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老部长徐立文

2020-07-05  本文已影响0人  水月清和

饶阳文革后首任宣传部长徐立文

            何同桂

    一九七四年初,“文革”尚未结束,饶阳县在革委政治部宣传科基础上复建宣传部,徐立文同志是首任部长。

    我当时二十二,是最年轻的干事,有幸在徐部长领导下工作六年,很多事铭记于心。

  徐立文同志当部长是大材小用。他建国初就是京郊大县的副县长,做为优秀青年干部派送省委党校深造,期间任为县委副书记。但省委党校欣赏他的德才,硬留下做了高干班的书记。但以后省地交流宦海浮沉,他却始终未超过这个职务。虽然他的资历和行政级别一度在县委最高,但却总与升迁无缘。我想这与他嫉恶如仇刚正耿介的性格有关。

    有年春节,一位造反起家的省革委常委从任邱到饶阳,电话索要杂面薰肠和鞭炮,还提出要几十斤猪板油。此人时为省宣传口实权人物,所以县里叫宣传部准备并请徐部长陪饭。他听后十分气愤,和我们说:“没见过这样的干部!”我问怎么准备这些礼品,他却坚决地说:“县委想怎样应酬就应酬,咱们不干这种事!”后听说此人因打砸抢受到严肃处理。

    徐部长十分厌恶投机钻营官欲薰心的人。那年他分包的公社,有个社员缝套包(驴硌拉),能增加一点收入。现在看是好事,当时却被视为“资本主义”。某工作队负责人急于邀功,末请示徐部长就报给县主要领导,建议“深挖狠批”。徐部长对此非常不滿。那天晚上,拿着一瓶酒敲开我的宿舍说:“有菜吗?咱喝点酒!”我那时沒结婚,只有半瓶从家拿来掺花生豆的炸酱,就要去买菜。他说:“深更半夜没处买,就是说说话。”那天我们抹着酱喝了一瓶酒。他对缝套包的农民十分同情,对那个工作队负责人非常反感,还例举了一些文革中落井下石卖友求荣的人和事。这些推心置腹之言,涉及上层关糸,我也似懂非懂,所以不敢轻易插嘴。

    那时强调县级干部每年下乡劳动一百天,他每次下乡几乎都带我。他蹲点的村有赵留吾、东尹村、流班寨、李庄等。在跟随他的日子里,学到了不少处事经验和做人道理。比如他从不抽烟卷,只卷烟叶,但每次下乡都要买两盒好烟,叫汇报的干部或反映情况的社员抽。如果坐车,他还亲自点着塞到司机的嘴里。那时人们多数都抽一毛多的卷烟。所以有些熟人一见他就说:“抽部长根好烟。”。后来我读孙犁,作家谈搞好群众关系的两个方法,一是烟酒不分家,二是抢着抱小孩,我又对徐部长的作法更加敬服。小节感人,自有深意。

  他脾气暴躁,爱批评人,但似乎对我有些偏爱,常常予以表扬。有次县里在东尹村开评批《水浒》大会,定一个干部两个社员发言,都由我选择角度操刀代笔。他嘱咐说:“这些运动是形势,发言的表态都要落在发展生产上。”所以大会主题定为“评水浒批宋江促三秋保丰收”。散会后他很滿意地说:“你这稿写的都不错。过去唱旧戏,你这叫一赶三!”

    宣传部的领导班子,除正副部长外,还配设一个秘书和一个报道组长(当时是肖献法老师),一九七六年,原秘书当副部长,徐部长却向县委呈报我任秘书。那时我二十四,在同事中几乎是年龄最小的,也根本没想过这些事。及至他调政府当常务副县长,问我有何想法,想不想去政府,我却说自己就是喜欢写稿。虽没跟他去政府,却又调到县委办公室。

      想来徐部长对我始终非常关心,在宣传部几次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干行政光写不行,要有工作经验,还要学会在各种场合讲话。”后来他在李庄抓点,叫我当副组长。组织全村社员大会时,特地嘱咐组长主持,让我主讲。为了让我得到历练,还叮嘱不许拿稿。印象中这样的大会至少开过两次。虽然我至今还是笨嘴拙腮,但对老领导的用意却是心知肚明。

    他对我们这些下属关爱有加,不遗余力,却从未想过什么回报。他当部长时我们这些干事,后来都担任一定职务,仅县级干部就有六人,但从沒听他提过什么私事。他离休后,我又恰好调政府办。他是政府顾问,我应负服务之责。但我在政府办十六年,他从没提过什么私事。他的女婿在此工作,他也从没说过一句要求照顾的话。有次他约我同去看一个原地委宣传部的朋友。我问准备什么礼物,他却坚决地说:“什么也不用。他儿子喜欢放炮,我已准备好了。”

    徐部长自律甚严,从不占公家的絲毫便宜。他在职时,报道组副组长秦恒波调原籍工作,他在家便饭送行,蒸的萝卜馅包子,拿出珍藏的好酒。恒波后当副县长后,有次到饶阳办事,一见就我说:“你一定领我先去看看徐部长。”

    那年听说我生了儿子,老部长兴奋地说:“你儿女双全了,要请客!”我自然求之不得,就点了一个饭店,并问他净叫谁,他却严肃地说:“饭店我不去,就在你们家。”那是老部长平生在我家吃的唯一一顿饭。

  我平时很少串门,也没给他送过什么礼品。一九九九年,我出了本小书《案牍余韵》,就马上给他送去,为了叫他解闷。他看了笑笑说:“你还是这么爱写。”及至春节看他,他分外兴奋地说:“看了你的诗,我也想写写!”说着摸出一个本子给我念:“前芮营好,前芮营强,前芮营是个好地方……”是一首怀念歌颂家乡之诗,我才知道他故乡名字。

      老部长把他的后半生献给饶阳这个偏远小县,常常涌动桑梓之情自是人之常情,但我从未想到他也有蓬勃的诗心。

    二零零二年秋,老部长因糖尿病并发症去世,我随至亲好友把骨灰送回他魂牵梦绕的平谷县前芮营。骨灰葬在一片开阔空旷的河滩之上。那天杨柳萧萧,落叶飘飘,悲风飒飒,河水默默,我垂悼斯人,几欲失声。那时正读陈忠实的《白鹿原》,记得主人翁白嘉轩一句话:“原上最好的一个先生去了,去了……”我面对老部长的坟莹,心里念祷的也是这句话:“世上对我最好的一个领导去了,去了……”

    送葬归来,曾写一文《秋雨如泪》,收于《榆钱的回味》。因急就成章,言之未尽。现追记如上,再寄哀思。

 

何同桂简介:

一九五二年生,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曾任饶阳县政府办公室主任、人大副主任、作协主席和衡水市作协副主席、孙犁研究会副会长、诗词协会理事等。发表各类文学作品一百多万字,出版诗集《案牍余韵》《土屋杂咏》,小说集《芝麻花》,散文集《榆钱的回味》《土味人生》,记实文学《孙犁在饶阳》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