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国学与传统文化博览群书学院

【蒙学经典】——《三字经》【14】-【47】

2017-09-15  本文已影响126人  安之腾

最近,一直在背《三字经》。

1.

【14】到【22】,讲的是文学常识。具体的原文不再列出,此篇文章,就是为《三字经》的学习做一个总结。

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

六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乐经》、《春秋》。(《乐经》已失传,故我们现在常说“五经”)

五子:荀子、扬雄、文中子王通、老子、庄子。

刚刚在网上买了《四书章句集注》和《论语别裁》,很期待。

2.

【23】到【36】,讲的是各个朝代的变更。

结合着图表来识记,效率更高。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

回望历史,我们总能发觉历史事件惊人的相似。把看问题的时间线拉长,用历史的眼光看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会看出很多曾经没有看过的东西。

历史不是细枝末节的琐碎事件的拼凑,我们还应该从大框上开始了解。《三字经》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把这些都背下来,历史朝代的更迭,也就烂熟于心了。

3.

【37】到【47】,是一些优秀人物勤学苦读的案例。

越是厉害的人物,越是爱学习,这并不奇怪。赵普的“半部论语治天下”,这里面的学问很大。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苏洵,27岁,就称老泉,现在的我,恰好27岁,却是这个时代的年轻人。作为年轻人的我,是不是也应该好好自省,有些拼搏的精神呢?

虽然,常常有人说,无论什么时候开始学习都不晚,但晚了毕竟是晚了,现在多做一点,未来也少后悔一点。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越小的时候,越需要树立优秀的榜样。学习,是亘古不变的主题。

以上,就是在学习《三字经》过程中,我的一点感想。

4.

通过诵读,抄写,我体会到踏踏实实的重要性。浮躁的人,是学不进去这些东西的。

“时间管理”,“人生规划”,这些很大的概念,每当我身处迷茫的时候,它们都对我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可是,看过之后又怎样呢?道理懂了很多,热血被激起,最终,还是要败在琐碎的细节上。

想那么多,不如踏踏实实做事情。就像刚刚开始写作那一段时间一样,不管别的,去做就好了。

“学习,发生在行动之后。”今天在一篇文章中看到这样一句话。

行动之后,我们才会知道下一步是怎样的。不要怕前路寂寞,每个人都是寂寞的。只有当自己发光的时候,才会吸引到同样的光亮。

黑暗中摸索,我不相信有谁能真正引领我。写作这么久,我没有报过任何班,就是那样一直写一直写。有点感悟的时候,就调整。

这一次,同样如此。回头一看,少了很多同行的伙伴。

我的路,在何方?

我这样的坚持,又会迎来怎样的曙光?

不管这些了。坚持下来再说。

我相信,我能看见路。

这本《三字经》背完,就开始学习《千字文》。相较于《三字经》,我更喜欢《千字文》“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的大气磅礴。

学习的模式,可能会变化。一点点摸索吧!

我思故我在。

感谢你的阅读。

更多系列文章详见:
【蒙学经典】——《三字经》总目录

文|升腾的信徒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