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自己从十七岁开始的军旅生涯30年中的一点一滴。小说⭕️简书超级节点

那些年让我们良好的感觉,如今才明白,只是错觉

2021-06-01  本文已影响0人  乐健君

不得不承认,与那些做什么都井井有条的“利索人”相比,我习惯于相对随意地处置日常离不开的东西。

应该缘于怕麻烦,便喜欢把每天大概需要用到的东西,放在视野之内。最好一屁股坐在沙发上之后,不用挪窝儿,一伸手那几样经常用的东西就能够到,这样最好。

书桌上、沙发边的笔记本,各种写字或记事用的红蓝铅笔,餐巾纸,以及随手扔杂物时需要的小垃圾桶等等,如果没出现在触手可得的地方,自己都觉得心里没底。

伸伸手拿起笔和本,记录点什么,是渐渐形成的一种习惯。这可能跟在大连陆军学院上学的时候,一本书或杂志,十几个人争着抢着传看,不随手把那些大段大段让自己热血沸腾的段落,抄在本子上,就很难再跟那些属于“稀缺品”的书和杂志再见了。

曾经是那么地崇拜名人名言,以至于从小到大,乃至前几天,都还在多本笔记本上把在书里看到的,百度里特意查到的,名人嘴巴里时常溜哒出来的另外一个名人的名言等等,小心翼翼地、分门别类地、一笔一划地抄写在经过精心挑选才买到手的笔记本上。

以至于每一次的抄写都会有一种直击灵魂般的领悟,年轻的时候多有茅塞顿开的惊喜,差一点儿就要醍醐灌顶了。

每一次恰到好处地把这些类似鸡汤的东西,安排在自己的文章里,或者刻意表达在某些人群或场合时,还总会有瞬间自己也优秀了许多的感觉。

今天才明白,这完全是一种不折不扣的错觉而已。甚至,脸上灼热的感觉还比较明显。

如果把人家说给别人听的那些名言信以为真了,你的脑子就太不勤奋了。所以,我将在“自言自语中”,还是要尽量少使用、最好不使用那些年、那些人、那些嘴里书中,在我看来明显有只说给别人,而自己却没有任何践行痕迹的所谓名人名言。

从今以后,只求一枝秃笔能够写出感动自己内心的东西就好。如果顺便还可以打动一下读者,哪怕只是一点点,也算不白写。

看明白了再动笔,看清楚了再感慨,看透彻了再悲天悯人。算是最近几天又让我领悟到比较深刻了一点感受。一些听说的、传说的东西基本都不怎么靠谱。

如果放在一些虚构的、魔幻的文学作品里有可能成为吸引眼球的精彩。如果放在现实生活中,并且作为导向性的引领,就很容易成为令人诟病的瑕疵。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