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鸟集•作业本作业本印象新加坡

海外华人三杰2. 林文庆

2022-10-20  本文已影响0人  咸蛋螃蟹
作业:物候记

林文庆,在本地还是赫赫有名的。本地有一区叫文庆镇,有一条路叫文庆路,有个地铁站叫文庆站。就是为了纪念身为教育家、改革家的医生林文庆先生。

在国内,他做过孙先生的机要秘书和医官,还作为厦大的第二任校长主持厦大十几年,实为创校校长。

林文庆,1869年10月18日诞生于新加坡,祖籍福建海澄。祖父自福建至马来亚谋生,在林文庆出生时移居新加坡,林文庆8岁失去母亲,12岁时失去父亲,祖父抚养成人。

10岁的时候,林文庆进入莱佛士书院学习。一次放学的时候正好下雨,校长胡列特招呼学生上他的车,只有林文庆钻进了校长的车,自此得到了校长的青睐和帮助。不仅完成了学业,而且在1887年作为第一个获女王奖学金的学生前往英格兰爱丁堡大学攻读医科。

1892年考取医学内科荣誉学士和外科硕士学位。林文庆回到新加坡,自己开了诊所,除了中文英文,他还会马来文淡米尔语,会几种方言。

林文庆学成回到新加坡后展示了自己非凡的才能。1895年他取代佘连成出任立法议会的华人委员,1900年发起组织英籍海峡华人工会,他担任太平局绅(治安fa guan)、市政局委员以及华人参事局委员。

1902年到伦敦参加英王爱德华加冕典礼并荣获加冕奖章,1911年又获英王乔治加冕奖章。

林文庆还被誉为“马来亚橡胶之父”。学成归来,在新加坡植物园院长的推荐下,试种橡胶树成功,和别的华商一起合作,开设了东南亚第一座华人橡胶园。

他还和富商一起开设银行,在金融界也混得风生水起。

林文庆留给新加坡最好的遗产是开创了双语教育和女子教育。那时候男子受教育对于不少家庭都是奢望,何况奉行“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社会里,女子教育更是罕见。林文庆和殖民政府多方争取无果,自己动员民间力量开办了新加坡第一间女子学校。

1897年,三杰一起创办了《海峡华人杂志》,林文庆经常亲自撰文。林文庆在杂志上写道:“女子没有受教育,就等于她们所属的那个民族,有一半人是处于无知和半退化的状态,那个民族必因此而不会有很大的进步。”

林文庆还参与了同盟会,为孙先生的事业奔走。在本地他呼吁剃发剪辫,推行社会和教育改革。

林文庆著有几本英文书籍《东陆哀史》(小说)《中国内部之危机-林文庆笔下的晚清内政外交》等,他还翻译了《离骚》泰戈尔写了序。

1921年,厦门大学第一任校长到任不久就辞职,林文庆接任,建校立章、聘任教授,依据欧美大学设置大学组织、课程结构,倾注了他全部的心力。

在陈嘉庚濒临破产时,林文庆只身南渡筹募经费,帮助厦大渡过难关。

林文庆于1937年返回新加坡,沦陷期被日政府威胁要他担任华侨协会主席,发表亲日宣言并要求新马华社缴纳奉纳金以示忠诚,他在胁迫下同意了,为不少华人诟病。

此后,他像个小市民一样隐居在新加坡的闹市里,直到1957年元旦逝世,享年88岁。

离开这个世界之前,他把超过一半的遗产和鼓浪屿的别墅捐给了厦门大学。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