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限践行感悟
践行界限的自我突破,倾听自己、共情自己、划清界限、立稳自己、我信息表达
当我当下有情绪的时候我需要做的是接纳自己的情绪感受,看见自己的情绪感受允许自己的情绪感受,接纳自己的情绪感悟,告诉我自己已经做到当下能够做到的最好了接纳当下此时的自己,深深地爱与接纳此时当下的自己。
我看见了自己的模式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会忽略当下自己的情绪感受,我的目标是与先生沟通在沟通的过程中我需要去倾听对方肯定对方的想法肯定对方的感受,提高对方的价值感,让对方感受到我很重视他。然后表达我的需求我需要的支持的点。达成合作。
而我与先生上次的沟通让我看见了我在表达自己的想法观点,我试图想要说服他来认可肯定我的想法和观点,而他体会到的是我不重视她的想法和他的感受甚至会觉得我不信任他们,我一直在否定他们的想法。
这让我很惊讶,我只是在表达自己而已,并非不信任你或者并非想要否定你的想法和感受。
这里的界限是无论如何的我想把自己表达情绪,在表达的过程中如果我有情绪那么我负责自己的情绪,我体会到愤怒、郁闷、委屈困惑,不被理解这是我的感受我需要为自己感受负责。我期待对方能够接纳我认同我,而对方也渴望被接纳渴望被认同所以我们就无法把沟通进行下去。
在与分部伙伴中我仍然是想把自己表达清晰表明自己的立场而已,当时伙伴收到的是我忽视她不尊重他或者是信任他或者是认同她的价值和她的不重要感,这是他的体验。这是他的经历和她的感受,她从我的表达中体会到了这个点那是她自己需要为自己负责的地方而不是需要我为她负责的地方。
我的表达给你带来:情绪,她人的感受,她经历的和体验的这些都是属于她自己需要负责的地方。而不是我需要负责的地方。
我需要为我自己的情绪感受行为负责。
而每次我的行为或者我的表达让对方感受到不被尊重或者忽视或者愤怒或者委屈的时候,或者攻击的时候我感觉像是自己做错了一样,是我哪里没有做到位或者做好又惹的对方了,我会出现自我攻击我会出现指责自己,我会出现胡思乱想,我会出现评判自己………
经由对方的表达,我产生的这些想法、念头、行为,这些是我自己要负责的,同时也需要区分的,看看我们想要的目标是什么?
如果我与老公沟通中通常是孩子的问题,我们持有不同观点,这是需要我倾听他的想法共情他的感受,我明白他反对的不是我的理念他反对的是我漠视他的想法和感受。
当然在沟通中我会出现愤怒、委屈、伤心、难过,这些需要我自己去疗伤的部分,因为我有这些感受出现是我还期待他能够满足我的期待。而我的需求是沟通合作。
所以我需要先看见自己的感受状态,提前感知自己他会出现的攻击性行为,我会伤心难过委屈同时我也告诉自己他只是在表达他自己,他用这些攻击来保护他自己。那我的边界在哪里呢?我的边界在于不被他的攻击打垮,稳稳地立住自己。把他的这些评判指责辱骂挡在外面,不允许他进入我的地盘。我足够好。记住自己的目标,记住自己沟通的目的以及你想达到的效果,表面你的需求。
在儿子、老公之间发生冲突时,我需要做的是:倾听各自双方的想法肯定各自双方的想法,说出各自双方的感受,然后见缝插针地协助孩子,来托举建立老公的威信。同时也需要做的是,说出孩子对抗的内心想法,或者邀请孩子自己说,提孩子翻译先生那边的要求的深层次想法。然后切换到老树根角色中邀请他们来达成一个合作或者协议。
儿子、老师、我,这样的关系中我需要做的是,首先接住老师的询问,以及有老师批语或者提点或者建议带来的自我内心的沦陷,与孩子生命划开界限,孩子是需要为他自己的行为负责的,不是我没做好,不是我不负责任不是我没督促他,不是我的错造成的,有可能会发生的自责内疚愧疚需要看见允许接纳安抚放下。
等自己内心稳定平和了之后,询问了解孩子情况然后转告孩子老师的要求过滤掉批评指责否定。转述完之后放下内心的期待。
昨天看见孩子作业没做也不没上课,不会写作业,我特别愤怒、生气、我看见了他突破了我的接纳底线,忍不住要找他沟通,这怎么能行呢?我不关心他的成绩,我关心的是他的态度还有他学习的状态以及他对待做一件事情的态度。
当我冷静下来我需要如何支持他呢?
途径是看书、听课、寻找资料
我观察到他不想做,不想学、不想写、不想听、但是他仍然坚持做了写了。
降低标准、鼓励欣赏、
如何支持他呢?建立边界、明确告知、给予空间、合理安排。
他想玩、想看电视、想吃零食、想买玩具、想听故事、想看搞笑视频……,
(孩子愤怒的背后隐藏着恐惧和悲伤、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