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 最好的礼物不是你的感激,而是理解
在我们欢天喜地的庆祝母亲节之前,我想请大家一起反思母亲节的由来。
母亲节是个洋节,由美国人安娜‧贾维斯(Anna Jarvis)发起。
贾维斯呼吁建立母亲节,在于她觉得母亲一辈子默默付出,为家庭奉献,所以贾维斯认为母亲的辛劳应该被人们重视。做为母亲节象征的康乃馨,正是贾维斯母亲生前最爱的花。
1913年开始,美国国会确定五月第二周的周日做为法定的母亲节。
问题来了,贾维斯是母亲吗?并不是,贾维斯终身未婚。
而且当人们为母亲节购物,商家在母亲节大搞促销之际。许多人没注意到,贾维斯直到1948年过世前,做为母亲节的创始人,她一直在抗议过份商业化的母亲节,希望母亲节回归一个纯粹感恩母亲的节日。
从母亲节的起源,不难发现母亲节是属于母亲的节日,更是属于女性的节日。
然而,女性的角色随着时代在转变,母亲的角色同样也需要跟随时代挪动脚步。
同样地,来到21世纪,如果我们还抱着传统的角度看待母亲节,可能我们为母亲节所做的庆祝,根本无法对应现代社会的母亲角色,变成是一场为了感动自己而过的节日。
以下几点,检视你对母亲的看法是否跟上时代:
一、成功女性一定要能兼顾家庭和事业?
Facebook 首席运营官谢丽尔‧桑德伯格在著作《向前一步》中表示,一位女性如果非得兼顾家庭和事业,这本身就是一种苛求。
很多女性却陷入家庭、事业非兼顾不可的道德观念中,因此承受莫大的压力跟自责。
实际上,家庭跟事业只能适当取舍,调整比重,对女性如此,对男性亦如此。
中国人说为母则强,但这个「强」字不等于女性当了妈就成了超人。
有些人认为兼顾不了,那是因为女性不够努力。这种说法根本经不起推敲。
台湾一间人力银行(招聘)网站的抽样调查显示,有五成九的职场妈妈,事业与家庭两头烧,一年中没有一天能够好好休息,成为蜡烛两头烧的「爆肝妈妈」。
这时有些男性,或者男性的公婆会希望媳妇放弃事业,专心投入养育孩子的角色。试问为什么这个角色不能由男性来担任?难道带孩子是女性专属的职责?
说穿了,男性同样可以肩负全职的家庭主夫,如果他们抗拒这件事,表示他们抗拒的原因不是因为做不到,而是不想做。
既然如此,男性把自己不想负担的角色,要求女性去承担,意谓这些男性还没有准备好迎接新时代的格局。现代的格局就是女性有足够的能力在职场打出一片天,还抱着男主外、女主内想法的男性,你们该换个脑袋了。
二、为了孩子,做为母亲不能离婚?
如果妳是一位母亲,在离婚之前,妳就过着丧偶式婚姻,每天看着老公像个巨婴一样,拒绝承担家务和教养孩子的工作。
那么即使离婚,这个男人对孩子的影响也微乎其微。你觉得有可能一个男人因为离婚,就会从丧偶式婚姻的巨婴角色,转换成一位积极照顾孩子的父亲吗?
所以离婚,只是妻子没有老公,不等于孩子没有母亲。
离婚之后,尽责的母亲依旧尽责,无论有没有得到抚养权。
在许多夫妻失和的家庭,孩子的作用更多是为了缓冲双方的关系。把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转移夫妻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这也是为什么当孩子成年离家,是夫妻离婚的另一个高峰。
因为原本夫妻之间的矛盾冲突就没有解决,只是通过孩子这个第三者,得到缓冲而已。
并且有时孩子成了替罪羊,某些夫妻将婚姻的失败怪罪到孩子身上,甚至有的人会指责孩子:「如果当初不是因为有了你,我早就离婚了,现在就不会过的那么苦!」。
另一方面,研究显示「怨偶离婚」对孩子反而是好事。也就是说,长期不和睦的夫妻,在孩子看来,你们离婚反而能减轻我的心理压力。
所以离婚如果能让夫妻双方解脱,重新获得幸福快乐的生活,对孩子反而是好事。
三、母亲节是个哀悼的日子
母亲节并不是对每位母亲来说,都充满喜乐。
节日往往是最容易唤起创伤的日子,比如母亲节这天,对于失去孩子的母亲、失去母亲的孩子、和母亲关系充满纠结与伤痛的孩子、饱受亲子关系不睦的母亲、过着丧偶式婚姻的妻子,以及想要成为母亲却因为身体或其他因素无法实现的女性。
对这些母亲来说,母亲节会让她们充满忧伤。
当我们发现身边的女性,她们陷入这样的忧伤,我们得试着去体谅她们的感受。
比如做为一位人夫,如果妻子想要孩子却不可得,用体谅与包容的态度去接纳妻子,而不是怪罪她无法给自己一个孩子,能够让一位女性在母亲节这天,少了一份对自己的责怪。
假设妳是一位饱受母亲不当教养的受害者,你也没有必要因为母亲节的到来,生硬的试着和母亲和解。
有时我们只能接受,我们的母亲是那个样子,我们无法改变她,正如她试着改变我们,我们也有权力拒绝。
每个人都有自己要处理的问题,并不是只有和乐融融的家庭样板,才是我们人生的全部。
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家庭,无法选择自己的母亲,如果我们的母亲真的带给我们伤痛,保持距离、互相尊重,不失为一个可行的相处策略。
四、母亲节是母亲伸张正义的日子
不晓得如果母亲节这天,政府特赦全天下的母亲,所有母亲在母亲节犯罪的惩罚都打五折,会有多少母亲拿刀砍向自己的丈夫。
如果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除了母亲节这天,一位母亲都是家庭中最不被重视的一员,那么想在这天用一顿大餐,或是转个微信红包就要让母亲把三百多天的痛苦吞下去,这种想法未免太过天真,也太过自私。
然而,既然母亲节这天,好似所有当妈的都能多得到一点尊重,也许这是一个把内心怨念对家人吐露的好日子,让身边的人知道,干这份「工作」有多少委屈。
然后妥当的谈谈在母亲节之后,该怎么获得适当的权力,否则母亲节这天就像个笑话。
好像平常只会跟妈妈要钱的孩子,只要母亲节送个蛋糕,之后就能继续要钱。
好像平常只会要求老婆工作之余还要做家务、带孩子的丈夫,只要母亲节打个红包,之后就能继续当家里的巨婴。
好像平常对媳妇颐指气使的公公、婆婆,只要母亲节对媳妇说声辛苦了,之后就能继续拿媳妇当下人看待。
各位妈妈,在母亲节这一天说出妳的心底话,不要等到愚人节。
五、不生孩子,女人的人生就不完整了?
有些女性成为妻子的道路,乃至于成为母亲的道路都充满不安全感。
这份不安全感说明社会还没有真正现代化,比如为什么有些女性要求男性在结婚的时候要提供车房,甚至买了房还要登记妻子的名字。
这说明对某些女性来说,结婚是非常没有保障的一件事。
既然如此,为什么要结婚呢?
换个角度看,对某些女性来说,她们似乎没有真正对「自由」进行思考。
不结婚,当然可以。
结婚不生孩子,当然可以。
生孩子,还是想继续为自己的理想奋斗,当然可以。
但为什么有些女性会自我设限,认为这一切都不可以?
这多少受制于自过往迂腐的男权社会,可是现代社会在转变,女性有更高的自主权。
就像当初避孕药的发明,催生的不是男性,而是女性。
上世纪五零年代,玛格丽特‧桑格(Margaret Sanger)有感于母亲因为生了11个孩子,影响健康,于是成立「美国生育计划联盟」(American Birth Control League),宣扬健康的生育理念。
这个健康的生育理念,最重要的精神就是「女性自主」。
子宫长在女人身体里,女人有权力决定自己的子宫该怎么用。无论是生几个孩子,还是不生孩子,都该由女人自己决定。
在桑格夫人和医生的努力下,在1956年成功研发出人类历史上第一款口服避孕药“Enovid”。
每个人出生的时候,都是完整的。但在成长过程中,设为不断剥夺我们的完整,要我们屈服于社会规范。
有些规范是合理的,有些规范则不合时宜。比如清代一度有裹小脚的习俗,但这个习俗带着对女性的控制,人性的泯灭,最终随着时代进步被摒弃。
所以女性一定要生孩子,人生才完整吗?
若是如此,那些因为病痛或其他因素无法生孩子的女性,她们就不完整了吗?
按照这个逻辑,某些男性天生有性障碍,或是因为精虫稀少等原因无法生育,这些男人就不算完整的人啰?
什么是「完整的人」?
心理学家荣格认为,完整的人是一个发展出整全人格的人。
发展整全人格,并非人格像个贵重物品,我们要把它放在一个没有人碰得到的保险箱。而是我们放下那些人格面具,在生命历程中一次次面对人生的危机,包括爱情与婚姻的危机,然后我们妥善的加以处理。
人格是在发展中逐渐完满,就像我们可能在某个阶段,可能我们特别想要通过名牌妆点自己,但有天我们会发现,那些东西无法代表我们自己,而是我们被动的去将那些外在的标签贴在自己身上。
而一个人越是将名牌、头衔等等外在标签贴在自己身上,他就无法发展出整全的人格,因为他的人生是活在别人的期望中,罔顾自己的期望,以及心灵真正的需要。
但对于一个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自己要什么、适合什么的人,脱下人格面具是会让他非常不安。就像一个向来都是父母要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的孩子,如果今天父母不命令他了,他可能不知道人生该怎么走下去。
所以我们需要跨越这个过程,才有办法走向整全人格的目标。
而这个才是所有人,无论性别或其他因素,他该去实现的,使自己走向属于自己的整全,而不是走向被偏颇的母亲角色。
或者说,一位女性成为母亲,是因为她愿意,而不是因为她不明就里的觉得不当母亲就不对了。
§母亲节不重要,母亲节以外的每一天过得好不好才重要
尽管如此,我们不应该去怪罪一心想在25岁结婚,或是非有车房男人不嫁的女性。
就像心理学家弗洛姆在《逃避自由》中说的,当新时代带来更多的自由,对于经济条件相对比较差的底层民众,新添加的自由对他们来说更像是一种威胁。
弗洛姆认为人活着都需要「归属感」和「安全感」,但如果你习以为常的谋生方式突然被迫改变,比如突然被迫下岗,或是房价短时间爆炸性的成长。
你当然免不了会抗拒改变,因为你无法确定改变会带来什么,你会冒出许多悲观的念头,使你丧失安全感。而当原本被尊敬的农民工,突然被一群新兴的商人在生计上碾压,归属感也会随之剥落。
同样地,社会转变的脚步不会停歇。女性的角色、母亲的角色都在转变,但不是每个人都跟得上转变的速度。
况且那些资源丰沛,走在前头的人,如果不愿意提携落后的人,反而会加深不同阶层民众之间的距离。这就催生出Ayawawa、好嫁风这些怪力乱神,她们鼓吹女性通过婚姻从男性身上获得更多经济资源。这根本是变相的在巩固传统父权思维,走的还是「男性比女性强,所以女性得仰望男性」的观点。
最后,我想引一段荣格的话,献给女性。
荣格曾写道:「与其做好人,我宁愿做个完整的人。」
如果妳不是一位母亲,无论妳是否会成为一位母亲,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妳是否愿意活出完整的自己。
如果妳是一位母亲,而妳发现母亲的角色让妳身心俱疲,妳需要的不是喝下那些心灵的「能量饮料」和鸡汤,那些饮料只会让妳暂时振奋,却无助于妳真正放松和休息。
善待自己,当母亲不该是牺牲,而是一个发自内心的选择。
祝愿所有女性,皆能为自己的人生做出选择,即使面对考验,也能在考验中逐步发展出完整的自己,实现真实的幸福,获得心灵上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