作为精神家园,它承载幸福,却又蕴涵残酷(“远方只有死亡凝聚的野花一片”、“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你来,我去,这是一种相遇后的错过,回顾海子的一生,他的爱情总是充满错过和不幸。“远方”是家园,“你”背道而驰,我却一心追寻。而对于“天空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一句我并不了解,只知道《荷尔德林的阐释》一书中有一篇《荷尔德林的大地和天空》,不知道这两个“天空”是否有相近之处,我只知道“天空”意味着神明、神性,对其他的并不了解,有知道的朋友可以来解答一下。黑雨滴一样的鸟群从黄昏飞入黑,黑夜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黑雨滴一样的鸟群”一句有人认为跟梵高《麦田上的群鸦》一画有关,我认为是有道理的,因为海子很喜欢梵高,他在诗中称其为“瘦哥哥”;“黑夜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一句我同样不甚了解,就不做解答了题主说海子的诗歌读起来孤寂悲怆,这很正常,海子的诗歌总见悲情,“死亡”一词在他的诗作中频繁出现,诗人西川评价海子时说“海子是一个有自杀情结的人”。海子后期的诗歌带着很浓厚的宗教色彩,对此题主已经有所感受,他在自杀时将一本《圣经》带在身边,然后像个艺术家一样壮烈赴死,这种死亡带着劈裂式的疼痛,像他的诗歌一样在这贫困的时代,诗人何为? 可是,你却说,诗人是酒神的神圣祭司 在神圣的黑夜中,他走遍大地。 ————荷尔德林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海子《黑夜的献诗》全文怎么理解?

作者:右耳

来源:知乎

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2月出生于安徽省安庆市。是中国当代诗歌史上一位极其重要的领军人,一位饱含抒情的理想主义者,一位将生命融于诗献于诗的歌者。著名文艺评论家李震说“80年代就是诗歌的时代,海子死后,中国诗歌的先锋性不复存在,诗歌神性的年代结束,泛娱乐和诗歌娱乐化时代到来”。由此可见李震对于海子的评价非常之高,认为海子作为中国当代先锋诗歌的代表,在中国当代诗歌史上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如果细品海子的诗歌可以发现其具有明显的色彩性,并且部分抒情诗歌画面感极强。在《五月的麦地》里仿佛迎面吹来一股清新的稻香,看的是一片金灿灿成熟的麦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则呈现给读者一片静谧的蓝,让读者不由自主地将春暖花开,百花齐放的场景给想象和勾勒出来。      而《黑夜的献诗》则开篇点题,将色彩浓墨挥洒于“黑”色,“黑夜从大地上升起,遮住了光明的天空”。在这里,海子有意的用有趣的“文字陷阱”蒙蔽了读者,让读者一进入诗歌就感受到了“黑”。自然,黑夜就是“黑”的。但是请注意,“黑夜”还有月亮,还有繁星。海子巧妙的“避开了”这些具有“色彩感的”意象,只留下黑。诗中一共出现了六处“黑”:(“黑”夜从大地上升起 、“黑”夜从你内部升起 、稻谷堆在“黑”暗的谷仓 、谷仓中太“黑”暗、从黄昏飞入“黑”夜 、“黑”夜一无所有。)有部分学者认为本诗中关于“黑”的建造是向梵高致敬,尤其是诗中一句“黑雨滴一样的鸟群,从黄昏飞入黑夜。”就是对梵高作品《麦田上的乌鸦》的再现。      冷色调的“黑”奠定了本诗灰暗、阴冷的基调。让我们再次回到标题《黑夜的献诗》为什么是“献”?为什么不能换成“黑夜的赋诗”,或是“黑夜的赠诗”。这就类似于王之涣的“更上一层楼”,与“再上一层楼”,仅仅一字之差,就会让整句的意思变味。“献”字是什么意思呢?献身、奉献、献出生命。相对于“赋”和“赠”所蕴含的情绪明显更深沉也更热烈。并且“献”带有一种从下到上的意味,“黑夜的献诗”是献给黑夜的诗,表示作者对黑夜是以一种仰慕的姿态,一种是毫无保留的献身精神。      下面来介绍一下《黑夜的献诗》的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与1898年2月初,而海子于1989年3月在在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年仅25岁。由此可见,《黑夜的献诗》是海子临死前最后吐露的真言。海子去山海关时带了四本书:《圣经》,梭罗的《瓦尔登湖》,海雅达尔的《孤筏重洋》和《康拉德小说选》。在这四本书中,最为重要的无疑是《圣经》,可以说,海子后期的许多诗歌的灵感和意境都是来源于《圣经》的。《圣经》作为基督教的思想经典,非常强调关于“主”的概念,基督教徒们信仰上帝,也就是“耶稣”。他们希望通过灵魂的救赎死后能登上天堂。    “生命在他里头,这生命就是人的光。光照在黑暗里,黑暗却不接受光。”这是基督教神学思想的核心,这里的“光”指的是耶稣基督,“生命”指得是永生——战胜死亡,获得真理。让我们结合这句话再回过头来看海子的诗,第一节:“黑夜从大地上升起,遮住了光明的天空。丰收后荒凉的大地,黑夜从你的内部升起。”我们头顶天、脚踩地的生活着,天空赐予我们光明、雨水和温暖,大地奉献给我们收成和粮食。而此时,我们赖以生存的大地内部却升起了黑暗,不仅如此,黑暗还遮挡住了天空的光明,天地万物一片混沌。由此可见,海子眼中的世界一片灰暗,也可能成为他一个月后自杀的原因。      “丰收”本来是一件喜气洋洋的事,到处硕果累累、瓜果飘香。但是海子却将“丰收”与“荒凉”捆绑在一起。也许丰收之后,人们把收成取走,所以大地上光秃秃的,终究是有些荒凉,这情有可原。那么谷仓中堆满了粮食总该是热闹的吧,并不!“稻谷堆在黑暗的谷仓,谷仓中太黑暗,太寂静,太丰收,也太荒凉。我在丰收中看到了阎王的眼睛”。看海子的描述,谷仓竟比大地还可怕。      基督徒们认为,只有诚心祷告,一切困难上帝都会帮你解决。可是,海子踏尽天涯红尘,回首发现,原来“天空一无所有,黑夜也一无所有”既然天空和黑夜都一无所有,那么“为何给我安慰。”可是远方还是要走,“你从远方来,我到远方去”这位承载着梦和远方的诗人,又要继续赶路,依旧要“放声歌唱”,如果你认为这里的海子会像苏轼那样豁达通透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话就错了。《黑夜的献诗》最后一句埋下了一个伏笔,“大风刮过山岗,上面是无边的天空。”天空是一无所有的,是给不了安慰得不到救赎的。所以黑夜还是会来,那么痛苦就会依旧存在,因因果果,一直循环,无边无际,不会停息......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