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之殇
![](https://img.haomeiwen.com/i14059562/6249a1317fb8635d.jpg)
介甫在努力。
北宋,一个在中华王朝史划过璀璨一笔的“强大”王朝,在诸多王朝中极具分量,延续数百年,让无数朝代叹为观止;太祖皇帝励精图治,终以大将军之位成就黄袍加身,开创赵氏皇朝,一举结束五代十国之乱世,其后诸多皇子皇孙,虽不是雄才大略之辈,却也让王朝得以延续;然,大宋积贫积弱却是一个不得不承认的事实。
每个朝代都有救世主,大宋也不例外。五代皇帝的安于现状,朝堂庙野的萎靡不振,万千百姓的高额赋税,偌大国库的囊中羞涩;同时,冗兵现象的日渐严重、宗室藩王的利益、皇室子嗣的俸禄加剧、都让国库一直都处于捉襟见肘的地步,而这一切的一切,让作为英宗长子的赵顼太子悲痛万分,故皇太子在登基初期(公元1067年)就开始筹备变法,推行新政。恰在此时,一个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人闯入了神宗赵顼的眼里,即被誉为“十一世纪最杰出的改革家”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真宗天禧五年出生于临川的一位官员家中,介甫少年时,性格特立独行,平时也不修边幅,形象邋遢。天生博闻强记,从不死读四书五经,农林工商各科学问全部涉猎。乃是两宋诸多文人笔下的“妖人”,用北宋文学大咖苏东坡的话来说就是“此老乃野狐狸。”惊艳的才华,特立独行的性格,放在优待士大夫的宋朝,基本属于躺红类型,不论官职还是才子,舒适优雅的人生都在前方频频招手。然而,最让人费解,也最令人唏嘘的是:“妖人”王安石人生中走的每一步,偏偏就是自讨苦吃的路数。
王安石自十七岁随父入江陵,在其他人都在吟诗作赋的时候,他却跑到田间抓住老农问长问短,学习种地施肥;不久科举登第时,别人都打破脑袋抢京官,他却卷着被褥跑到最苦的地方当了个地方官。并且蓬头垢面的进行实地调研,创下了10天跑了14个县的壮举,无数又穷又苦的地方在他到任后被治理的丰衣足食。终于,王安石的“自讨苦吃”以及他的各种政绩让这位“妖人”的名气一年高过一年,然而,朝堂年年以高官厚禄征召王安石,却每次都被婉言谢绝,搞得朝堂上下郁闷不已:悠闲才子不做,高官厚禄不要,“妖人”到底要做什么。令人万万想不到的是,王安石要的,是大宋朝堂上绝大多数大小官员从来不敢想象的:拯救这个看起来繁荣无比,其实却陷入危机,早已外强中干的大宋王朝。
神宗赵顼登基后,立即召见这位仰慕已久的大才子,这一对同样拥有富国强兵理想的君臣果然一见如故,彻夜长谈,神宗被王安石的方法措施深深的吸引,一直为大宋孱弱着急上火的神宗当即决定启用王安石,全力托付他以国家大事,给大宋来一场脱胎换骨的强大变革,力求改变大宋一直以来积贫积弱的局面,让大宋王朝重新焕发光彩。
公元1069年,神宗力排众议,降下圣旨,提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全权负责变法一事,即在大宋王朝引发“地震”,留给后人无数教训,引发无数思考的“王安石变法”,又称“熙宁变法”。想必大家对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已经熟悉到如数家珍了,王安石变法措施出台的第一时间起就像是捅了马蜂窝,朝堂上下几乎是抱团反对,私下吐槽的有,朝堂破口大骂者有,更有甚者,直接跑到神宗年前嚎哭,誓要阻止变法。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激烈的情景呢?用文彦博的话说就是: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王安石这次彻底走上了与天下利益集团为敌的孤军奋战之路,而且没有神宗的鼎力支持。相比于战国时期得到孝公大力支持的卫鞅;明朝时期得到皇太后支持的张居正;王安石无疑是压力山大。
身处于变法风浪尖上的王安石面对朝堂上敌人林立,神宗质问,凛然不惧,选择了一味地硬杠,更是喊出了“天变不可畏,祖宗不可法,人言不可恤。”凭借着这份勇气和魄力,王安石一遍又一遍拉仇恨式的推行新法。然而,对其一直信任有加的神宗也开始对他产生了怀疑,而后,更是几度罢相。
的确,王安石新法在推行过程中有诸多不妥之处。对百姓生活也产生了较多的负面影响。但是,“青苗法”“免疫法”“方田均税法”带的却是大宋财政的增加和农民赋税徭役负担的减轻;“将马法”让大宋孱弱的军队满血复活,并完成了对西夏的压制;介甫虽然被罢相,但是新法却在其选定的人手里有条不絮的继续进行着,而且在罢相期间,神宗亲自当起了变革总指挥,变革旧制,推行新法的燎原之火一直没有熄灭。
然而,无情的事还是发生了,随着神宗驾崩,司马光的回朝,即便新法已经推行十五年了,即便当年的政敌范纯仁力陈新法的合理之处,苏氏兄弟为新法奔走呼号,却仍然改不了得到高太后支持的司马光废除新法的决心,公元1086年,目睹着一生变法心血付之东流的“妖人”带着无尽的遗憾溘然长逝。
历史的眼睛是雪亮的,不久后继位的哲宗重拾变法,大宋王朝也一度重新焕发生机。即使在金人铁蹄肆意南下,势不可挡步伐中,王安石苦心经营的大宋西军也是势不可挡,让南宋王朝得以站稳脚跟。
努力一生,执行一世,变法功与过,留与后人评说。神宗乃大宋不出世的天才,推行变法,熙宁开边,都足以说明他是以为有作为的君王,然其努力半生,依旧没有根本上改变大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实乃君王之殇,亦乃大宋之殇;不管是“妖人”还是最杰出的“改革家”,王安石的变法让两宋受益良多,是大宋能够一直延续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享受着其变带来的好处的人却在大肆谩骂着这位大宋的“罪人”,实属“妖人”之殇。
每每谈起此事,都让后人唏嘘不已:忘记历史固然可怕,但是找错历史教训,更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