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四号
国人对太空的幻想数不胜,但排名榜首的非月球莫属。
嫦娥四号在我的记忆中,月球是个令人向往的地方。从小就听大人们讲,广寒宫内居住着一位仙女,她的名字叫嫦娥。而且从家中的年画、炕围画以及连环画中也经常能够发现嫦娥的影像。总之,嫦娥在我的脑海里是一位美丽动人、着装艳丽、充满神奇色彩的女子,她腾云驾雾、奔向月宫,过着神仙般的日子……每逢满月,我们就会盯着悬在天空的月亮,以图一睹嫦娥的芳容,却往往图劳而返。有一次,听大人们讲故事后,我们几个小孩于中秋节夜晚,目不转睛地围蹲在院中放着的一大脸盆清水旁边,希冀着嫦娥能从水中倒映的月亮现身,结果在蚊虫叮咬和睡意的侵袭下,只能不了了之。也正因为每次都不能如愿,更激起了我们探求月宫奥妙的欲望,且很久不能释怀。
嫦娥四号长大后,从书本上逐渐地对月球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试图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与老辈人进行沟通,以达到“拔乱反正”、澄清月球本来面目的目的,可往往事与愿违,甚至被训斥一番,说我们信口雌黄,不允许我们对嫦娥有丝毫的怀疑和不敬。即使在文革期间大破封建迷信活动中也同样如此,从未出现过把讲解嫦娥传说的人当成“牛鬼蛇神”一类的人进行批判的现象。即使有不同意见者,也会搬出毛泽东同志的诗句“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来进行辨驳,使反对者哑口无言、不了了之。看来,月宫的传说在中华儿女的心中已经达到根深蒂固的程度,任何人也轻易动摇不得。
嫦娥四号嫦娥的传说之所以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历代人的“诗与远方”,主要是因为月球距离地球十分遥远,但又是距离地球最近、围绕地球自转的星体,据有优越的地缘优势。更有理论证明月球是星球碰撞过程中从地球分离出去的,和地球同根同源。再者,月球把太阳的光线反射到地球,为暗夜中的行人照亮着行程,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同时,因为月球而产生的一系列天文现象,又为月球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使人们浮想联翩,创造出以嫦娥为代表的众多神话故事,开拓了人类丰富的想象空间。为了一探月宫究竟,明朝的万户曾经乘坐由47支火箭制作的工具升天,尽管壮志未酬,但也开创了人类探月的先河,为现代人类探索宇宙、遨游太空指明了方向。
嫦娥四号在多次探月取得成功实践经验的基础上,12月8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此次发射之所以具有重要意义,在于嫦娥四号探测器的着陆点是在月球的背面,也即人们应用光学望远镜从未观测过的地方。它的成功着陆,让我们有了观察月球全貌的绝佳机会,也是我们见证月宫中嫦娥、玉兔、吴刚、桂树的大好时刻,我们将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