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这一生,除了等和忍,还有什么?
“她躲在自己心灵的一个遥远角落,独自度过了这些岁月。那儿是一片干旱贫瘠的土地,没有希望,也没有哀伤;没有梦想,也没有幻灭。那儿无所谓未来。那儿的过去只留下这个教训:爱是使人遍体鳞伤的错误,而它的帮凶,希望,则是令人悔恨莫及的幻想。”
—— 卡勒德·胡赛尼 《灿烂千阳》
“像一千个太阳般绚烂”
合上这本书的时候,格外沉重。结局是美好的、充满希望的,但年纪越长,经历越多,越不愿意接受这种“粉饰太平”的安慰,就像盖上了一袭华丽的袍子,里面爬满虱子。
带着属于阿富汗旧家族时代的悲惨回忆,经受着战乱、贫困与家庭暴力的重压后,再次回归正常的生活,是否还能展望如初的艳阳?
这是书中,莱拉未完待续的故事。
我更喜欢玛丽雅姆“悲剧英雄”般的灭亡,像一千个太阳般绚烂的人,用短暂而痛苦的一生,刻画了特殊时代下孕育的“畸形产物”——等待拯救和忍受磨难的女性。
玛丽雅姆是“哈拉米”(私生女),和母亲住在偏远的小房子,她渴望得到父亲的爱和认可,每周四和父亲的相聚时光是她最幸福的时候。
父亲总会给她描述外面的世界,带她去钓鱼,送她一些小礼物······她向父亲许下生日愿望:希望到赫拉特的家和父亲一起生活,和兄弟姐妹一起到父亲的电影院看电影。
但生日那天,父亲失约了。
玛丽雅姆不远千里跑到赫拉特见父亲,却被拒之门外,像流浪狗一样露宿街头。曾经日复一日的等待变成了幻影,“她流下了悲哀的眼泪,是愤怒的眼泪,是梦想破灭的眼泪。”
十五岁生日,玛丽雅姆没有等到父亲,也失去了母亲,母亲自杀了。后来,父亲把她嫁给了四十多岁的鞋匠拉希德。
玛丽雅姆离开了这座绝望和伤痛的城市来到喀布尔,期待着崭新的生活。拉希德对她很好,夸她年轻、懂事,不用她外出工作,送她布卡(穆斯林女性穿的一种从头包到脚的服装),带她四处走走······
在接连流产了几个孩子之后,拉希德“原形毕露”,看不起这个自己买来传宗接代的女人,对玛丽雅姆百般挑剔,稍有不满便拳脚相加。
就这样生活了十八年,六十多岁的拉希德骗娶了因战争失去双亲的少女莱拉。
一开始,玛丽雅姆和莱拉相互敌视,渐渐的,两人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越来越亲密。
她们忍受拉希德的家庭暴力,对他的打骂百般求饶;忍受饥饿,把能吃的先给拉希德和孩子;忍受生孩子的折磨,医院全部被男人占用,女人只能在简陋的废弃医院里生育;忍受统治者的剥削,沦为男人的附属品,甚至连出门都要男性亲属陪同,否则就要坐牢判刑;经历一次又一次的战乱纷争,心底潜藏着的悲苦与忍耐相互交织,让她们缔结情谊,如母女般相濡以沫。
最后,在拉希德囚禁、虐待莱拉的时候,玛丽雅姆失手杀死了拉希德。
不知道玛丽雅姆在被枪决时,是否想起母亲娜娜曾经对她说过:“每一片雪花都是人世间某个悲哀的女人叹出的一口气。她还说所有这些叹息飘到天上,聚成了云层,然后变成细小的雪花,寂静地飘落在地面的人们身上。雪花让人想起像我们这样的女人要承受多少苦难,她当时说,我们多么安静地忍受一切降临在我们身上的灾难。”
原生家庭的“灾难”
玛丽雅姆在阿富汗一个偏远贫穷的地方长大,还是一个私生女,在阿富汗落后强权的伊斯兰世界里,从她出生开始,就注定她这一生都将背负这个耻辱的标志,不能像别人一样正常地生活。她想上学,母亲却告诫她:“ 学校怎么会教你这样的人,一个女人只要学一样本领,那就是忍耐。”她牢记母亲的话,这一生都在忍耐。
而莱拉要幸福得多,有相对安稳的家庭和朋友。父亲是一位教师,喜爱收藏书籍,自小就在父亲耳濡目染下,看过很多书;上过学,还准备到国外去留学······
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莱拉,比玛丽雅姆更加主动、勇敢去争取想要的生活。莱拉在未婚之前和初恋情人发生关系,变故后怀着情人的孩子嫁给拉希德寻求庇佑。生了孩子后一直计划着逃跑,去找初恋情人,还“教唆”玛丽雅姆一起。在拉希德殴打玛丽雅姆的时候,也是她挺身而出反抗,常常忤逆拉希德的意思,即使因此被丈夫讨厌也在所不惜。
莱拉代表着希望,如同千千万万个阿富汗妇女蒙上面纱后,唯一呈现给这个世界的双眼。
“我不是谁,我就是我”
生活在自由年代的我们,很难对书中主人翁的遭遇感同身受,但我总会产生出一种“兔死狐悲”的的感觉。上大学的时候,老师总是吐槽中文系女生的毕业论文都爱研究女性文学。我想,作为女性,是想通过直面那段备受压迫的过去,警惕自己珍惜现在拥有的自由。大学毕业,我依然停留在“原生阶层”,嫁人、生孩子仍然是一个女人的“标配”。从初中到大学的十年,我的小伙伴完成为人妻、为人母的转变。而我成了刚毕业,拿着微不足道的工资的······单身狗。周围的“热心群众”一直对我耳提面命,在30岁之前,我要完成结(传)婚(宗)生(接)子(代)的任务,可是,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学4年···不甘心就这么“死去”,还没登上黄山,还没去过杭州,幻想能千古流传的书还没有落笔······最重要的是祖国尚未完成统一大业!别说见天地、见众生,我连自己都没见过!
现阶段,对于我们而言,自由是全部拥有的、最宝贵的东西,一人过好,全家安心。希望是在这相对自由的时光里,在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之前,我们能先成为一个独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