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美课堂之我得(二)
如果说窦桂梅老师的课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践行核心价值观,启迪人生,那么何捷老师整节课就是在高节奏地激发习作思维的火花。何捷老师执教的是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习作《写日记》,听完后有种刷新习作认知的感觉。
听完何捷老师的课,说实话笔记本上记得真不多,因为已经完全被他幽默、诙谐的语言所吸引,一个成人会被一节小学生的课堂所吸引得忘乎所以,那么这节课还有不成功的理由吗?
这节课上何老师着重强调了《写日记》这篇习作,在整个小学六年习作课的重要性,他不断强调日记开始就不要停,其实不能停止的不仅仅是日记,更是告诉我们如何能让学生永葆对习作的热情,听了何老师的课我也对看似平常的日记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首先,建立习作安全感。
开篇他为了建立学生习作的安全感,直接否定了部编版掉牙日记,因为它像极了作文。既然是写日记,就不要写得像作文,更不能当成作文一样去写,学生怕的是作文,不是日记。好不容易说要写“日记”了,却又写成作文,自然不喜欢,写不长久。日记中我们可以多一些允许,如:允许学生用只有自己才能看懂的符号;允许学生用照片加上点评代替日记;允许学生用“粘贴”的方式写日记,日记中粘贴一片树叶,一个小小的指纹等,让日记成为独特的记忆。被允许才安全,才有长久的动力。
其次,日记不能写太长。
有时作为老师我会希望通过写日记,让孩子作文也获得进步,因此而不断鼓励孩子写得很长。殊不知,正是这种鼓励,让孩子写了就怕,同时从此不再写。实际上,日记绝对不是越长越好。例如著名的畅销书《金鱼日记》,小金鱼,一天中写下的就是一句话。例如,第一天写“我在鱼缸里游。”;第二天写“我还在鱼缸里游。”;第三天写“我依然在鱼缸里游。”……大作家创作的日记,都是这样简单的一句话,只不过每一天比前一天多了一个字而已。这给我了巨大的启发:让孩子自由写,不要限制字数,甚至还要提醒他“少写一点!”会事半功倍。少写一点,但每天可以比前一天,多写一个字。
这样的要求,没有一个孩子会拒绝,而正是这样的要求,容易让学生养成写的习惯。因为轻松,所以会坚持。何捷老师让学生当场练习一句话日记前,进行了略有仪式感的发誓,“一旦开始了就不停,直到生命垂危。”誓言我们虽不能太信,氛围还是要营造。在何捷老师引导学生们完成了四次课堂习作,学生们的热情和效率都极高。
再次,及时鼓励。
坚持日记如长跑,中途要不断补给新的动力。当孩子写了一段时间之后,可能会感觉疲劳。我们可以告诉孩子,名人都在写日记比如:《拿破仑日记》、《曾国藩家书》、《季羡林日记》等等。不仅如此,老师还可以“刺激”学生,告诉他们:不光是人类爱写日记,其他的朋友也爱写日记。比如《园子的日记》、《泰格的日记》、《蚯蚓的日记》、《企鹅的日记》等等,小动物们都出书了,挣钱了,你还有不写的理由吗?
最后,拓宽学生写作思路。
日记是回溯过往,立足现在,通达未来的工具。日记不仅可以记当日也可以回忆过去、计划将来、当然可以是秘密,想到什么就写什么。
何老师的课堂设计并不复杂,选择的绘本也很常见,但是一节课下来,真是感觉意犹未尽,他智慧、幽默、洒脱。智慧的课堂教学设计,看似无心插柳,实际上是独具匠心的深层次思考,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在快乐中学的魅力。听完何老师这节课,与我同行的张老师都一致决定,要补教这篇习作课。(何老师中肯建议台下老师,没教过《写日记》的老师要补交,把《写日记》教成作文的要重交,大家可以试试看。)让日记成为真正成为学生们习作的素材库、练习场、生发的源地。外力的鼓动,会很快衰竭,而内在的力量,才是维持长久的恒动。
海子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当教师和学生站在同样的角度去重新审视课堂和教学时,才会体会到这样的课堂境界是多么的美好!好的课堂是思维的启迪,是穿越心灵的触动,是将教学指向素养,语文学科承担着育人的重任,只有努力做一名会思考、有精神、有灵气、有底蕴的老师,才能引领学生走向“修己、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