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业刚需,不过是对主业难产的变相逃避
“副业刚需”这一网络流行语逐渐成为现代年轻人的现状,搞副业似乎成了30岁后成年人该有的自觉,每个人都在想方设法找到自己的“plan B”。
众所周知的是,当副业收入超出主业收入数倍以上,并且时间投入成为收入增长的最大障碍时,就该果断辞职变副为主,走上职业快车道。
被忽略的是,更多的副业收入状况并不乐观,多数是占据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变现甚微,还耽误了主业,陷入更深的迷茫和自我怀疑。
更可怕的是,很多所谓副业刚需者是判断主业升职加薪无望后,不愿再投入更多心力,又不甘心真正躺平,而给自己主业失败找的一个合理化出口,旨在安慰自己,迷惑他人。
在副业刚需的画皮下,有多少人白天上班心不在焉,口口声声志不在此,晚上回家热情消磨殆尽,难以重振旗鼓,终日沉迷消遣娱乐,幻想回血后回炉再造,却抵不过懒惰本性一拖再拖。
主业不抱希望,副业没有积累,自身没有专长,可想而知,职场之旅必然举步维艰,潦倒失意也是在所难免。
况且,多数的副业成功者其实早在主业上也是可圈可点,即使转换赛道也与主业的底层逻辑和技能相通,只是另辟蹊径,而非毫不相关。若没有在主业几年、十几年的耕耘积累,又怎会练就过硬技能,顺利平行迁移。
副业缺乏强制机制,没有考核指标,初期全凭自觉自律,本就是反人性的,若再没有正向反馈,能坚持下来的人便少之又少,成功者更是凤毛麟角。
因此,真正的副业刚需应该是在主业优异的基础上拓宽渠道,而非主业不及格的基础上转行换业。
深耕几年的主业都达不到及格,你凭什么有勇气用自己的兴趣来挑战别人的专业?不过是对主业难产的变相逃避罢了。
勇敢的打工人,与其幻想下班后20%的精力提升自己80%的财富,不如先千方百计提升主营业务技能,将自己80%的时间押注作为凝结思考、宣传布道的主战场。用另外20%的时间进行价值投资,利用杠杆,实现财富增值翻倍。
运动打卡:

晨跑影响家人休息,遭到不满,立刻调整为下班后跑步。
虽然你想做一件事时,没有全世界为你让路,但是,只要想做总能想到办法。
今天是持续运动第10/500天。 今天是5:30早起第63/50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