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咋把孩子养成今天这样的?——每日一省(210)
在23期导师班第一天里,院长从孩子0岁开始,带着问题孩子的妈妈及现场200多名和线上3000多名导师班的学员一直分析到孩子成长到18岁,父母不当教育方式对孩子心理和人格造成的空洞。
空洞1:四年级爸爸放茶几上的钱没了,怀疑是孩子偷偷拿去买游戏卡了——种下了不信任孩子的根。
空洞2:上初中孩子就不愿意跟家长交流,因为家长开口闲口谈得都是学习——孩子恶心家长,不愿意跟家长交流。
空洞3:初三疫情期间在家上网课,手机已不可控(低自尊的孩子才会无节制的玩手机),孩子关上了房门(相当于对父母关上了心门)。爸爸踹门撬锁,要求孩子去学习——父母的攻击寒了孩子的心,孩子学会了用父母的方式攻击父母——我就是不学习了,看你们能把我怎么样(恶劣的亲子关系,已让孩子无心学习)。
空洞4:高二,由于老师的嫌弃和妈妈的抱怨,导致孩子崩溃大哭(完全否认了自己)——孩子开如厌学,并有了躯体化的反应,生病住院。
高三,最终实现了不上学。
其实还有很多的成长空洞,因为时间关系,未能梳理出来,光凭这四条空洞,足以让我们看到:孩子最终不上学不是偶然,而是一种必然。
对于空洞1:院长说:孩子的自尊来自于孩子的自信,孩子的自信来自于父母、老师和周围人对他的信任。
父母和老师不信任,导致孩子低自尊,低自尊的孩子是无需自律的,他只需黑白看手机、玩游戏即可(不被相信和尊重的孩子可以肆无忌惮的浪费时间、生命,不尊重自己)——所以导致初二手机不可控。
对于空洞2、3:家长每天只跟孩子谈学习,要求孩子努力,考好成绩;孩子反锁房门,家长踹门撬锁,想去规范孩子的行为,这样孩子肯定会不舒服,带来的只能是孩子的反抗——你让我不舒服,我也让你们不舒服,我气死你。于是家长就会用更强势的方式去管控孩子,孩子也会用更激烈的方式去反抗父母,如此一来,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孩子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在跟父母的对抗上了,哪还有心思去学习呢——带来的结果只能是高二的厌学(在父母最看重的学习上让父母伤心难过,这样孩子心理才舒服点)。
在此基础上,再加上老师的嫌弃(让他在家睡好了觉再来上学),妈妈的抱怨(学习不好也就算了,把身体也弄成这样,还得了病,住了院,真是个浮不起的阿斗)——导致孩子彻底崩溃,高三,我不去上学——于是父母崩溃了。
解决的办法,找到空洞,修复空洞。不把空洞修复好,孩子是好不了的(有家长说,我都学习5个月、10个月了,为啥孩子还不好呢?——因为你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形成的空洞太多)。
院长对妈妈的建议(空洞的修复)——父母要重建对孩子的信任——建立孩子的自尊——父母停止对孩子的攻击,提高孩子的自我认可度,同时也是在提高孩子的自信和自尊。
——父母重建亲密的夫妻关系,形成合力,建设良好的家庭氛围,像老母鸡孵小鸡一样,共同温暖、支持孩子,把养坏的孩子重新再养一遍。
作为最爱孩子的父母,你梳理过孩子成长过程的空洞吗?你清楚自己是咋把孩子养成当下这个样子的吗?来院长的导师班,就可看到真相。
![](https://img.haomeiwen.com/i10298410/30337881c2f53771.jpg)
导师班的第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