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有所思|愿你遇上一个好老师
班上的小王同学又跟同学打架了,这是她不知道多少次跟别人起矛盾。小王仗着两次受伤,成为了妈妈眼里的弱势孩子,在她第二次被别人挠伤时,我结合日常的观察和过去那些没有受伤的矛盾起因发现,小王总会把别人的“我不小心碰了她一下”当做“他先无缘无故打我”。在完成自己的教育后,我与小王妈妈进行了交流。
“小王妈妈,根据我知道的关于她的四次打架起因,发现她会把别人的不小心碰一下理解成对方故意打她,这方面你也可以教育,有时候同学们可能没有恶意,如果她能及时意识到这一点,或许能避免很多次愈演愈烈的双方交战。”我尽量陈述事实,而不带太多自己对孩子的评价。
小王妈妈的回答有些出乎我的预料:“邓老师,这个孩子我不能再打了啊,(靠近我小声地)寒假有一次我不准她玩手机,她说如果我收手机,她就去跳楼。我现在不敢动她了。”
我赶紧纠正:“我只是叫你教育她,或者说教她知道这一点,我没让你打她。”
“不打怎么办?我带着三个要读书的孩子(一个女儿,两个孙女,分别读四年级、二年级、幼儿园),不听话只能打。”
“你就时常嘱咐她,跟她说一下也可以达到目的啊。”
孩子的妈妈情绪很激动:“邓老师,你没有孩子,你不知道带孩子的艰难,我带三个,不听话只能打。”
这是我第二次感受小王妈妈的性格,我知道自己该闭嘴,及时斩断这场“沟通”了。尝试乡村教育接近两年,像这样无力的时刻经常产生,每当这时,极端的悲观主义又再次来袭,我总会想这样的教养方式,怎么能教出一个健康的孩子呢?家长心里的教育方式只有打,不会倾听、不会交流。外人还无法与她沟通。或者说他顽固到以自己的所有思想为准,不允许任何人改变他的思想,更不会接受别人的意见师。
人的自我调节能力总是很强的,当极端的悲观主义产生时,人又会想尽办法来自我调节。回想小时候,“我好像也是一个没有家长管教的农村留守儿童”。八岁之前妈妈在家里带我,她所有的教育方式也是打,甚至不听任何道理的打。记得有一次她找不到自己的手表了,便认为是我给了邻居家的大姐姐(因为您这个大姐姐经常用一两毛钱,跟我交换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因为太小不懂得价值等同等道理,我也愿意这样的交易),其实我并没有拿,但妈妈不听,他只管打,为了不再挨打,我承认是自己拿的。八岁之后,我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爷爷奶奶对我没有太多的管教,只要我不偷东西,不犯品德性错误,其他一切都不不管。所以我还记得自己小学时候很喜欢说脏话,下课像个疯子一样的跑来跑去,上课也不听讲,甚至还欺负班上的一些弱势同学……这样子想起来我好像也是一个挺让人绝望的孩子,当时的老师或许也认为我有一个让人绝望的家庭。
曾经如此不堪的孩子,现在成长为一位让自己满意的人民教师,我思考过自己最幸运的地方—遇到了很多好老师。
小学时候的项老师给了我很多温暖和关爱。在他来到我们班以前,我的成绩只是班上中等,他的到来,让我对学习语文兴趣大增,记得那时最有成就感的事情就是每天早自习,我都要去背课文,背完了他给我书上写一个“背”字,看着那一篇篇的“背”,心里自豪的不得了。
记得有一次我生病了在医院输液,输着输着,我看到项老师来到了那件小小的输液室,问完基本情况,他给我几块钱,让我后面去买东西吃。这其实是一件小事,但在我们那个学校,学生生病了都不会有老师去看望的,这样的一次看望,让当时的我激动不已,但碍于不善表达,脸上表面风平浪静,只小声说了一句“谢谢”。后来班上有一批资助,老师叫我的那天,我在课堂上怼了老师很多次(可能是前面被他批评了怀恨在心吧),他让我放学后留下来,我知道是是今天的事情,老师要给我一顿教训,他应该会狠狠收拾我一顿。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他办公室,没想到他竟是要把资助的机会给我,并鼓励我好好读书,对得起别人的帮助。我现在还记得当时的感动,这两件事情直到现在——十多年过去,我一直铭记于心。
过完小学到了初中,初中,我仍旧遇到了好老师。初一的某一个晚上,我的肚子疼得不得了?晚上11点多钟,班主任何老师从家里出发来寝室,带我去镇上的医院检查。一个小县城的医院,总共三楼,没有电梯,刚刚开学的九月仍旧很炎热,那天晚上要因为要做各种各样的检查,何老师抱着我从三楼到一楼来来回回了好几次,当所有检查做完时,胖胖的何老师累的气喘吁吁。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抱着我在走楼梯的过程中一次次累得喘气,在他的怀里,我感受着他胸膛的温度,感觉他就像爸爸一样。
之后的三年初中生活,我一直要求自己尽量乖一点,好好学习,遵守纪律,不做老师不允许的事情。何老师也在很多方面给予了我充分的信任,那时候初一,爸妈担心我这病体,便为我买了一部手机,其他同学星期一要把手机交给老师,但是何老师说我不用交,他相信我能够管理好自己。在这样的信任里,我的成英语成绩(他教英语)没有突飞猛进,但我总不敢放任自己。否则便对不起何老师。
凭着初中三年的中规中矩,中考的时候,我凭着超出实验班录取线九分的幸运进入了学校的实验班。在这个班三年,班级给我最大的感受是“那是一个友好的大家庭,我们班团结、优秀,每个人都很好”,我不知道班主任吴老师做了什么,但他就给了我这种幸福感:生在这个班级是光荣的,是有意义的,是能够在学习上自律、勤勉、突破自己的。记得高中一次运动会上,班上一位男生报名了三千米田径,到后面他快不行了,好多同学都陪着他一起跑,在他们的带动下,我也参与了陪跑,他在圈内,我们在圈外,每个人累得气喘吁吁,又不忘斗志昂扬的打气。那一刻,我爱上了这个班级。在高考填报志愿时,他也考虑到我们好多人家里都没人懂得这一切,便以一种把我们每个人当作自己孩子的心态,帮我们一个个分析分数,推荐专业,介绍形势。
进入大学之后的我开始被这全新的生活浸泡着:没有老师管,上课可以不去,作息也随意。一开始,我常把心思放在娱乐及没有意义的忧愁上面。他时常和我聊天,以一种严肃冷静的姿态提醒我要成为一个大人,提醒我走出“小我”,追寻“大我”。在提出要求的同时,也会指点方法,推荐学习资源。在他大一大二时不断的引导下,我开始变得积极向上,变得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在大学四年时光,做出过努力,培养过习惯,取得过成绩,锤炼过思想。虽然所有行动的是我自己做出,但追求“大我”的种子,是他埋下的。最后,我怀着满满的自信与骄傲参与了大学毕业典礼。
学习生涯中的这些老师,每一个人都给过我温暖和关怀,不同形式的爱,照亮了我,点燃了我。也正是这束光,让我自己向着美好继续前进。最后,才有了现在的自己。
对于一位年轻的乡村教师,我来自乡村,在乡村的学校中,感受过很多的温暖,现在又进入乡村教育中。我没法说自己要成为一个多么伟大的人,但我的这些老师们,我曾经得到过的那些温暖和深刻的感受,将是我教育路上的灯塔,希望自己日复一日的学习和坚守,能为孩子们带入温暖,能让那些让人绝望的孩子,像过去的我一样,因为一个老师,而有一丁点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