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有力量
我相信故事是有力量的,用故事的方式与学生对话,更容易拉近彼此,走进孩子内心,去唤醒他们的认知。
周五上午语文期中考试结束,孩子们就来和我说作文、说哪些题的问题。之后,同年级老师也来说这次试卷出题有些偏难,有点超纲,我们为此一起去教务处看了试卷题型以及孩子们的答题情况。从试卷来看,题型灵活,有坑,这就考查孩子们的审题能力及理解能力了,个别题确实超出了三年级孩子的认知特点,有些超纲,但一切都已定局,只能接受结果,不去评判来内耗自己。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对于语文这次考试,每一个孩子都是有目标的,这次超纲的修改病句题,没有几个对,失分率高;还有题型灵活,稍不深入理解就会错,错一题就是两分,看来班里孩子大都踩坑了,难怪一下课就来问答案,估计心里在打鼓,也许他们的内心开始走向消极了。
于是,在下午的最后一节思品课上,我给孩子们分享了一个故事《差点儿自杀的世界巨星》,内容主要写了一个大有潜力的女孩,试演时误解了评判员,差点儿跳河自杀错失前程的故事。故事讲完,孩子们纷纷举手分享自己听后的感受,真可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孩子们从不同角度分享自己的感受,我觉得我的目的达到了,没错,我就是想告诉他们,不管任何时候,希望他们都不要气馁,不要沮丧,不要轻言放弃,更不能悲观对待,要以积极心态来面对一切未知或眼前所谓的困境,比如上午未知不定的成绩。
晚上,我们老师都在紧锣密鼓地阅卷,在放松的间隙,看到一家长给我发的信息:
我看到这信息,心里立马清楚是咋回事了,这是本学期新转来的插班生,各科基础有些难看,我们每一个老师都是非常优秀负责,这次肯定是被孩子给气到了,才会口不择言,说了气话,这孩子心里觉得受伤,回家和妈妈倾诉。
见此,我赶紧查看他这次期中考试成绩,发现数学73和语文79,进步很大。找到这个锲机,立马打电话给家长先了解情况,探探家长的态度和口风,还特和学生通电话,用兴奋的语气告诉他这次考试成绩。当我给他描述:数学老师看到他的成绩很兴奋,是跑着来找我报喜的画面。我感受到孩子内心在变化,他之前内心的抵触情绪消融了。
于是,我进一步和孩子交流,这次数学能有这样的成绩,一半是来自老师一番良苦用心,没有老师的严,怎么会有你的进步呢?所以,有时老师带有情绪的话,我们该怎么去听呢?引导孩子理解在情绪下的话,不能当真。我们更应该去感受老师情绪语言背后是对他学习的担忧,如果不是对他的关心,就不会把他当成自己孩子这么着急,所以才会在看到作业一大片错误,说出气急了的话。再引出下午的故事,让孩子谈谈老师背后的语言是什么,以此让孩子看到老师对他的关心和担忧,进一步化解了他内心的那份消极和芥蒂。
今天第一节是思品课,我公布了期中考试情况,对每一个学生的情况进行了总结性评价与激励。我知道他人好的评价容易让其内心获得心灵的满足,不好的评价让其内心动荡不安,不管评价好坏,都会让他们在评价中忘了自己是谁。于是,我分享了《苹果树》的故事,让孩子们来思考与分享自己的感受。
结合上一事件,我引导他们从日常中,老师有时的情绪化语言,或因对某些学生学习的担忧而说的过激的话这一角度;从同学相处中某些同学说过不当的言语这一现象;还有从这次考试会接收到来自老师、家长、同学的各种评价这一情境,对此我们该如何应对呢?怎样做,才能让自己不是一味的接受或被中伤,让自己能在消极语言中去找到积极语言来收获自己的成长呢?
通过这一交流,让他们更理性地面对来自他人的评价,清醒地找到自己,看见自己,不在他人的口中迷失自己。同时,告诉他们,只有你足够努力,成绩如苹果树一样硕果累累,他人自会来赞美你,那时候,你还会在乎他人的评价吗?如果你已有硕果累累的傲人成绩,又何须他人来评价呢?这份优秀已是对你的肯定。